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三焦点牵引成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6647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式三焦点牵引成骨器,其包括由左导轨、左牵引杆、左活动块、左固定块、左第一节加力杆和左第一节万向轴组成的左牵引器以及由右导轨、右牵引杆、右活动块、右固定块、右第一节万向轴和右第一节加力杆构成的右牵引器,该牵引成骨器首次应用于颅骨修复,可完全埋置在机体组织内,连接万向轴的加力杆操作更方便灵活,成骨器的牵引距离可在0-5cm之间按需要进行个性化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左右双向牵引使得牵引时间较传统的单项牵引缩短了一半,还能在牵引结束后用作骨固定器,更适用于快速三焦点牵引成骨术的牵引需要,并已应用于动物实验,被证明安全可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功能性修复重建骨缺损的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式三焦点牵引成骨器
技术介绍
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是应用特定的机械装置渐进性牵拉离断的骨段,在被截断骨质的 骨段之间产生持续缓慢的作用力一张力,刺激骨痂大量生成,从而促进新骨形成、骨折愈合的一种技术。该技术最早由意大利学者Codivilla介绍用于四肢骨折的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Ilizarov在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牵引成骨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原则,使该项技术在矫形外科得到了迅速发展。颅骨牵引成骨术通过邻位全厚颅骨瓣牵张来达到自体组织再生修复颅骨缺损的目的,避免了过去修复方法的供区创伤大、植骨吸收、感染、诱发周围软组织萎缩等风险和并发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材料填充修复的方法。根据牵引方式的不同,可将牵引成骨分为单焦点、双焦点、三焦点等多种方式。单焦点牵引成骨:主要用于骨的增长。把欲增长的骨按设计截开,将牵引器的两固定端分别固位于截骨线两侧的骨段上,按适当的速率和频率进行牵引。牵引过程中,远心骨段可视作一个牵引传送盘。这样,在传送盘和近心骨段之间就形成一个张力骨再生区。随着牵引过程的不断进行,骨再生区不断扩大,骨即被延长。双焦点牵引成骨:用于修复较小的骨缺损。在近心骨段的远心端作骨截开,形成一个带有软组织和血供的骨块作为传送盘,将牵引器固位于近心骨段和传送盘之间,传送盘通过骨缺损区向远心端移动,直至与远心骨段接合。在传送盘逐步移动的过程中,传送盘与近心骨段之间形成一个张力骨再生区,与远心骨段之间形成一个压力骨结合区,从而修复骨缺损。三焦点牵引成骨:用于修复较大的骨缺损。在骨缺损两端均作骨截开,形成两个适当大小的骨块作为传送盘,再安装三焦点牵引器,将两个传送盘相对牵引,直至互相接合。在牵引过程中,两个传送盘和两骨断端之间形成两个张力骨再生区,在两个传送盘之间形成一个压力骨结合区。由于三焦点牵引成骨中利用了两个传送盘,成骨速度比单焦点和双焦点牵引成骨快一倍,可更快地修复缺损。本技术的内置式三焦点牵引成骨器利用牵引成骨原理,首次提出了将双牵引盘应用于颅骨缺损修复,专利技术了该可拆卸并可调节的内置式三焦点颅骨牵引成骨器,其牵引距离可在O — 5cm之间按需要记进行个性化调节,其中的双向牵引使得牵引时间较传统的单项牵引缩短了一半,还能在牵引结束后将其用作骨固定器,更能适应快速牵引的需要,本牵弓I成骨器已应用于动物实验,被证明安全可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内置式三焦点颅骨牵引成骨器,该内置式三焦点牵引成骨器可拆卸并可调节,其不仅能完全埋置于机体组织内,并且牵引器总长度可按需要的长度进行调节,还能在牵引结束后用作骨固定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式三焦点牵引成骨器,其包括左导轨、右导轨、左牵引杆、右牵引杆、左活动块、右活动块、左固定块、右固定块、左第一节万向轴、右第一万向轴、左第一节加力杆、右第一节加力杆,其中,所述左导轨和右导轨相互平行且并排连接设置,所述左牵引杆穿过所述左导轨螺纹连接到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左导轨左侧的所述左活动块上,所述左第一节加力杆与所述左导轨内的所述左牵引杆相连接,所述左固定块固定于所述左导轨的左侧并与所述左第一节万向轴相邻;所述右牵引杆穿过所述右导轨螺纹连接到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右导轨右侧的所述右活动块上,所述右第一节加力杆与所述右导轨内的所述右牵引杆相连接,所述右固定块固定于所述右导轨的右侧并与所述右第一万向轴相邻。进一步地,还包括左第一节万向轴和右第一节万向轴,其中,所述左第一节加力杆通过左第一节万向轴与左牵弓I杆相连接,所述右第一节加力杆通过所述右第一节万向轴与所述右牵引杆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左第二节加力杆、左第二节万向轴、右第二节加力杆、右第二节万向轴,其中所述左第二节加力杆通过所述左第二节万向轴与左第一节加力杆相连接,所述右第二节加力杆通过所述右第二节万向轴与右第一节加力杆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导轨和右导轨相互平行以卡槽相嵌连接,并可平行相对滑动。