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685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20:02
一种托盘,属于堆垛及包装物技术领域。包括由第一、第二盘瓣结合而成的托盘本体,在第一盘瓣上构成承物凸台,相邻承物凸台间构成铲臂插槽,特点:在托盘本体上构成一对铲臂插腔,在承物凸台的居中位置构成承物凸台增强凹腔,在铲臂插槽的居中位置构成铲臂插槽增强凹腔,在第二盘瓣上构成朝向第一盘瓣的方向凸起的第一增强凸起,在第二盘瓣上且对应于铲臂插槽增强凹腔的位置构成有朝向第一盘瓣的方向凸起的第二增强凸起。优点:对货物转移方式的灵活选择性,减轻工人的作业强度;对不同铲车的适应性强;显著改善强度而延长托盘本体的使用寿命;结构简练,兼顾节约生产厂商的模具投入成本,保障托盘生产厂商无需对设备作根本性的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堆垛及包装物
,具体涉及一种托盘
技术介绍
托盘也称栈板,在仓储和物流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关于托盘的概念和用途可参见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009774B (该专利由本申请人提出)的说明书第0002栏。相对于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536528Y (改良结构的人造垫木)、CN2536529Y (结构改进的人造垫木)、CN2536530Y (结构改良的人造垫木)、CN2747171Y (包装栈板)和授权公告号CN2887765Y (包装栈板)而言,CN102009774B客观上具有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具体参见说明书第0017栏)。然而,鉴于前述CN102009774B存在有缺憾,因此由授权公告号CN102407967B推荐的“托盘”(由本申请人提出的专利申请)作了弥补,具体可参见该CN102407967B的说明书第I至第3页第3段。然而,前述CN102407967B虽然具有能够满足铲车的铲臂插入第一铲臂插槽或第二铲臂插槽的灵活选择要求,并且具有减轻工人装卸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货物的转移效率的技术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以下欠缺:一是由于第一、第二铲臂插槽的横截面形状均表现为η形(在处于由铲车的铲臂插入第一铲臂插槽或第二铲臂插槽的状态下),也就是说由于第一、第二铲臂插槽是敞口的,因此在堆垛或称码垛状态下,当铲车的铲臂(业界也称铲齿)从位于上部的一个托盘的铲臂插槽插入时,存在对堆垛于下部的托盘上的货物产生影响之虞,例如当铲车的铲臂触及堆垛于下部的托盘上的货物时及有可能损及货物;二是由于在铲臂托起载有货物的托盘时稳定性难以保障,因此只能靠放缓铲车的行进速度予以弥补,然而如此处置方式会影响作业效率;三是由于托盘的结构相对复杂,因此导致模具加工难度大并且成本高;四是由于分隔第一、第二铲臂插槽的壁体较为脆弱,因此当铲车的铲臂连同堆垛于托盘上的货物将托盘 处于托举状态下转移时,托盘的第一、第二铲臂插槽部位存在不希望出现的挠度和/或撕裂情形之虞;五是如前述,由于铲臂在托举载有货物的托盘时稳定性难以保障,因此适宜使用具有多个铲臂的铲车(业界称多齿叉车),而不适宜采用具有一对铲臂的铲车(双齿叉车),于是造成了对铲车的挑剔性,原因十分明显,因为,如果使用双臂式的铲车并且将铲车的一对铲臂分别对应于托盘的左侧和右侧的第一铲臂插槽或第二铲臂插槽插入并举升托盘(装有货物)时,那么托盘的中部区域极易产生挠度,使托盘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反之,如果将铲车的一对铲臂插入位于托盘居中部位的两条第一铲臂插槽或第二铲臂插槽并举升托盘时,那么因稳定性无法保证而存在托盘连同货物侧倾的风险。此外,如果为了有效地消除前述CN102407967B的欠缺而忽视托盘生产厂商对设备变化的资金投入因素,那么无疑会导致生产CN102407967B结构的托盘的生产厂商的设备改造成本增加,因此如何在合理改进托盘结构与减轻生产厂商设备改造成本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同样是一个不可偏废的重要因素,简而言之,托盘结构的改良必需兼顾生产托盘的厂商的利益和设备使用的延续性。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积极而有益的设计,找到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办法,并且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在铲车的铲臂铲运处于堆垛状态下的上部的托盘时避免对下部的托盘上的货物产生影响而藉以保护货物、有利于单独将堆垛于托盘上的货物转移或将托盘连同货物一起转移而藉以体现灵活的选择性并且显著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有益于体现既简化结构又显著改善强度而藉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延长使用寿命、有便于在双臂铲车与多臂铲车之间依需选择而藉以避免对铲车的挑剔性并且保障在对货物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有善于兼顾结构变化与生产厂商设备改造之间的平衡因素而藉以保障生产厂商的利益和设备使用的延续效果的托盘。