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80998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属于临床测定人体全血和血浆流变参数的专用仪器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实现血流变检测分析的全自动化,提高检测精度;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毛细管测量杯、反应池和两个助推器通过管道与四通接头的四个接头相连通,四通接头与一个助推器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蠕动泵,其他三个接头连接的管道上均安装有常开电磁阀,毛细管测量杯与反应池底部相连通,反应池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不锈钢长铁管,反应池的上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塑料连接管,且这两条管道上也安装有常闭电磁阀,毛细管测量杯的上部与探测板上的压力传感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临床测定人体全血和血浆流变参数。(*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属于临床测定人体全血和血浆流变参数的专用仪器

技术介绍
血液流变学主要是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释放等指标来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血流变的检查意义,对疾病有预报性,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糖尿病、脑血管等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和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冠心病的发病中心肌微循环障碍严重导致心肌急慢性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功能受损,而心肌微循环障碍中的发病因素中血液呈高粘滞综合征改变,通过改变血液流变学异常指标来改善微循环障碍越来越受:关注。 旋转式(锥板式)血流变仪,因其测量全血,对血液的物理成份(红细胞)造成严重破坏,最终影响血液的粘度。旋转式(锥板式)血流变仪在检测血浆时使样品与空气界面造成二次分流,并同时形成泰勒涡流,造成检测结果偏低且不稳定。同时因排水、中轴积污、盘壁积污等问题,仍需人工不定期的清洗,有可能造成血样的交叉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实现血流变检测分析的全自动化,提高检测精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包括毛细管测量杯、反应池、探测板、蠕动泵、第一助推器、第二助推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不锈钢长铁管、四通接头和塑料连接管,第一助推器、第二助推器、毛细管测量杯的上部和反应池的上部分别通过管道与四通接头的四个接头相连通,四通接头与第一助推器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蠕动泵,四通接头与第二助推器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四通接头与毛细管测量杯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四通接头与反应池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毛细管测量杯与反应池的底部相连通,反应池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不锈钢长铁管,反应池与不锈钢长铁管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五电磁阀,反应池的上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塑料连接管,反应池与塑料连接管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毛细管测量杯的上部与探测板上的压力传感器相连。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为常开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为常闭电磁阀。所述的毛细管测量杯、反应池和探测板均位于密封的恒温盒内部。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一个蠕动泵和五个电磁阀控制整个装置的液态流向,实现了自动吸样、自动测量、自动排样、自动清洗的功能,可以避免样本之间的交叉污染,测试过程在一个封闭的装置中进行,不会引起样本与空气界面二次分流和泰勒涡流的形成;而且本技术采用微流量一压力传感器式,结合了传感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人体仿真学原理,以动力学系统作为测量单元,实现了对非牛顿流体和牛顿流体直接、快速、准确的自动检测,能实时显示人体血液循环切变率范围内的血液流变特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方便可靠的检测依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毛细管测量杯,2为反应池,3为探测板,4为蠕动泵,5为第一助推器,6为第二助推器,7为第一电磁阀,8为第二电磁阀,9为第三电磁阀,10为第四电磁阀,11为第五电磁阀,12为不锈钢长铁管,13为四通接头,14为塑料连接管,15为前立板,16为后立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包括毛细管测量杯1、反应池2、探测板3、蠕动泵4、第一助推器5、第二助推器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第三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0、第五电磁阀11、不锈钢长铁管12、四通接头13和塑料连接管14,第一助推器5、第二助推器6、毛细管测量杯I的上部和反应池2的