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812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缆组件。该电缆组件具备:具有一对信号线导体、设置于各信号线导体的周围的绝缘体、设置于绝缘体的周围的外部导体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在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长边方向上排列设置,并使各信号线导体向外部露出的信号线导体露出部以及使外部导体向外部露出的外部导体露出部;具有配置信号线导体露出部的第一主体部以及配置外部导体露出部的第二主体部的电缆支架;设置于第一主体部,且连接各信号线导体的信号线用触头以及延伸至第二主体部并连接外部导体的接地用触头;设置于第二主体部,并积存连接外部导体和接地用触头的、具有导电性的粘合材料的粘合材料存积部。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每个产品中得到稳定的电特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具备具有一对信号线导体,并传输使相位反相了 180度的差动信号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电缆组件
技术介绍
以往,在处理数Gbit / s以上的高速数字信号的服务器、路由器、存储器产品等设备中采用差动接口标准,例如采用LVDS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低电压差动信号),在各设备间或设备内的各电路基板间使用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进行差动信号的传输。差动信号具有实现系统电源的低电压化,且抗外来干扰性高的特征。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具备一对信号线导体,分别在各信号线导体中传输使相位反相了 180度的正侧(正极)信号以及负侧(负极)信号。而且,这两个信号(正侧信号以及负侧信号)的电位差成为信号电平,例如若电位差为正,则设为“High”,若为负则设为“Low”,在接收侧识别该信号电平。作为公开了传输这样的差动信号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技术,例如已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中,具备以规定间隔平行排列的一对信号线导体,这些各信号线导体被绝缘体覆盖。换句话说,各信号线导体被绝缘体以规定间隔平行地保持。另外,绝缘体的周围被薄片状的外部导体覆盖,并且,外部导体的周围被护套(保护外皮)覆盖。而且, 依次剥去一段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一端侧,使各信号线导体以及外部导体的一部分露在外部。在外部导体的露出部分通过凿密连接有金属制的屏蔽连接端子。屏蔽连接端子具备板状金属和一体成型于该板状金属的焊锡连接销,板状金属在凿密时根据外部导体的形状产生塑性变形。由此,外部导体和屏蔽连接端子电连接,能够使外部导体经由屏蔽连接端子(板状金属以及焊锡连接销)与电路基板的接地焊盘电连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 099434号公报(图1、图2)在上述的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中,使外部导体与接地焊盘直接焊锡连接,对此,在焊锡连接作业中使用的焊枪头的热(约350°C )不会触及外部导体,所以能够抑制绝缘体因焊枪头的热而产生变形、熔融。然而,由于沿外部导体的形状对屏蔽连接端子进行凿密,所以根据情况,处于外部导体的内侧的绝缘体因凿密力而产生弹性变形,由此产生处于绝缘体的内侧的各信号线导体间的距离变化等制造上的问题。其结果,产生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电特性在每个产品中产生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每个产品中获得稳定的电特性的电缆组件。本技术的电缆组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具有一对信号线导体、设置于上述各信号线导体的周围的绝缘体、设置于上述绝缘体的周围的外部导体;在上述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长边方向上排列设置,并使上述各信号线导体向外部露出的信号线导体露出部以及使上述外部导体向外部露出的外部导体露出部;具有配置上述信号线导体露出部的第一主体部以及配置上述外部导体露出部的第二主体部的电缆支架;设置于上述第一主体部,且连接上述各信号线导体的信号线用触头以及延伸至上述第二主体部并连接上述外部导体的接地用触头;设置于上述第二主体部,并积存连接上述外部导体和上述接地用触头的具有导电性的粘合材料的粘合材料存积部。本技术的电缆组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主体部和上述第二主体部之间设置有防止上述粘合材料向上述第一主体部泄露的泄露防止壁。本技术的电缆组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电缆支架设置有引导上述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安装的引导壁,由上述绝缘体和上述外部导体形成的台阶部以及由上述外部导体和设置于该外部导体的周围的保护外皮形成的台阶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卡在该引导壁上。本技术的电缆组件的特征在于,上述电缆支架具备多个上述第一主体部以及上述第二主体部,该多个上述第一主体部以及上述第二主体部在与上述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本技术的电缆组件的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上述第二主体部之间设置有分隔各自的上述粘合材料存积部的分隔壁。