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573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风叶、风道,风道在风道出风口处设有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在靠近第一边界处设有第一分流机构,在靠近第二边界处设有第二分流机构,第一分流机构与第一边界形成第一出风口,第二分流机构与第二边界形成第二出风口,第一分流机构与第二分流机构之间形成第三出风口。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风道出风口处设置两个分流机构,将出风口一分为三,可向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送风,大大增加了送风范围;且由于只使用了一个风叶及一个风道系统,结构大大简化,整机体积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大多数空调器室内机只具有一个出风口,这样导致送风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基本上只能保证位于空调器室内机正面局部范围内的使用者得到较好地体验,房间温度也不能达到均匀。在先申请的一些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双出风口或多出风口空调器,虽然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送风,但大都使用双风叶或多风叶,每个风叶对应一套独立的风道系统,这样成本极大的增加,且由于采用了多个风道,结构十分复杂,不利于在生产时的装配;同时,室内机的壳体为了容纳多个风道系统,体积也相应增大,在室内机的空间利用率方面,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风道空调器室内机结构复杂、体积偏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风叶、风道,风道在风道出风口处设有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在靠近第一边界处设有第一分流机构,在靠近第二边界处设有第二分流机构,第一分流机构与第一边界形成第一出风口,第二分流机构与第二边界形成第二出风口,第一分流机构与第二分流机构之间形成第三出风口。进一步地,第一分流机构及第二分流机构的横截面呈楔形。进一步地,第一分流机构及第二分流机构的尖端朝向风道出风口内部。进一步地,第一分流机构相对于第一边界设有第一分流面,相对于第二分流机构设有第二分流面;第二分流机构相对于第一分流机构设有第三分流面,相对于第二边界设有第四分流面。进一步地,第一边界与第一分流面之间的间距,第二分流面与第三分流面之间的间距,第四分流面与第二边界之间的间距,沿出风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地,第一边界与第二边界形成第一夹角a,第一分流面与第二分流面形成第二夹角P,第三分流面与第四分流面形成第三夹角Y,第一夹角a大于第二夹角P及第三夹角Y。进一步地,第一夹角a的范围为90。( a <180°。进一步地,第一边界与第一分流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LI,第二分流面与第三分流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L2,第四分流面与第二边界之间的最短距离为L3,三者之和大于等于风道出风口最小宽度L4。进一步地,第四分流面与第二边界之间的最短距离L3大于第二分流面与第三分流面之间的最短距离L2 ;第二分流面与第三分流面之间的最短距离L2大于第一边界与第一分流面之间的最短距离LI。进一步地,第一分流机构和/或第二分流机构设有中空内腔,在中空内腔内安装有空调控制板。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空调器室内机风道出风口处设置两个分流机构,将出风口一分为三,可向三个不同的方向进行送风,大大增加了送风范围;且由于只使用了一个风叶及一个风道系统,结构大大简化,整机体积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最大程度上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风道横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分流机构;2.第二分流机构;3.扫风板;4.风道;5.风叶;6.蒸发器;Ia.第一分流面;lb.第二分流面;2a第三分流面;2b.第四分流面;4a.第一边界;4b第二边界。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下面对本技术所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进行具体介绍: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第一分流机构1、第二分流机构2、扫风板3、风道4、风叶5及蒸发器6。风道出风口被第一分流机构1、第二分流机构2分隔成三个出风口,三个出风口的朝向不同,保证送风范围可以涵盖空调器室内机正面全角度,使得使用者在空调器室内机的正面范围内都可享受到冷风或暖风。具体的,在风叶5的作用下,气流从风道4的进风口吸入,从出风口排出,图1已经标出了气流流动的方向;第一分流机构1、第二分流机构2设置在风道出风口处,从风道出风口处排出的气流被第一分流机构1、第二分流机构2分流到三个方向。如图1,气流从第一分流机构1、第二分流机构2的左右两侧及中间处排出,从而使得空调器的出风范围变大,使得最终室温均匀,提高了空调器的舒适性。如图2所示,风道4在风道出风口处设有第一边界4a和第二边界4b,在靠近第一边界4a处设有第一分流机构1,在靠近第二边界4b处设有第二分流机构2,第一分流机构I与第一边界4a形成第一出风口,第二分流机构2与第二边界4b形成第二出风口,第一分流机构I与第二分流机构2之间形成第三出风口。第一分流机构I相对于第一边界4a设有第一分流面la,相对于第二分流机构2设有第二分流面Ib ;第二分流机2构相对于第一分流机构I设有第三分 流面2a,相对于第二边界4b设有第四分流面2b。本实施例中,上述四个分流面都呈平直面设置。第一边界4a与第二边界4b形成第一夹角a,第一分流面Ia与第二分流面Ib形成第二夹角3,第三分流面2a与第四分流面2b形成第三夹角Y,第一夹角a大于第二夹角P及第三夹角Y,这样设置,是因为当气流流经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时,两个出风口都呈渐扩的形式,气流在出口处是扩压的过程,以到达更好地送风效果。为防止风道出口风速突变,及尽可能大的保证送风范围,要求90° ( a <180°。如图2所示,第一边界4a与第一分流面Ia之间的间距,第二分流面Ib与第三分流面2a之间的间距,第四分流面2b与第二边界4b之间的间距,沿出风方向逐渐增大。这样设置,可以保证三个出风口沿出风方向都是呈渐扩的形式,气流是扩压的过程,可以达到更远的送风距离和更大的送风范围。第一分流机构I和第二分流机构2都呈楔形,楔形的尖端朝向风道出风口内部,与尖端相比,较宽的一端朝向气流留出的方向一侧,即朝向出风口外侧。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气流在风道内的流动顺畅,更好地从风道流入三个出风口,可以有效减小噪音。如图2所示,为使气流可以更顺畅的排出,第一边界4a与第一分流面Ia之间的最短距离LI,第二分流面Ib与第三分流面2a之间的最短距离L2,第四分流面2b与第二边界之4b间的最短距离L3,三者之和大于等于风道出风口最小宽度L4。如图2所示,风道4的出风口处由于气流流速分布不均,靠近第一边界4a的一侧,空气流速较快,靠近第二边界4b的一侧,空气流速较慢,为保证经过第一分流机构I及第二分流机构2分流后,三个出风口的气流均衡,要求第一边界4a与第一分流面Ia之间的最短距离LI,第二分流面Ib与第三分流面2a之间的最短距离L2,第四分流面2b与第二边界之4b间的最短距离L3,三者之间的关系为:L3大于L2,L2大于LI。第一分流机构I和第二分流机构2都呈楔形设置,即一端稍尖另一端较宽,较尖的一端朝向出风口的 内部,较宽的一端背对较尖的一端朝向外侧。以下举例说明两者的结构形式:横截面呈三角形,三条边都为直边;或横截面由两段弧线和一条直线段构成,弧线向内凹;或横截面由两段弧线和一条直线段构成,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风叶、风道,所述风道在风道出风口处设有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第一边界处设有第一分流机构,在靠近所述第二边界处设有第二分流机构,所述第一分流机构与第一边界形成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分流机构与第二边界形成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分流机构与第二分流机构之间形成第三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义陈绍林孟宪运曾庆和赖桂枝李宏详陈国豪朱林文超张玉忠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