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托盘,包括吹制获得的并且由第一、第二盘瓣彼此结合为一体而构成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托盘本体,在所述第一盘瓣上以间隔状态构成有自第一盘瓣的左侧延伸至右侧并且突起于第一盘瓣的表面的承物凸台,相邻承物凸台之间构成为铲臂插槽,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托盘本体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盘瓣之间构成有一对彼此并行的铲臂插腔,该一对铲臂插腔与所述的铲臂插槽形成十字交错关系,并且各铲臂插腔自托盘本体的前侧贯通至后侧,在所述承物凸台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朝向所述第二盘瓣的方向凹陷的并且一端以及另一端呈封闭状态的用于增强承物凸台的强度的承物凸台增强凹腔,在所述的铲臂插槽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同样朝向所述第二盘瓣的方向凹陷的并且一端以及另一端的端部封闭的用于增强铲臂插槽的强度的铲臂插槽增强凹腔,而在所述的第二盘瓣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承物凸台增强凹腔的位置构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盘瓣的方向凸起的并且一端以及另一端封闭的用于增强第二盘瓣的强度的第一增强凸起,在第二盘瓣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铲臂插槽增强凹腔的位置构成有同样朝向第一盘瓣的方向凸起的并且一端以及另一端封闭的用于增强第二盘瓣的强度的第二增强凸起。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承物凸台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以间隔状态构成有突起于承物凸台的侧表面的第一承物凸台侧壁增强突缘,而在承物凸台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同样以间隔状态构成有突起于承物凸台的侧表面的第二承物凸台侧壁增强突缘。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承物凸台的顶表面构成有防滑突缘。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铲臂插槽增强凹腔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承载上凸台,而在所述的第二增强凸起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对应于承载上凸台的位置构成有一组承载下凸台,承载上、下凸台彼此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承物凸台侧壁增强突缘的位置是彼此对应的。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承物凸台侧壁增强突缘的位置是彼此错开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承物凸台增强凹腔以及铲臂插槽增强凹腔的横截面形状呈梯形。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增强凸起和第二增强凸起的横截面形状均呈梯形。在本专利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托盘本体的厚度方向的四周边缘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盘瓣之间的结合部位构成有加强肋。在本专利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且所述的防滑突缘为条状、浮点状或者条状与浮点状相组合的防滑突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托盘本体上构成有一对铲臂插腔并且在第一盘瓣上构成有一组铲臂插槽,因此当铲车的铲臂插入铲臂插腔时可将托盘本体连同货物一起转移,铲臂不会损及堆垛于下方的托盘本体上的货物,而当铲臂插入铲臂插槽时可单独将堆垛于承载凸台上的货物转移,不仅具有对货物转移方式的灵活选择性,而且可以减轻工人的作业强度;之二,由于铲臂插腔和铲臂插槽能分别适合双臂和多臂铲车,因此具有对不同铲车的适应性强的长处;之三,由于在承载凸台上构成有承载凸台增强凹腔、在铲臂插槽上构成有铲臂插槽增强凹腔以及在第二盘瓣上构成有第一、第二增强凸起,因而可以显著改善强度而延长托盘本体的使用寿命;之四,由于整体结构简练,因此既可兼顾节约生产厂商的模具投入成本又可保障托盘生产厂商无需对设备作根本性的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托盘,包括吹制获得的并且由第一、第二盘瓣(11、12)彼此结合为一体而构成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托盘本体(1),在所述?第一盘瓣(11)上以间隔状态构成有自第一盘瓣(11)的左侧延伸至右侧并且突起于第一盘瓣(11)的表面的承物凸台(111),相邻承物凸台(111)之间构成为铲臂插槽(11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托盘本体(1)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盘瓣(11、12)之间构成有一对彼此并行的铲臂插腔(13),该一对铲臂插腔(13)与所述的铲臂插槽(112)形成十字交错关系,并且各铲臂插腔(13)自托盘本体(1)的前侧贯通至后侧,在所述承物凸台(111)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朝向所述第二盘瓣(12)的方向凹陷的并且一端以及另一端呈封闭状态的用于增强承物凸台(111)的强度的承物凸台增强凹腔(1111),在所述的铲臂插槽(112)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同样朝向所述第二盘瓣(12)的方向凹陷的并且一端以及另一端的端部封闭的用于增强铲臂插槽(112)的强度的铲臂插槽增强凹腔(1121),而在所述的第二盘瓣(1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承物凸台增强凹腔(1111)的位置构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盘瓣(11)的方向凸起的并且一端以及另一端封闭的用于增强第二盘瓣(12)的强度的第一增强凸起(121),在第二盘瓣(1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铲臂插槽增强凹腔(1121)的位置构成有同样朝向第一盘瓣(11)的方向凸起的并且一端以及另一端封闭的用于增强第二盘瓣(12)的强度的第二增强凸起(1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建成何建领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