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抬压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2498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缝纫机配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抬压脚机构,包括有压脚结构、第一传动结构及第二传动结构,压脚结构连接第一传动结构,第一传动结构与第二传动结构之间通过抬压脚拉杆连接,第二传动结构与膝控装置和内置在缝纫机机壳内的电控装置连接,膝控装置和电控装置可独立地驱动第二传动结构动作,第二传动结构通过抬压脚拉杆带动第一传动结构动作,第一传动结构动作的带动压脚结构动作,电控装置的动作由控制器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控装置内置在机壳内,安装简便,结构紧凑,缩小了机器的体积,降低运输成本及生产成本,提高了缝纫机的美观度,电控与膝控为相互独立的,一套机构分别使用膝控装置或电控装置均可实现抬压脚的动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缝纫机配件
,特指一种抬压脚机构。技术背景:缝纫机在对布料进行缝制或绣花时,需要在缝纫机上设置有压脚,以保证缝纫机机针落针处布料的稳定性。缝纫机送料时,压脚压在布料上,缝纫机进料放料时,压脚被向上抬起,通常通过抬压脚机构来控制。随着缝纫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抬压脚机构也出现了膝控及电控两种结构。电控一般采用的是电磁铁,而目前,电磁铁安装于缝纫机机壳之夕卜,安装麻烦,增加了缝纫机的体积,进而需要配备相应大小的包装箱,运输时占空间,增加了生产成本及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膝控与电控相互独立的抬压脚机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抬压脚机构,包括有压脚结构、第一传动结构及第二传动结构,压脚结构连接第一传动结构,第一传动结构与第二传动结构之间通过抬压脚拉杆连接,第二传动结构与膝控装置和内置在缝纫机机壳内的电控装置连接,膝控装置和电控装置可独立地驱动第二传动结构动作,第二传动结构通过抬压脚拉杆带动第一传动结构动作,第一传动结构动作的带动压脚结构动作, 电控装置的动作由控制器控制。上述的第二传动结构与膝控装置和内置在缝纫机机壳内的电控装置连接的具体结构是:第二传动结构为呈7字形的抬压脚后拉杆,抬压脚后拉杆的拐弯处铰接于缝纫机机壳上,在抬压脚后拉杆拐弯处的水平侧的杆体的中部连接有膝控装置、后部设置有电控装置的自动抬压脚顶轮,自动抬压脚顶轮的下方设置有电磁铁,电磁铁的铁芯与自动抬压脚顶轮配合动作,在抬压脚后拉杆拐弯处的下侧的下端与抬压脚拉杆的一端铰接连接。上述的抬压脚后拉杆拐弯处的水平侧的杆体的中部与膝控装置的膝控顶杆的一端铰接,膝控顶杆的铰接端的连接孔为条形槽。上述的电控装置的电磁铁固定在缝纫机机壳上。上述的第一传动结构是:包括有抬压脚前杠杆,在抬压脚前杠杆的一侧设置有抬压脚凸轮,抬压脚前杠杆的一端与抬压脚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压脚结构铰接,抬压脚前杠杆、抬压脚凸轮均铰接在缝纫机机壳上。上述的压脚结构是:与抬压脚前杠杆铰接的压脚升降板,压脚升降板与压脚导架连接,压脚导架上设置有压脚。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1、本技术的电控装置内置在机壳内,安装简便,结构紧凑,缩小了机器的体积,降低运输成本及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缝纫机外形的美观度;2、本技术的电控与膝控为相互独立的,一套机构分别使用膝控装置或电控装置均可实现抬压脚的动作,通用性强,适用于平缝机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设置在缝纫机机壳内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技术设置在缝纫机机壳内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3:一种抬压脚机构,包括有压脚结构10、第一传动结构20及第二传动结构,压脚结构10连接第一传动结构20,第一传动结构20与第二传动结构之间通过抬压脚拉杆40连接,第二传动结构与膝控装置50和内置在缝纫机机壳60内的电控装置70连接,膝控装置50和电控装置70可独立地驱动第二传动结构动作,第二传动结构通过抬压脚拉杆40带动第一传动结构20动作,第一传动结构20动作的带动压脚结构10动作,电控装置70的动作由控制器控制。