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镀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电镀工厂或电镀工业园的含铜、镍等重金属和氰化物的混合废水处理,废水经该方法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新的排放标准。
技术介绍
由于CN-离子具有很强的络合性、表面活性及活化能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镀工业生产过程中,但由于氰化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危害性,是美国环保署制定的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之一,因此含氰废水必须经过严格的达标处理后才能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对于含氰废水的处理已形成了诸如碱性氯化法、双氧水氧化法、化学络合法等多种处理方法,但这些方法大多为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普遍存在加药量大、运行成本高、操作和运行管理复杂、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生物法已被认为是解决传统处理法存在的缺陷的有效方法,但生物法仍然存在处理浓度低、承受负荷小等问题。此外,长期以来人们怵于含氰废水中氰化物和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杀作用,因而,生物法处理含氰废水仍然处于实验室阶段,实际工程应用较少。《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的实施,对电镀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比如,要求出水的CN'C0D、Ni2+分别由原来的0.5mg/L、1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臭氧与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处理含氰电镀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骤组成:(1)pH值为7~9,氰化物浓度低于80mg/L的含氰电镀废水进入一级曝气生物滤池进行生化预处理,废水在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停留时间为4.5~9h,(2)步骤(1)处理后的废水进入臭氧氧化反应器,臭氧的加入量为臭氧与待处理水中氰的质量比为3~5∶1,反应时间为10~60min;(3)步骤(2)处理后的废水进入二级曝气生物滤池进行进一步的好氧生化处理,停留时间为3~6h,进一步脱除废水中的COD、氰化物及重金属,使出水完全达到排放标准;所述一级曝气生物滤池和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均充填陶粒作为生物填料;生物填料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晓军,崔家琪,林旭龙,郭训文,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