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速换式接头的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91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速换式接头的扳手,包含有一扳手本体,具有一套接部及一由套接部向外延伸的握柄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扳手本体,其套接部的端面处凹设有一套接孔,套接部的外周面设有一可供人体手指掐进的凹陷部,位于凹陷部中间处更开设有一直透通至套接孔内的定位孔;及    一接头单元,具有一呈预定外形的驱动头、一由驱动头后端延伸出的栓接部、以及一弹设在栓接部外周面处的卡掣件,所述栓接部可套入扳手本体的套接孔内,所述卡掣件可弹伸进入定位孔形成卡固结合。(*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快速达到拆装接头效果的具有速换式接头的扳手
技术介绍
参见图1所示,一般扳手10通常具有一柄身11、一设在柄身11一端处的第一驱转头12、以及一设在柄身11另端处的第二驱转头13,第一驱转头12中间处开设有一呈梅花孔形状的齿孔121,该齿孔121适合用来扳转多角头形状的螺栓(图未示),第二驱转头13由外侧凹设有一略呈矩形凹槽状的开口131,该开口131适合用来扳转四角头或六角头螺栓(图未示),借此扳手10可针对不同种类的螺栓进行扳转。上述扳手10结构确实对螺栓具有正常扳转的功能,但是在使用上仍有其限制存在,一般扳手10的柄身11通常与第一、第二驱转头12、13呈一体相连,其上开设的齿孔121及开孔131大小已固定无法进行改变,因此该扳手10只适合用来扳转单一尺寸的螺栓,如果遇到其他不同尺寸的螺栓,该扳手10便无法顺利进行扳转作业,此时使用者只得另外准备多组不同尺寸的扳手,携带使用上相当麻烦,而且也会增加额外的工具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组接不同接头单元以适应不同作业的具有速换式接头的扳手。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速换式接头的扳手,包含有一扳手本体及一接头单元,该扳手本体具有一套接部及一由套接部向外延伸的握柄部,套接部的端面处凹设有一套接孔,套接部的外周面设有一可供人体手指掐进的凹陷部,位于凹陷部中间处更开设有一直透通至套接孔内的定位孔,该接头单元具有一呈预定外形的驱动头、一由驱动头后端延伸出的栓接部、以及一弹设在栓接部外周面处的卡掣件,该栓接部刚好可套入扳手本体的套接孔内,该卡掣件可弹伸出进入定位孔内而形成卡固结合。本技术的功效是接头单元利用卡掣件弹掣入定位孔,可快速地与扳手本体结合或脱离,借此达到可适应不同螺栓扳转工作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扳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具有速换式接头的扳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说明本技术包含有一扳手本体及一接头单元;图3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4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说明扳手本体与接头单元呈分离的情形;图5是图4状态下的剖视图,说明扳手本体具有一套接孔及一与套接孔相透通的定位孔,接头单元具有一可套入套接孔内的栓接部及一弹设在栓接部上的卡掣件;图6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图,说明接头单元栓接部套入扳手本体套接孔后,卡掣件可弹掣入定位孔内而令接头单元与扳手本体结合卡固的情形;图7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图,说明使用者利用手指按压卡掣件与定位孔脱掣,可令接头单元与扳手本体相脱离的情形;图8是本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说明扳手本体可组接另一接头单元;图9是本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说明扳手本体可组接又一接头单元。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多个较佳实施例的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具有速换式接头的扳手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2、图3所示,本技术具有速换式接头的扳手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主要包含有一扳手本体20及一接头单元30,接着,再将上述构件的形状及组合情形详述于后。