上述的第二传动结构与膝控装置50和内置在缝纫机机壳60内的电控装置70连接的具体结构是:第二传动结构为呈7字形的抬压脚后拉杆30,抬压脚后拉杆30的拐弯处301铰接于缝纫机机壳60上,在抬压脚后拉杆拐弯处301的水平侧的杆体302的中部连接有膝控装置50、后部设置有电控装置70的自动抬压脚顶轮701,自动抬压脚顶轮701的下方设置有电磁铁702,电磁铁702的铁芯703与自动抬压脚顶轮701配合动作,在抬压脚后拉杆拐弯处301的下侧303的下端与抬压脚拉 杆40的一端铰接连接。上述的抬压脚后拉杆拐弯处301的水平侧的杆体302的中部与膝控装置50的膝控顶杆501的一端通过螺钉铰接,膝控顶杆501的铰接端的连接孔是条形槽502。在使用电控装置70控制自动抬压脚的动作时,抬压脚后拉杆30绕拐弯处301的铰接点转动时,抬压脚后拉杆30与膝控装置50的膝控顶杆501的铰接点可在条形槽502内上下移动,不连动膝控装置50,从而实现了电控装置70与膝控装置50能相互独立地实现抬压脚的动作。上述的电控装置70的电磁铁702固定在缝纫机机壳60上。上述的第一传动结构20是:包括有抬压脚前杠杆201,在抬压脚前杠杆201的一侧设置有抬压脚凸轮202,抬压脚前杠杆201的一端与抬压脚拉杆40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压脚结构30铰接,抬压脚前杠杆201、抬压脚凸轮202均铰接在缝纫机机壳60上。上述的压脚结构10是:与抬压脚前杠杆201铰接的压脚升降板101,压脚升降板101与压脚导架102连接,压脚导架102上设置有压脚103,在缝纫机机壳60上相应位置设置有压脚导架导槽601,压脚导架102的一端在压脚导槽601内上下移动实现压脚103的上下运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进行膝控装置实现抬压脚动作时:电控装置70的电磁铁702断电,电磁铁702的铁芯703与抬压脚后拉杆30上的自动抬压脚顶轮701分离,用膝部触碰膝控装置50,膝控顶杆501往上动作,带动第一传动结构20上移,在压脚结构10的压脚导架102在缝纫机机壳60上的压脚导架导槽601内上移实现抬压脚103的动作;当进行电控装置实现抬压脚动作时:电控装置70的电磁铁702通电,铁芯703伸出电磁铁702与抬压脚后拉杆30上的自动抬压脚顶轮701吸合,带动抬压脚后拉杆30上移,带动第一传动结构20上移,在压脚结构10的压脚导架102在缝纫机机壳60上的压脚导架导槽601内上移实现抬压脚的动作,膝控顶杆501上的条形槽502即为连接膝控顶杆501与抬压脚后拉杆30的螺钉的运动轨迹,膝控装置50不产生连动,实现了电控装置70与膝控装置50能相互独立地实现抬压脚103的动作。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抬压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压脚结构、第一传动结构及第二传动结构,压脚结构连接第一传动结构,第一传动结构与第二传动结构之间通过抬压脚拉杆连接,第二传动结构与膝控装置和内置在缝纫机机壳内的电控装置连接,膝控装置和电控装置可独立地驱动第二传动结构动作,第二传动结构通过抬压脚拉杆带动第一传动结构动作,第一传动结构动作的带动压脚结构动作,电控装置的动作由控制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抬压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传动结构与膝控装置和内置在缝纫机机壳内的电控装置连接的具体结构是:第二传动结构为呈7字形的抬压脚后拉杆,抬压脚后拉杆的拐弯处铰接于缝纫机机壳上,在抬压脚后拉杆拐弯处的水平侧的杆体的中部连接有膝控装置、后部设置有电控装置的自动抬压脚顶轮,自动抬压脚顶轮的下方设置有电磁铁,电磁铁的铁芯与自动抬压脚顶轮配合动作,在抬压脚后拉杆拐弯处的下侧的下端与抬压脚拉杆的一端铰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抬压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抬压脚后拉杆拐弯处的水平侧的杆体的中部与膝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抬压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压脚结构、第一传动结构及第二传动结构,压脚结构连接第一传动结构,第一传动结构与第二传动结构之间通过抬压脚拉杆连接,第二传动结构与膝控装置和内置在缝纫机机壳内的电控装置连接,膝控装置和电控装置可独立地驱动第二传动结构动作,第二传动结构通过抬压脚拉杆带动第一传动结构动作,第一传动结构动作的带动压脚结构动作,电控装置的动作由控制器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书伟范元明蔡敏华
申请(专利权)人: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