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振兴专利>正文

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958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20:28
一种便器,有水箱、坐圈(2)、便盆(1)、排污管道,所述坐圈(2)有内侧面(9),下部有连接面(7)、斜坡面(5)、打孔面(6),下部整体为非平整面,所述斜坡面(5)与所述打孔面(6)靠近所述便盆(1)内壁,所述斜坡面(5)与所述打孔面(6)组合形成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锯齿形或所述波浪形呈非均匀分布,所述斜坡面(5)与所述打孔面(6)沿便盆(1)内壁呈圈状,所述清洗孔(3)在所述打孔面(6)上;在所述便盆(1)的内上部有环绕所述便盆(1)一圈的均水台(8),从所述清洗孔(3)中流出的水流入所述均水台(8)后再流向所述便盆(1)下部;所述连接面(7)在所述斜坡面(5)、所述打孔面(6)与所述内侧面(9)之间,为平整面,沿所述坐圈(2)内侧呈圈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器,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坐圈作为流水通道的便器。
技术介绍
参阅图2,现有的普通便器便盆I上部的坐圈2上都打有遍布整个坐圈2下部的30至50个直径在3mm至5mm之间与便盆I或坐圈2呈一定角度的清洗孔3,从水箱排出的水流入坐圈2中的流水通道4后通过清洗孔3而流入便盆1,达到清洗坐圈2下面的便盆I的目的,要使从清洗孔3中流出的水能清洗整个便盆1,就需要按一定间距合理分配清洗孔3的位置,及合理设置清洗孔3与便盆I或坐圈2所呈的角度,清洗孔3的位置、数量、大小及角度4个因素对便盆I的清洗非常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清洗孔3在坐圈2下部,一方面,工人打孔时很难看到具体的打孔位置,只能凭经验操作,这样很容易使打孔的间距与角度不呈理想状态,从而不能清洗整个便盆1,另一方面,由于打孔数量众多,相对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解决上述这种问题,中国专利97199869.8与200410075198.6权利要求1中提出了,便盆内设有“沿与前述盆部(I)内直接面对的便器上缘的内侧壁面使主洗净水遍及便器上缘大至全周的洗净水导水通路(16)”,和“使前述洗净水导水通路(16)的全周或其一部分朝着盆部(I)的内侧方悬伸”;结合上述二份专利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其所述的“导水通路(16) ”并不是一个很明显的流水台,所以才有后来的中国专利01810417.7与03819005.2,但如果没有很明显的流水台,需从水箱中排出相当大的水流才能“使主洗净水遍及便器上缘大至全周”,从而不能达到节水的目的;在中国专利01810417.7权利要求1中提出了,便盆内设有“便盆内壁的上缘部且大致水平地延伸的环形凹部”,及“加压冲洗水供给机构、以及配置在环形凹部的底部并沿着环形凹部喷出加压冲洗水,使喷出的冲洗水沿着便盆内壁面大体回旋一周的第I冲洗水喷出机构”;结合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在所述专利中所谓的“环形凹部”象前述二份专利中的“导水通路(16) ”一样,都是“沿着便盆内壁面大体回旋一周”,再加上配置了“加压冲洗水供给机构”,这样的清洗效果就会很好;但需要配置特制的“加压冲洗水供给机构”,这样生产成本就会偏高。在中国专利03819005.2权利要求1、15中提出了,便盆内设有“在凸缘部和污物承结面之间的棚部”,及“将清洗水排放到上述便池部的棚部上而形成旋流的第I喷水部 ’沿着与上述旋流的旋转方向相同 的方向将清洗水排放到上述便池部的棚部上的第2喷水部”,以及“上述第I喷水部配置在以上述便池部的前后方向为中心一侧的便池部上从小曲率变化到大曲率的位置附近,上述第2喷水部配置在另一侧的便池部上从大曲率变化到小曲率的位置附近”;结合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在所述专利中所谓的“棚部”也象前述二份专利中的“导水通路(16) ”,及后一份专利中的“环形凹部”一样,都是沿着便盆内壁面大体一周的,其实功能是相同的,只是功效不同而已;同样利用水箱水进行清洗,所述专利的“棚部”比前述二份专利中的“导水通路(16) ”在相同用水量的情况下,显然清洗效果会好得多,也即在同样清洗效果下会更省水;但要使从“第2喷水部”喷出的水形成的旋流方向与从“第I喷水部”喷出的水形成的旋流方向相同,且“上述第I喷水部配置在以上述便池部的前后方向为中心一侧的便池部上从小曲率变化到大曲率的位置附近,上述第2喷水部配置在另一侧的便池部上从大曲率变化到小曲率的位置附近”,这样就还需要便盆后部的一段相当长的水道作为引水用,这样会增加产品的生产难度。在中国专利200810167471.6权利要求1中提出了,盆部有“第I狭长开口”,“第2狭长开口”,“中央狭长口”,及“所述第I狭长开口、所述中央狭长口、所述第2狭长开口是连续的”;结合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在所述专利中所谓的3个狭长开口实际上一条两端稍高中央稍低的长长的口子,这种情况下需要相当大的水量才能清洗到便盆的前端。