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手柄可旋转的修枝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73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手柄可旋转的修枝剪,后手柄拥有两个握捏结构,操作者可以双手握捏后手柄来握持修枝剪进行作业,从而真正轻松实现扩大作业范围的功能;与以往单手握捏的修枝剪相比,后手柄通过双手握捏彻底改变了对修枝剪的操作方式,大大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而且U型的后手柄能合理分散作用在后手柄上的外力,稳固后手柄与机壳之间的连接关系,延长修枝剪的使用寿命;U型的后手柄作为修枝剪的延伸机构还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使该修枝剪结构紧凑、轻便小巧,便于携带以及手工操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手柄可旋转的修枝剪,尤其涉及该修枝剪的后手柄。技术背景修枝剪是一款传统电动工具,常用于的修剪植物。传统的修枝剪其结构有 的是由一个前手柄和一个后手柄组成, 一般在前手柄和后手柄上各有一个开关 控制扳机,修枝剪的两个开关控制扳机必需同时动作才可以导通电路,使机器 工作,其中任何一个开关控制扳机释放复位都可以断开电路使机器停止;有的 修枝剪的结构是一个前手柄和一个后手柄组成,但只在后手柄上有一个开关控 制扳机,此开关控制扳机动作改变就可以导通或断开电路使机器工作或停止运 行。该后手柄与修枝剪的壳体活动连接,手柄可以旋转,其目的是通过旋转后 手柄,使侧边剪切时更方便。该活动式后手柄只有一个握捏结构, 一旦旋转后 手柄那么握捏后手柄的控制距离加长或縮短。为使操作者更容易剪切比较高或 比较远的被剪切植物,该后手柄还带有延长杆,用来加长后手柄的长度,但是, 操作双开关控制扳机形式的修枝剪时,操作者的双手必须握在前后手柄上,因 此无论后手柄如何延长都会在控制前手柄的时候受到限制,致使修枝剪失去了 扩大作业范围的功能;在操作单开关控制扳机形式的修枝剪时,操作者虽然只 要握紧后手柄并保持单开关控制扳机处于连接状态就能使修枝剪工作,从而扩 大修枝剪的工作范围,但是后手柄只有一个握捏结构,操作者只得单手握捏, 而且在保持修枝剪的工作状态时后手柄所称受的力非常大,整个机身的重力、 作业产生的摩擦力都作用在后手柄上,因此操作者操作起来非常费劲,造成操 作困难的问题,同时为使后手柄能担负实现该功能,其内部往往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使得该修枝剪体较为笨重。 技术内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手柄可旋转的修枝剪,其具有 操作轻松、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延伸机构,且该修枝剪结构紧凑、轻便小 巧,便于携带或手工操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修枝剪的机壳前 部设有前手柄,所述前手柄上设有扳机I ,所述扳机I与机壳内部的执行扳机 联动,所述机壳后部活动连接有后手柄,所述后手柄呈u型,其上岔开设有一根主把手和一根副把手,所述主把手内部设有扳机n,所述扳机n的活动端与 执行扳机联动,所述副把手内部设有扳机m,所述扳机m的活动端也与执行扳 机联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机壳在与后手柄的连接处设有呈弧形排 列的定位凹槽,所述主把手在与机壳的连接处还设有一个可以自由滑动的锁钮, 所述锁钮在面向机壳的一端设有对应定位凹槽的定位凸起。自由滑动的锁钮做 直线滑移其上的定位凸起便能在正对定位凹槽的情况下嵌入定位凹槽内,进而 使后手柄与机壳固定在一起,防止后手柄转动。多个定位凹槽呈弧形排列,所以后手柄固定的角度可以选择,n个定位凹槽呈弧度为ci,那么后手柄可旋转的最小角度就为a /n,可调范围越大就能更便于侧边剪切操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钮在面向扳机n的地方设有凸起i, 所述扳机n的活动端上设有凸起n 。锁钮的活动范围与扳机n的活动端的活动 范围相交叉,在锁钮脱离定位凹槽的情况下,凸起i刚好位于扳机n的活动端 的摆动范围内,即在该情况下凸起n会被凸起i挡住。这样在后手柄没有固定 的情况下扳机ii的动作不能改变修枝剪的状态。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手柄拥有两个握捏结构,操作者可以双 手握捏后手柄来握持修枝剪进行作业,从而真正轻松实现扩大作业范围的功能; 与以往单手握捏的修枝剪相比,后手柄通过双手握捏彻底改变了对修枝剪的操 作方式,大大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而且U型的后手柄能合理分散作用在后 手柄上的外力,稳固后手柄与机壳之间的连接关系,延长修枝剪的使用寿命;U 型的后手柄作为修枝剪的延伸机构还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使该 修枝剪结构紧凑、轻便小巧,便于携带以及手工操作。