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福田专利>正文

伞具开伞扣合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201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2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伞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伞具开伞扣合结构改良,该结构包括有中棒、下巢、上巢及伞骨,所述中棒至少包括有内管及套接上述内管的下套管,内管在中棒之上端位置,在中棒的下套管或内管上设有台肩;所述下巢的下端设有下延段,该下延段上组设有弹性扣件,弹性扣件具有配合中棒上的台肩卡扣而达成稳固开伞的扣合部;一活动拉把设置在下延段上,活动拉把内侧设有可作用弹性扣件而使扣合部卡扣台肩的内缘;籍此,推拉活动拉把即可实现弹性扣件之扣合部与台肩扣合及脱扣的开收伞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弹性扣件是由活动拉把控制,不需设置弹弓,结构简化,易制作,产品结构性好;开伞稳定,使用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具
,特指一种伞具开伞扣合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伞具开伞系由下巢沿中棒上移推动伞骨打开而实现;对于手动伞具,下巢上移后需要有定位才可实现持续开伞使用。一般手动伞具是在中棒上设有弹弓来支顶下巢,该结构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手按压弹弓来收伞,易发生手部受伤的情形,不安全。此外,多折式中棒且中棒内管在上的伞具,由于中棒内管直径较小,与下巢中孔存在较大的间隙,以致开伞使用时,下巢产生晃动,影响伞具使用。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开伞扣合结构之缺失与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新型、实用的伞具开伞扣合结构,该结构是在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中国专利第200920262043.1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轻便、安全,且有效稳固下巢开伞使用的伞具开伞扣合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伞具开伞扣合结构改良,该结构包括有中棒、下巢、上巢及伞骨,所述中棒至少包括有内管及套接上述内管的下套管,内管在中棒之上端位置,在中棒的下套管或内管上设有台肩;所述下巢的下端设有下延段,该下延段上组设有弹性扣件,弹性扣件具有配合中棒上的台肩卡扣而达成稳固开伞的扣合部;一活动拉把设置在下延段上,活动拉把内侧设有可作用弹性扣件而使扣合部卡扣台肩的内缘;籍此,推拉活动拉把即可实现弹性扣件之扣合部与台肩扣合及脱扣的开收伞工作。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中棒上的台肩设置在下套管之上端,台肩的外径大小与下巢之中孔内径相匹配。这时的台肩为一封闭的环形,由一环形块套接固定在下套管上制成;或者所述台肩为一封闭的环形,由下套管上端头径向作形一体扩张制成;或者所述台肩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环块,环块包覆固定在下套管上端制成;也或者所述台肩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环块,环块系由下套管上端头径向作形一体扩张制成。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中棒上的台肩设置在内管上,台肩由内管局部内缩形成,这时的中棒外周设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弹性扣件,不同弹性扣件分别按不同角度扣接中棒上的台肩。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中棒上的台肩设置在内管上,台肩由内管局部打凹形成,这时的中棒外周设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弹性扣件,不同弹性扣件分别按不同角度扣接中棒上的台肩。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活动拉把为一滑套形式,而弹性扣件为挂钩形式,收伞时弹性扣件的扣合部朝上外张,活动拉把的内缘从下往上滑行而压入弹性扣件的扣合部,达成扣合部与中棒上的台肩卡扣。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是在中棒的下套管或内管上设有台肩,以台肩扣合下巢上的弹性扣件,形成稳固开伞状态,而弹性扣件是由活动拉把控制,由此具有如下优点1、台肩扣合下巢上的弹性扣件,不让下巢下滑,形成稳固开伞状态;该结构不需设置弹弓,结构简化,易制作,产品的结构性更好。2、台肩的外径大小与下巢之中孔内径相匹配,或者是由多个弹性扣件分别按不同角度扣接中棒上的台肩来支顶中棒,以致开伞使用时,减少间隙而提升稳定下巢开伞使用。3、没有弹弓,无需用手按压,减少手部受伤的风险,开收伞安全且使用轻便。