结合上述5份专利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上述5份专利中在便器冲水时坐圈中都是没有水通过或进入的,都取消了坐圈作为流水通道的通水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很好地全面清洗便盆内壁又打孔简单的便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便器,有水箱、坐圈(2)、便盆(I)、排污管道,坐圈(2)下部有清洗孔(3),内部有流水通道(4),从水箱中排放出的水流入坐圈(2)中的流水通道(4)后从清洗孔(3)流出,将污物与便盆(I)中的存积水从排污管道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圈(2)有内侧面(9),下部有连接面(7)、斜坡面(5)、打孔面¢),下部整体为非平整面,所述斜坡面(5)与所述打孔面(6)靠近所述便盆(I)内壁,所述斜坡面(5)与所述打孔面(6)组合形成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锯齿形或所述波浪形呈非均匀分布,所述斜坡面(5)与所述打孔面(6)沿便盆(I)内壁呈圈状,所述清洗孔(3)在所述打孔面(6)上;在所述便盆(I)的内上部有环绕所述便盆(I) 一圈的均水台(8),从所述清洗孔(3)中流出的水流入所述均水台(8)后再流向所述便盆(I)下部;所述连接面(7)在所述斜坡面(5)、所述打孔面(6)与所述内侧面(9)之间,为平整面,沿所述坐圈(2)内侧呈圈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便器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斜坡面(5)的长度或面积明显大于所述打孔面(6)的长度或面积,所述清洗孔(3)在2至16个之间,且所述清洗孔(3)的方向与其附近的所述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基本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便器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斜坡面(5)的长度或面积明显大于所述打孔面(6)的长度或面积,所述清洗孔(3)在4至12个之间,且所述清洗孔(3)的方向与其附 近的所述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基本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便器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斜坡面(5)的长度或面积明显大于所述打孔面出)的长度或面积,所述清洗孔(3)在6至8个之间,且所述清洗孔(3)的方向与其附近的所述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基本相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生产工艺简单、打孔数量少、打孔位置与角度稳定可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便器的俯视图。图2是现有普通便器的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便器的图1中的A-A剖面仰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便器的图1中的A-A剖面俯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图4,在便器中有便盆1、坐圈2,坐圈2有内侧面9,内部有流水通道4,下部有连接面7、斜坡面5、打孔面6,坐圈2下部整体为非平整面,斜坡面5与打孔面6靠近便盆I内壁,斜坡面5与打孔面6组合形成锯齿形或波浪形,斜坡面5与打孔面6沿便盆I内壁呈圈状,打孔面6上有清洗孔3,清洗孔3的方向与其附近的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基本相同;斜坡面5、打孔面6与内侧面9之间由连接面7作为过渡连接,连接面7为平整面,沿坐圈2内侧呈圈状;在便盆I的内上部有环绕便盆I一圈的均水台8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有8个斜坡面5与8个打孔面6,即有8个直径为7mm的清洗孔3,斜坡面5的长度约为120mm,打孔面6的面积约为100平方毫米,由于有斜坡面5的存在,在打孔时只要把 打孔器的头部贴着斜坡面5沿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向打孔面6打孔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使打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器,有水箱、坐圈(2)、便盆(1)、排污管道,坐圈(2)下部有清洗孔(3),内部有流水通道(4),从水箱中排放出的水流入坐圈(2)中的流水通道(4)后从清洗孔(3)流出,将污物与便盆(1)中的存积水从排污管道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圈(2)有内侧面(9),下部有连接面(7)、斜坡面(5)、打孔面(6),下部整体为非平整面,所述斜坡面(5)与所述打孔面(6)靠近所述便盆(1)内壁,所述斜坡面(5)与所述打孔面(6)组合形成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锯齿形或所述波浪形呈非均匀分布,所述斜坡面(5)与所述打孔面(6)沿便盆(1)内壁呈圈状,所述清洗孔(3)在所述打孔面(6)上;在所述便盆(1)的内上部有环绕所述便盆(1)一圈的均水台(8),从所述清洗孔(3)中流出的水流入所述均水台(8)后再流向所述便盆(1)下部;所述连接面(7)在所述斜坡面(5)、所述打孔面(6)与所述内侧面(9)之间,为平整面,沿所述坐圈(2)内侧呈圈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张振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