进一步地,所述左导轨(I)和右导轨(9)之间平行相对滑动的距离在O — 5cm范围内。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式三焦点牵引成骨器由钛合金材料制成。本技术的内置式三焦点牵引成骨器的有益效果是:首次应用于颅骨的内置式三焦点牵引成骨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完全埋置于机体组织内,减少病患感染,加力杆置于外部使得操作更方便灵活,适合用于三焦点牵引成骨术,修复较大骨缺损,缩短治疗时间,节约医疗成本;牵引器长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按需调节,提供个性化治疗;通过前期的动物实验已经验证本技术内置式 三焦点牵引成骨器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大面积颅骨缺损的牵引成骨术,无明显并发症 及 不良反应,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内置式三焦点牵引成骨器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内置式三角点牵引成骨器的单相牵引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内置式三角点牵引成骨器的螺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内置式三角点牵引成骨器的固定单片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内置式三角点牵引成骨器的横切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如图1至图5所示,其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内置式三焦点牵引成骨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内置式三焦点牵引成骨器包括有左导轨1、右导轨9、左牵引杆2、左活动块3、左固定块4、左第一节万向轴5、左第一节加力杆6、左第二节万向轴7、左第二节加力杆8、右牵引杆10、右活动块11、右固定块12、右第一节万向轴13、右第一节加力杆14、右第二节万向轴15、右第二节加力杆16,其中,左牵引杆2穿过左导轨I并螺纹连接到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左导轨I左侧的左活动块3上,左第二节加力杆8通过左第二节万向轴7与左第一节加力杆6相连接,左第一节加力杆6再通过左第一节万向轴5与左导轨I内的左牵引杆2相连接,左固定块4固定于左导轨I的左侧,与左第一节万向轴5相邻,左活动块3的内螺纹孔与左牵引杆2的外螺纹相啮合,通过旋转左第二节加力杆8可以旋转左第一节加力杆6,左第一节加力杆6再通过左第一节万向轴5可旋转左牵引杆2,左牵引杆2向外旋转从而带动左活动块3向内移动,也即向中间靠拢;同理,右牵引杆10穿过右导轨9并螺纹连接到可滑动地安装在右导轨9右侧的右活动块11上,右第二节加力杆16通过右第二节万向轴15与右第一节加力杆14相接,右第一节加力杆14再通过右第一节万向轴13与右导轨9内的右牵引杆10相连接,右固定块12固定于右导轨9的外侧,与右第一节万向轴13相邻,右活动块11的内螺纹孔与右牵引杆10的外螺纹相啮合,通过旋转右第二节加力杆16,可以通过右第二节万向轴15带动右第一节加力杆14旋转,从而右第一节加力杆14进一步地通过右第一节万向轴13带动右牵引杆10向外旋转,从而可向内移动右活动块11 ;两条平行的左导轨I和右导轨9之间以卡槽17相嵌,可平行相对滑动调节牵引器总长度,左导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式三焦点牵引成骨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左导轨(1)、右导轨(9)、左牵引杆(2)、右牵引杆(10)、左活动块(3)、右活动块(11)、左固定块(4)、右固定块(12)、左第一节万向轴(5)、右第一万向轴(13)、左第一节加力杆(6)、右第一节加力杆(14),其中,所述左导轨(1)和右导轨(9)相互平行且并排连接设置,所述左牵引杆(2)穿过所述左导轨(1)螺纹连接到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左导轨(1)左侧的所述左活动块(3)上,所述左第一节加力杆(6)与所述左导轨(1)内的所述左牵引杆(2)相连接,所述左固定块(4)固定于所述左导轨(1)的左侧并与所述左第一节万向轴(5)相邻;所述右牵引杆(10)穿过所述右导轨(9)螺纹连接到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右导轨(9)右侧的所述右活动块(11)上,所述右第一节加力杆(14)与所述右导轨(9)内的所述右牵引杆(10)相连接,所述右固定块(12)固定于所述右导轨(9)的右侧并与所述右第一万向轴(13)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志宏徐海淞可可祝加学姚华平张志亮罗璇金鑫傅敏刚黄一雄陆毅陈蕊王琳金海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