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其一实施例开伞解扣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扣合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下巢、活动拉把及弹性扣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3-1为弹性扣件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另一开伞解扣实例结构示意图;图4-1为图4开伞解扣实例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之台肩结构其一形态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之台肩结构其二形态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之台肩结构其三形态示意图;附图8为本技术之台肩结构其四形态示意图;附图9为本技术之台肩结构其五形态示意图;附图10为本技术之台肩结构其六形态示意图;附图11为本技术的多弹性扣件扣接台肩的示意图;附图12为本技术用于四折伞的示意图;附图12-1为图12的局部结构放大图;附图13为本技术用于二折伞的示意图;附图13-1为图13的局部结构放大图;附图14为本技术用于偏心伞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请先参阅图f 14所示,系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有关伞具开伞扣合结构改良,该结构包括有中棒1、下巢2、上巢5及伞骨,所述中棒I至少包括有内管11及套接上述内管的下套管12,内管11在中棒之上端位置,在中棒的下套管12或内管11上设有台肩13 ;所述下巢2的下端设有下延段21,该下延段21上组设有弹性扣件3。图3及图3-1所示,弹性扣件3具有配合中棒上的台肩13卡扣而达成稳固开伞的扣合部31,以及用于定位组装于下延段21上的定位部32,定位部32通过铆合、压合或粘合方式与下延段21组接。本实施例中,弹性扣件3为挂钩形式,弹性扣件3的扣合部31上侧面具有斜度,给予开伞扣合及收伞脱扣的导向。弹性扣件3可以是金属片、塑胶体或钢线等材料制作,具有弹性,易制作,成本低。收伞时弹性扣件的扣合部31朝上外张。一活动拉把4设置在下巢2的下延段21上,活动拉把4内侧设有可作用弹性扣件3而使扣合部31卡扣台肩13的内缘41 ;籍此,推拉活动拉把4即可实现弹性扣件之扣合部与台肩13扣合及脱扣的开收伞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拉把4为一滑套形式,开伞时,活动拉把4上推同时推动下巢2及组接于下巢2上的伞骨向上开伞,活动拉把的内缘41从下往上滑行而压入弹性扣件的扣合部31,达成扣合部31与中棒上的台肩13卡扣,实现开伞使用。而收伞时,下拉活动拉把4,活动拉把的内缘41放开弹性扣件的扣合部31,下延段21上设有对弹性扣件3内侧支顶的支顶部211,该支顶部211可使弹性扣件3具有外弹的弹力,使弹性扣件3在收伞时配合自身弹性作用下自己外张弹出,从而实现解扣工作,即可达成收伞要求。图4、4_1所示,本技术还可在活动拉把相应部位内侧上设有可满足弹性扣件3收伞弹出落位的方形孔42 ;收伞时,下拉活动拉把4,活动拉把的内缘41放开弹性扣件的扣合部31,弹性扣件3在支顶部211推顶及弹性扣件自身弹性作用下自己外张弹出,方形孔42提供弹性扣件3外张弹出的空间,从而实现解扣工作,即可达成收伞要求;该结构方便制作活动拉把4,利于缩小体积,方便伞骨收拢,且弹性扣件3也不会凸出活动拉把4外侧,使用安全。参阅图51所示,所述中棒I上的台肩13设置在下套管12之上端,台肩13的外径大小与下巢2之中孔内径相匹配,从而,由台肩13套合支靠下巢之中孔内壁,减少间隙而有效稳定下巢开伞使用,提升伞具使用性能,下巢2也就不会随意晃动,不松摇。图51所示,所述的台肩13可以是一封闭的环形,由一环形块套接固定在下套管12上制成;也可以是一封闭的环形,由下套管12上端头径向作形一体扩张制成;还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环块,环块包覆固定在下套管12上端制成;还有,也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环块,环块系由下套管12上端头径向作形一体扩张制成。这些形式结构达到以台肩13取代传统之弹弓,无需在中棒内管上开孔,使中棒内管保持完整,结构强度好,不易折断。使用时,也无需用手按压弹弓,开收伞安全且使用轻便。参阅图9、10所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伞具开伞扣合结构改良,该结构包括有中棒、下巢、上巢及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至少包括有内管及套接上述内管的下套管,内管在中棒之上端位置,在中棒的下套管或内管上设有台肩;所述下巢的下端设有下延段,该下延段上组设有弹性扣件,弹性扣件具有配合中棒上的台肩卡扣而达成稳固开伞的扣合部;一活动拉把,设置在下延段上,活动拉把内侧设有可作用弹性扣件而使扣合部卡扣台肩的内缘;籍此,推拉活动拉把即可实现弹性扣件之扣合部与台肩扣合及脱扣的开收伞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田
申请(专利权)人:刘福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