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峡谷弱抗冲地质的竖井水垫式消能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280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峡谷弱抗冲地质的竖井水垫式消能工。包括垂直建筑于水库大坝外侧的混凝土基础,与水库大坝相邻的混凝土基础一侧的顶部设有控制阀井,混凝土基础另一侧的下部设有消能竖井,消能竖井的顶部低于控制阀井的底部,混凝土基础上部内设有呈水平状态的放水管;放水管的上游端贯通水库的大坝,中部穿过控制阀井,下游端向下弯曲位于消能竖井的顶部,位于控制阀井内的放水管上设有控制阀;消能竖井的上部一侧连通着溢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水流空间流向,利用水流自身缓冲、撞击、絮动等相互作用消能,结构紧凑、消能效果充分,出口水流方向可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任意调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
,具体涉及水利枢纽工程中的消能防冲设施。
技术介绍
现代水利枢纽工程中,通常考虑生态补水要求及生活、工业供水要求等综合利用,在混凝土拦河坝建筑物内经常会布置生态放水管或供水管,放水管或供水管一般设计流量相对较小,通常为几个流量到几十个流量;但作用水头相对较高,可达50m以上,甚至上百米,这就造成放水管出口水流呈高速射流状态,流速大于20m/s,甚至超过30m/s,对下游河床冲击力极强,这种情况下,要求下游地基或边坡具有较高的抗冲刷能力。水利工程又常位于高山峡谷中,或者放水孔靠岸边布置,拦河坝下游空间紧凑,造成布置消力池等常规消能设施较为困难。若出口采用减压阀减压消能又势必造成坝内管道孔径增加,使孔洞周边坝体的应力变复杂,管道及阀门成本也随之加大。这就需要有一种结构紧凑、简单、消能效果良好的消能措施以解决峡谷弱抗冲地质条件下放水孔出口布置困难及消能防冲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峡谷弱抗冲地质条件下坝内放水孔出口呈高速射流状态时的结构布置难题,并保证下游消能防冲安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竖井水垫式消能工。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应用于峡谷弱抗冲地质的竖井水垫式消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应用于峡谷弱抗冲地质的竖井水垫式消能工,其特征在于:垂直设于水库大坝外侧的混凝土基础(1),与水库大坝相邻的混凝土基础(1)一侧的顶部设有控制阀井(5),混凝土基础(1)另一侧的下部设有消能竖井(2),消能竖井(2)的顶部低于控制阀井(5)的底部,混凝土基础(1)上部内设有呈水平状态的放水管(3);放水管(3)的上游端贯通水库的大坝,中部穿过控制阀井(5),下游端向下弯曲位于消能竖井(2)的顶部,位于控制阀井(5)内的放水管(3)上设有控制阀(4);消能竖井(2)的上部一侧连通着溢流道(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江红陈景富贾德斌戴伟王茂松陈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