扳手本体20具有一套接部21以及一由套接部21向外延伸的握柄部22,该套接部21在端面处中央处凹设有一套接孔211,位于套接孔211外侧边中央处具有一倒角部212,在本实施例中,该套接孔211是呈四方矩形孔,当然业者也可将该套接孔211制成其他非圆形的孔洞形状,该套接部21的外周面设有一凹陷部213,该凹陷部213略呈半圆弧形状,与套接部21外表面是以预定角度做倾斜凹入,可供人体手指能轻易地掐进,位于凹陷部213的中间处更开设有一直透通至套接孔211内的定位孔214,该握柄部22延伸有预定长度,刚好可供使用者手部握持。参见图4、图5所示,接头单元30具有一呈预定外形的驱动头31、一由驱动头31后端延伸出的栓接部32、以及一弹设在栓接部32外周面处的卡掣件33,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头31在中间处开设有一梅花孔311,可适用来扳转多角头形状的螺栓元件,该栓接部32是呈矩形柱形状,刚好可套入扳手本体20的套接孔211内,其外周中间处凹设有一可供卡掣件33套入的柱孔321,该卡掣件33包含有一卡掣头331及一弹簧332,该卡掣头331外周具有一凸缘3311,栓接部32在柱孔321外侧周缘铆压后,压出的肉厚刚好可对卡掣头331凸缘3311形成限位,该弹簧332套置在柱孔321内可对卡掣头331下端作弹抵,令卡掣头331具有朝外侧方向弹动的力量。以上为本技术具有速换式接头的扳手结构及形状的概述,接着,再将本技术的组合型态以及预期所能达成的功效陈述如后。参见图6所示,当使用者要组装扳手本体20及接头单元30时,只要让接头单元30栓接部32对准扳手本体20套接孔211直接套入就可完成,接头单元30的卡掣件33在开始进入套接孔211时,会沿着倒角部212顺利地压缩以通过套接孔211,在卡掣件33刚好移至定位孔214位置时,卡掣头331受到弹簧332向上弹抵,可凸伸卡入定位孔214内,如此接头单元30便可快速地与扳手本体20进行结合固定。参见图7所示,当使用者想要更换不同型式的接头单元时,需要将已固接在扳手本体20上的接头单元30予以拆除,使用者只要以手指对该卡掣头331向下按压,卡掣头331便会下移而与定位孔214脱掣,此时使用者再以另一手抓持接头单元30向外拔出,该接头单元30便可轻易地与扳手本体20相分离,如图5所示。参见图8所示,本技术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扳手本体20可组装另一接头单元40,另一接头单元40同样具有一驱动头41、一栓接部42及一卡掣件43,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该驱动头41是中间装设一具有棘轮单向功能的驱动柱411,该驱动柱411可再套接适当的套筒(图未示),借以适应各种不同工作的需求。参见图9所示,本技术在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扳手本体20可组装又一接头单元50,又一接头单元50同样具有一驱动头51、一栓接部52及一卡掣件53,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该驱动头51在外侧处具有一开口511,可适合用来扳转四角头或六角头的螺栓元件。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速换式接头的扳手乃针对一般扳手10的使用问题作成改良,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主要是利用扳手本体20设置套接孔211以供接头单元30栓接部32快速套入,接头单元30再借由卡掣件33弹掣入扳手本体20定位孔214内,可让接头单元30与扳手本体20快速地卡固结合,如此本技术让使用者可随心所欲地更换不同型式的接头单元30、40、50,借以适用于扳转不同型式、尺寸的螺栓,使用上相当便利,而且本技术每一接头单元30、40、50都可快速地在扳手本体20上进行拆卸或安装,更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速换式接头的扳手,包含有一扳手本体,具有一套接部及一由套接部向外延伸的握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本体,其套接部的端面处凹设有一套接孔,套接部的外周面设有一可供人体手指掐进的凹陷部,位于凹陷部中间处更开设有一直透通至套接孔内的定位孔;及一接头单元,具有一呈预定外形的驱动头、一由驱动头后端延伸出的栓接部、以及一弹设在栓接部外周面处的卡掣件,所述栓接部可套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圳雄
申请(专利权)人:史丹利七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