本技术的电缆组件的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的横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椭圆形形状。本技术的电缆组件的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导体露出部的沿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比上述信号线导体露出部的沿上述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长边方向的长度长。本技术的电缆组件的特征在于,上述信号线用触头以及上述接地用触头形成为细长的板状。 本技术的电缆组件的特征在于,将上述信号线用触头以及上述接地用触头以其一部分在外部露出的方式通过镶嵌成型埋设于上述第一主体部。本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的电缆组件,将外部导体露出部配置于电缆支架的第二主体部,使具有导电性的粘合材料流入第二主体部的粘合材料存积部,从而能够使外部导体和接地用触头连接。由此,即便将熔融的焊锡(约190°C)作为粘合材料,焊枪头的热(约350°C)也不会触及外部导体,所以能够抑制绝缘体因焊枪头的热而产生变形、熔融。另外,像以往那样,也无需沿外部导体的形状对屏蔽连接端子进行凿密,所以绝缘体也不会因凿密力而产生弹性变形。因此,使绝缘体脱离热变形(熔融)以及弹性变形而得以保护,能够在每个产品中使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电特性稳定,进而实现可靠性的提高。根据本技术的电缆组件,也能够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之间设置防止粘合材料向第一主体部泄露的泄露防止壁。该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防止粘合材料与各信号线导体接触这样的不良状况。根据本技术的电缆组件,在电缆支架设置引导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安装的引导壁,由绝缘体和外部导体形成的台阶部以及由外部导体和设置于该外部导体的周围的保护外皮形成的台阶部中至少任意一方也能够卡在该引导壁上。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定位于电缆支架,能够使电缆组件的组装作业简单化。根据本技术的电缆组件,电缆支架也能够具备多个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二主体部,该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二主体部在与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该情况下,能够在分别使电特性稳定的状态下集合多个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进而能够使具有多个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产品的成品率提高。根据本技术的电缆组件,也能够在相邻的第二主体部之间设置对各自的粘合材料存积部进行分隔的分隔壁。该情况下,能够与分隔壁的容积对应地减少粘合材料。另夕卜,通过调整分隔壁的容积,能够使每个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粘合材料的供给量最佳化,能够使电特性更加稳定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立体图。图2 (a)是图1的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立体图,图2 (b)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1的电缆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3 Ca)是图1的电缆支架的立体图,图3 (b)是图1的电缆支架的俯视图。图4是横切图1的电缆组件的焊锡积存的横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1的电缆组件的制造顺序(组装工序)的流程图(步骤SI S5)。图6是说明定位工序(步骤S3)和信号线导体连接工序(步骤S4)的说明图。图7是说明外部导体连接工序(步骤S5)的说明图。图8是说明外 部导体连接工序(步骤S5)的与图4对应的横剖视图。图9 (a)、图9 (b)分别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电缆支架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电缆支架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电缆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该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具有一对信号线导体、设置于上述各信号线导体的周围的绝缘体、设置于上述绝缘体的周围的外部导体;在上述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的长边方向上排列设置,并使上述各信号线导体向外部露出的信号线导体露出部以及使上述外部导体向外部露出的外部导体露出部;具有配置上述信号线导体露出部的第一主体部以及配置上述外部导体露出部的第二主体部的电缆支架;设置于上述第一主体部,且连接上述各信号线导体的信号线用触头以及延伸至上述第二主体部并连接上述外部导体的接地用触头;设置于上述第二主体部,并积存连接上述外部导体和上述接地用触头的、具有导电性的粘合材料的粘合材料存积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山刚博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