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光电助皮肤定位透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9217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4:12
一种声光电助皮肤定位透药装置。它包括超生换能器、电极片、激光二极管、储药皿贴片、凝胶片和具有贴片固定作用的塑料外壳;超声波换能器和电极片通过绝缘粘胶构成一个整体,分别输出超生机械能和电场能,在电极片的周围设有四个激光二极管输出光能,塑料外壳上设有相隔90度的贴片固定耳槽用于固定储药皿贴片,储药皿贴片为一铝质圆状凹形物体,里面放置有治疗药剂的凝胶片,是和人体接触的部件。本装置接上具有超生波、电场、电致孔和激光四种功能的治疗仪器后,运用超生波、电场、电致孔和激光照射方式,将药剂透入人体需要治疗的部位。装置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根据统计病例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和人体接触舒适,使用简捷方便,维护简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声光电助皮定位透药装置。能够将需要注入人体的药物,利用超声波、电场和激光照射等物理作用过程,在没有传统的肌肉注射情况下,经过皮肤有效地透入达到目的部位。本技术属于生物科学、普通物理学和电子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在医疗过程中,对病人给药的方法一般是外敷内服和针剂注射。对于需要通过血液携带药效来达到治病目的,药丸吞服和针剂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人体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等生物作用过程将药效带入人体。但对需要给人体的局部给药,如骨质增生、肌肉疼痛等,传统的给药方式是粘贴或者涂抹药膏,即在患者相应的部位贴上膏药,让药物经过人体皮肤(经皮)自然渗透到需要治疗的部位,药物达到人体组织部位的时间长、透药的效率不高。如果引入一些物理作用,增强经皮给药的效果,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提高治疗效率,减轻病患的痛苦。利用超声波、电场等物理作用实现经皮给药的治疗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如文森那等人研究了 20KHz的超声波给药的治疗问题(Vesna.Zderic, Shahram Vaezy, Roy ff, etal.0cular drug delivery using 20 KHz ultrasound.Ultrasound in Medicine &Biology, 2002,28 (6): 823);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周万松对超声波透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药物透入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应用声学》2001年第I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的陈芳等人研究了电致孔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电致孔技术在透皮给药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 35)。 随着透药技术的研究,利用这些技术的医疗产品在我国也有临床应用,如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了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该仪器主要通过超声波,使药物经过完整的皮肤进入体内而发挥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同时又叠加了干扰电和低频电等功能。南昌新长征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了一种超声电导仪,该仪器可以通过电致孔、超声空化等高端物理手段,在皮肤、组织和细胞之间形成特定的人工生物通道,再通过超声波对流运转、辐射压等功能的强力驱动作用,使药物沿人工生物通道直接进入病变的器官和组织,并在局部迅速形成高浓度浸润区,促进药物向细胞内运转,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也有人专利技术了相关专利,如辽宁省沈阳市的郭燕翔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超声波药液渗透仪”,专利号:90103647,河南省的翁春晓、胡亚梅、郑淑丽等专利技术了一种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的治疗头,可以通过超声波经过皮肤透药(专利号:00241525)。以上设备和技术中一个关键的装置是治疗探头,也就是将电能转换成相应的能量,把药物传送给人体部位的设备。在现有的装置中,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探头的作用物理量单一,有的采用超声波或者超声波和电场组合,没有激光辅助功能;二是探头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在使用中耦合不强,容易产生形变;三是和人体接触时由于尺寸不合理,经常出现脱落的现象。