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903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轴器,其包括主动块、从动块以及用于连接主动块和从动块的连接部,所述主动块与连接部之间,以及所述连接部与从动块之间均以限制彼此运动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所述主动块与电机输出轴之间,以及从动块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蜗杆轴之间均以限制彼此运动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所述联轴器结构安装方便,可拆卸,容易操作;由于使用新型材料,重量较轻,解决了传统结构联轴器换向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同时减低了制造和装配成本,实用性较强;主动块和从动块结构相同且制造工艺简单,模具一次可以注塑成型,无需额外的机器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轴器
技术介绍
联轴器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电动转向管柱普遍采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组成的助力机构,助力电机与蜗轮蜗杆减速机采用联轴器连接。图1示出了目前常用的连接助力电机的电机输出轴以及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蜗杆轴的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联轴器由三个部分组成:主动块I’、减振垫片2’和从动块3’组成。其中,主动块I’加工有四个爪块,采用花键压装的方式与助力电机的电机输出轴连接;减振垫片2’采用橡胶材料,有八个矩形齿,与主动块I’的爪块及从动块3’的爪块交错配合,具有减振和抵消轴向和径向间隙的作用;从动块3’加工有四个爪块,采用过盈压装的方式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蜗杆轴连接。现有技术中的联轴器的缺陷在于: ( I)由于主动块I’和从动块3’均采用过盈配合的压装方式与对应的轴连接,无法拆装;(2)主动块I’和从动块3’的制造需采用专用工装和夹具,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都较为复杂,成本较高;(3)主动块I’和从动块3’均采用钢制材料,转动惯量较大,对联轴器换向响应速度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联轴器,其有效降低了转动惯量,提高了联轴器换向响应速度,并且拆装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联轴器,包括主动块、从动块以及用于连接主动块和从动块的连接部,其特点是,所述主动块与连接部之间,以及所述连接部与从动块之间均以限制彼此运动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所述主动块与电机输出轴之间,以及从动块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蜗杆轴之间均以限制彼此运动的方式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是,在所述连接部具有的第一圆形通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花键,所述主动块和从动块均为圆柱形结构,在所述主动块和从动块的圆周面上分别设有主动块外花键和从动块外花键,所述主动块外花键和从动块外花键均与所述第一内花键相匹配;并且,所述主动块具有主动块外花键的部分以及所述从动块具有从动块外花键的部分分别从两端伸至所述第一圆形通孔内,并对应地通过主动块外花键与第一内花键的配合、以及从动块外花键与第一内花键的配合与所述连接部以限制彼此运动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优选的是,所述主动块和从动块分别沿各自的轴线开设有第二圆形通孔和第三圆形通孔,在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内花键,在所述第三圆形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内花键;在所述电机输出轴的端部的外壁上加工有第二外花键,在所述蜗杆轴的外壁上加工有第三外花键;并且,所述第二内花键和第二外花键之中的一个的齿形为直齿,另一个的齿形为渐开线齿,在所述第二内花键的键齿和第二外花键的键齿的齿侧配合处形成第一过盈区,所述第一过盈区的过盈量为0.04 0.08 ;并且,所述第三内花键和第三外花键之中的一个的齿形为直齿,另一个的齿形为渐开线齿,在所述第三内花键的键齿和第三外花键的键齿的齿侧配合处形成第二过盈区,所述第二过盈区的过盈量为0.04 0.08。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过盈量为0.05 ;所述第二过盈量为0.05。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内花键与主动块外花键之间、所述第一内花键与从动块外花键之间、所述第二内花键与第二外花键之间、以及所述第三内花键与第三外花键之间填充有少量粘结剂。优选的是,所述主动块具有主动块外花键的部分,与所述从动块具有从动块外花键的部分的长度相同,均为所述连接部的长度的一半。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内花键、第二外花键、第三内花键和第三外花键均具有6个键齿。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内花键、主动块外花键和从动块外花键均具有12个键齿。优选的是,所述主动块和从动块均由尼龙材料制成。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部由以下材料中的一种制成:玻璃纤维、氢化丁腈橡胶、聚酰胺6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结构安装方便,可拆卸,容易操作;(2)由于使用新型材料,重量较轻,解决了传统结构联轴器换向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同时减低了制造和装配成本,实用性较强;(3)主动块和从动块结构相同且制造工艺简单,模具一次可以注塑成型,无需额外的机器加工。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联轴器的结构分解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联轴器的结构分解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联轴器,以及该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和蜗杆轴相配合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主动块与电机输出轴之间的过盈配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 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和图2,所述联轴器,包括主动块1、从动块3以及用于连接主动块I和从动块3的连接部2。所述主动块I和从动块3均由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的尼龙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2由以下材料中的一种制成:玻璃纤维、氢化丁腈橡胶、聚酰胺66。由于使用新型材料,重量较轻,解决了传统结构联轴器换向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同时减低了制造和装配成本,实用性较强。所述主动块I与连接部2之间,以及所述连接部2与从动块3之间均以限制彼此运动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所述主动块I与电机输出轴5之间,以及从动块3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蜗杆轴4之间均以限制彼此运动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参照图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部2具有的第一圆形通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花键21,所述主动块I和从动块3均为圆柱形结构,在所述主动块I和从动块3的圆周面上分别设有主动块外花键11和从动块外花键31,所述主动块外花键11和从动块外花键31均与所述第一内花键21相匹配。所述主动块I具有主动块外花键11的部分以及所述从动块3具有从动块外花键31的部分分别从两端伸至所述第一圆形通孔内,并对应地通过主动块外花键11与第一内花键21的配合、以及从动块外花键31与第一内花键21的配合与所述连接部2以限制彼此运动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主动块1、从动块3与连接部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实现减振、降低噪音和传递扭矩的作用,同时可以消除由于输入与输出轴不同轴而产生的间隙和失效问题。特别地,主动块I具有主动块外花键11、从动块3具有的从动块外花键31、以及连接部2的第一内花键21的宽度尺寸主要由实际工作载荷和可靠性确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块I具有主动块外花键11的部分的长度为7cm,所述从动块3具有从动块外花键31的部分的长度也为7cm,所述连接部2的长度为14cm,所述主动块I具有主动块外花键11的部分和所述从动块3具有从动块外花键31的部分共同占据了整个第一圆形通孔的空间,从而获得了可靠的结合力。参照图2和图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块I和从动块3分别沿各自的轴线开设有第二圆形通孔和第三圆形通孔,在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内花键12,在所述第三 圆形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内花键32 ;在所述电机输出轴5的端部的外壁上加工有第二外花键51,在所述蜗杆轴4的外壁上加工有第三外花键41。参照图5,所述第二内花键12和第二外花键51之中的一个的齿形为直齿,另一个的齿形为渐开线齿,在所述第二内花键12的键齿121和第二外花键51的键齿511的齿侧配合处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轴器,包括主动块、从动块以及用于连接主动块和从动块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块与连接部之间,以及所述连接部与从动块之间均以限制彼此运动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所述主动块与电机输出轴之间,以及从动块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蜗杆轴之间均以限制彼此运动的方式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春有唐学东丁玲杨华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