上部分别通过管道与四通接头13的四个接头相连通,四通接头13与第一助推器5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蠕动泵4,四通接头13与第二助推器6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7,四通接头13与毛细管测量杯I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8,四通接头13与反应池2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9,毛细管测量杯I与反应池2的底部相连通,反应池2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不锈钢长铁管12,反应池2与不锈钢长铁管12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五电磁阀11,反应池2的上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塑料连 接管14,反应池2与塑料连接管14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10,毛细管测量杯I的上部与探测板3上的压力传感器相连。所述的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和第三电磁阀9为常开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10和第五电磁阀11为常闭电磁阀。所述的毛细管测量杯1、反应池2和探测板3均位于密封的恒温盒内部。如图1中,毛细管测量杯1、反应池2和探测板3均位于恒温盒的前立板15和后立板16之间,测试过程在一个封闭的装置中进行,不会引起样本与空气界面二次分流和泰勒涡流的形成。本技术的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吸样;第一电磁阀7吸合、第五电磁阀11打开,同时螺动泵4正向旋转,不锈钢长铁管12将样本吸入管道,并通过第五电磁阀11后在反应池2中临时储存,然后样本再通过反应池2底部进入毛细管测量杯I中,待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样本在毛细管测量杯I中的液位时,蠕动泵4停止,第一电磁阀7和第五电磁阀11恢复常态。第二步:预加压力;第一电磁阀7和第二电磁阀8吸合,同时蠕动泵4反向旋转,反应池2内压力增大,样本向毛细管测量杯I的方向流动,当毛细管测量杯I中的压力达到规定的数值时,蠕动泵4停止。第三步:采样;第二电磁阀8保持吸合,第一电磁阀7恢复常开状态,毛细管测量杯I中的液体会向反应池2的方向移动,与毛细管测量杯I相连的探测板3上的压力传感器连续的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微处理器对所得数据按理论公式来求得不同的切变率下样品的表观粘度,从而对样本进行直接,快速准确的自动测量,测量完后第二电磁阀8恢复常开状态。第四步:排样;第五电磁阀11打开,第一电磁阀7和第三电磁阀9吸合,同时蠕动泵4反向旋转将样本排出毛细管测量杯1,毛细管测量杯I中的样本完全排出后,第二电磁阀8吸合,第三电磁阀9恢复常开状态,蠕动泵4依旧反向旋转将样本从反应池2中排出,排样完成后所有电磁阀恢复常态,蠕动泵4停止转动。第五步:清洗;第一电磁阀7吸合、第四电磁阀10打开,同时蠕动泵4正向旋转,塑料连接管14将清洗液吸入管道并进入反应池2和毛细管测量杯I中,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液位达到预定值后,停止吸取清洗液,接着第四电磁阀10恢复常闭状态,第二电磁阀8吸合,蠕动泵4反向旋转,使清洗液继续对毛细管测量杯I进行流动清洗,随后第二电磁阀8恢复常开状态,第三电磁阀9吸合、第五电磁阀11打开,将清洗液从毛细管测量杯I中排出,最后第三电磁阀9打开,第二电磁阀8吸合,将清洗液从反应池2中排出,完成清洗过程。本技术通过一个蠕动泵4和五个电磁阀控制整个装置的液态流向,实现了自动吸样、自动测量、自动排样、自动清洗的功能,可以避免样本之间的交叉污染。上述操作过程中,第三步采样是采用微流量——压力传感器式,结合了传感技术和电子技术,应用人体仿真学原理,以动力学系统作为测量单元,实现了对非牛顿流体和牛顿流体直接、快速、准确的自动检测,能实时显示人体血液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毛细管测量杯(1)、反应池(2)、探测板(3)、蠕动泵(4)、第一助推器(5)、第二助推器(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第三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0)、第五电磁阀(11)、不锈钢长铁管(12)、四通接头(13)和塑料连接管(14),第一助推器(5)、第二助推器(6)、毛细管测量杯(1)的上部和反应池(2)的上部分别通过管道与四通接头(13)的四个接头相连通,四通接头(13)与第一助推器(5)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蠕动泵(4),四通接头(13)与第二助推器(6)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7),四通接头(13)与毛细管测量杯(1)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8),四通接头(13)与反应池(2)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9),毛细管测量杯(1)与反应池(2)的底部相连通,反应池(2)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不锈钢长铁管(12),反应池(2)与不锈钢长铁管(12)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五电磁阀(11),反应池(2)的上部通过管道连接有塑料连接管(14),反应池(2)与塑料连接管(14)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10),毛细管测量杯(1)的上部与探测板(3)上的压力传感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增富冯小模师晓斌段晋锋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亚森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