以上这些不足,大大降低了探头的给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治疗探头的不足,提供一种声光电助皮肤定位透药装置。该装置能够将超声波、电致孔、电场和激光四种给药方式组合应用,运用人体工学原理和声学、光学理论,将药剂有效渗透给需要治疗的人体部位;治疗探头(即药剂贴片)可以固定而减少贴片变形,克服了探头和人体接触不好、电极容易变形、药剂和人体耦合不强的缺点,操作方便可靠,透药效率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声光电助皮定位透药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极片,橡胶垫圈,塑料外壳,激光电路板,储药皿贴片,绝缘贴胶,超声换能器,激光二极管;电极片通过绝缘粘胶和超声换能器粘接,置于塑料外壳里面,所述电极片的一面通过外壳边沿固定,在另一面的边沿放置有橡胶垫圈,安装有4个激光二极管的圆环状激光电路板压在橡胶垫圈的上面,保证超声换能器不和圆环状激光电路板接触而处于自由活动状态,4个激光二极管的位置散布在电极片的周围,储药皿贴片固定于电极片上和电极片表面保持良好的接触,而不遮住激光二极管光束;所述的电极片、超声换能器以及激光二极管的电线通过导线引出和治疗设备相连。本技术装置中,所述的电极片是由导电金属圆片做成,0.4mm厚、直径为20_50mm。本技术装置中,所述的橡胶垫圈粗细直径为3mm,圆圈直径为41mm。本技术装置中,所述的圆环状激光电路板中间开有直径为25_的孔。本技术装置中,所述的在塑料外壳正面边沿上设置有两个相隔90度的贴片固定耳槽。本技术装置中,所述的贴片固定耳槽槽厚1mm。本技术装置中,所述的储药皿贴片是一个具有导电功能的凹形铝质簿片,它的边沿插入塑料外壳表面的两只贴片固定耳槽内,储药皿贴片和电极片保持物理接触,储药皿贴片里放置有可浸入药液的凝胶片。本技术装置中,所述的凹形铝质簿片厚度0.9mm。本技术装置中,所述的凝胶片为网状丝质材料做成的饼状型。本技术装置在绝缘塑料外壳中,将超声波换能器用绝缘粘胶粘上导电金属圆片做成的电极片,使电极片作为超声振动部件,输出振动机械能量,推动和电极片相接触的储药皿贴片;储药皿贴片是一个具有导电功能的凹形铝质簿片,它的边沿插入绝缘外壳表面的两只贴片固定耳槽内,从而牢牢和金属电极片保持物理接触,储药皿贴片里放置可浸入药液的凝胶片,其与人体皮肤接触;振动电极片的机械作用将药剂透入人体。凝胶片的材料、厚度和直径选择针对于和人体贴近皮肤部位,使不会出现形变和接触不好的情况。同时,和电极片相接触的储药皿贴片也是电场的一个电极,该电极将治疗设备的电致孔以及电场两种电刺激信号作用到人体,提高给药的功效。此外,在装置里面安装四只激光二极管,里面有激光驱动电路板,使激光二极管发出持续或者间歇性的光束,通过装置(探头)外壳透射到皮肤上,辅助药剂向人体的渗透。探头上面设计两只用于固定贴片的耳槽,不仅使储药皿贴片粘贴操作容易,而且使储药皿贴片和电极片保持良好的机械和电性能接触。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图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超声换能器的电极和治疗仪器的超声驱动信号连接,振动能量输出面通过 绝缘粘胶9和电极片连成一个刚性整体,从而使电极片振动。电极片是一个0.4mm厚、直径为20-50mm的金属圆片,它和治疗仪的电场、电致孔信号连接,通过放置在其表面的铝质储药皿贴片8以及吸附在凝胶片12上的药剂作用于人体皮肤,加强药剂的透入。四只激光二极管11和治疗仪的激光驱动电路连接,发出持续和间歇的650nm的激光光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超声波、电致孔、电场和激光四种方式实现综合透药,透药效果好;贴片的固定是一个很麻烦的操作,一般操作容易产生变形,本技术采用耳槽设计,很容易将贴片插入耳槽和电极片保持良好接触,因而使用简捷方便,维护简单;探头(装置)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根据统计病例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和人体接触舒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声光电助皮定位透药装置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实物的正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物的背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6是本技术结构顶视图;图7是本技术应用图例;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声光电助皮肤定位透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电极片(1),橡胶垫圈(2),塑料外壳(3),激光电路板(5),储药皿贴片(8),绝缘贴胶(9),超声换能器(10),激光二极管(11);电极片(1)通过绝缘粘胶(9)和超声换能器(10)粘接,置于塑料外壳(3)里面,所述电极片的一面通过外壳边沿固定,在另一面的边沿放置有橡胶垫圈(2),安装有4个激光二极管(11)的圆环状激光电路板(5)压在橡胶垫圈(2)的上面,保证超声换能器(10)不和圆环状激光电路板(5)接触而处于自由活动状态,4个激光二极管的位置散布在电极片(1)的周围,储药皿贴片(8)固定于电极片(1)上和电极片表面保持良好的接触,而不遮住激光二极管光束;所述的电极片、超声换能器以及激光二极管的电线通过导线(6)引出和治疗设备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海侯仲轩刘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安士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