本技术除具有高水 平的操作性和便携性外还具有可靠的安全性,通过锁钮与扳机II共同判断后手 柄是否处于固定状态,进一步实现在安全状态下启动修枝剪。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技术后手柄可旋转的修枝剪的一种状态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后手柄可旋转的修枝剪的另一种状态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后手柄可旋转的修枝剪的机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后手柄可旋转的修枝剪的扳机机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后手柄可旋转的修枝剪的扳机机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后手柄可旋转的修枝剪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后手柄可旋转的修枝剪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后手柄可旋转的修枝剪第三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后手柄可旋转的修枝剪第四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修枝剪的机壳9前部设有一个前手柄1,其后部设有一个后 手柄3,前手柄1上设有固定连接的扳机I 2,扳机I 2与设在机壳9内部的执行扳机10通过钢丝线连接在一起;后手柄3活动连接在机壳9上,该后手柄3呈U型, 一端活动连接在机壳9内,另一端分叉形成一根主把手4和一根副把 手7,主把手4和副把手7可同时供操作者手握,如图6、 7、 8、 9所示,在主 把手4和副把手7的外部安装有用于增加摩擦力和握感的胶套;在主把手4内 部设有扳机I15,扳机115的活动端朝向后手柄3与机壳9的连接处,扳机115 的活动端通过钢丝线与执行扳机10联动;在副把手7内部设有扳机I118,扳机 III8的活动端朝向后手柄3与机壳9的连接处,扳机ni8的活动端通过钢丝线与 执行扳机10联动。在机壳9内部还安装有一个微动开关12,执行扳机10的动 作范围刚好能改变微动开关12的状态。如图3所示,机壳9与后手柄3的连接处设有五个定位凹槽11,这五个定 位凹槽11呈一百八十度分布,相邻定位凹槽11之间相隔四十五度,如图1所 示,主把手4在与机壳9的连接处还设有一个可以自由滑动的锁钮13,该锁钮 13在面向机壳9的一端设有对应定位凹槽11的定位凸起15,只有在定位凸起 15正对任意一个定位凹槽11时,如图2所示,锁钮13向机壳9滑移后定位凸 起15可达机壳9内部,随之形成后手柄3与机壳9的联动关系,使得后手柄3 不能自由转动,这样就保持了后手柄3与机壳9之间的连接状态;如图6、 7、 8 所示,后手柄3转动后与机壳9的固定状态有在零度、四十五度、九十度、一 百三十五度、 一百八十度的位置,后手柄3的调节范围很大,足以满足一般情 况下的侧边剪切操作。锁钮13在面向扳机I15的地方还设有凸起I 14,扳机115 的活动端上设有凸起I16,如图1所示,在锁钮13脱离壳体的情况下凸起I 14 刚好位于扳机I15的活动端的摆动范围内,扳机II5转动一定幅度后其上凸起I1 6被凸起I14挡住,使扳机II5不能完成正常的转动,进而在此情况下扳机I15 不会改变执行扳机10的动作;如图2所示,锁钮13的定位凸起15插入定位凹槽11内,后手柄3与机壳9连为一体,扳机115的摆动过程中凸起I16的运动 范围与凸起I14相离,使扳机II5可以大幅度转动,扳机II5完成转动后带动执 行扳机10运动。工作时,必须保证扳机I15能完成正常转动,然后扳动扳机I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手柄(3)可旋转的修枝剪,该修枝剪的机壳(9)前部设有前手柄(1),所述前手柄(1)上设有扳机Ⅰ(2),所述扳机Ⅰ(2)与机壳(9)内部的执行扳机(10)联动,所述机壳(9)后部活动连接有后手柄(3),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手柄(3)呈U型,其上岔开设有一根主把手(4)和一根副把手(7),所述主把手(4)内部设有扳机Ⅱ(5),所述扳机Ⅱ(5)的活动端与执行扳机(10)联动,所述副把手(7)内部设有扳机Ⅲ(8),所述扳机Ⅲ(8)的活动端也与执行扳机(10)联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