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携砂能力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8852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流体携砂能力测量装置,包括泵(1)、流量计(2)和内筒(3)、外筒(4)、支撑剂(5)、出口(6)、储液罐(7),泵(1)和内筒(3)之间用直径10mm管连接,出口(6)和储液罐(7)之间用直径10mm管连接,内筒(3)插在外筒(4)内,内筒(3)底端深入到外筒(4)底部,外筒(4)底部盛放支撑剂(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用井筒冲砂原理,由不同内径的圆筒(3)和圆筒(4)组成,压裂液经过内筒流向外筒底部,再带动外筒底部的支撑剂由外筒向上流出。通过对比携带的支撑剂高度,以及底部静态的支撑剂体积可以简单快速的评价压裂液携砂能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井筒冲砂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流体携砂能力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压裂增产措施中,现有的压裂液携砂性能评价标准中仅有静动态沉降实验,以及大型裂缝模拟实验。前者实验简单,可信度低,后者实验设备庞大,费用昂贵,现场应用价值低;另外,清水冲砂已经逐渐被新的液体代替,如何评价液体的冲砂性能也是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流体携砂能力测量装置。其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携砂能力测量装置,包括泵(I)、流量计(2)和内筒(3)、外筒(4)、支撑剂、出口(6)、储液罐(7),泵(I)和内筒(3)之间用直径IOmm管连接,出口(6)和储液罐(7)之间用直径IOmm管连接,内筒(3)插在外筒(4)内,内筒(3)底端深入到外筒(4)底部,夕卜筒(4)底部盛放支撑剂(5)。所述的流体携砂能力测量装置,所述储液罐(7)的出口(8)在储液罐(7)的中部或者中部以上部位。本技术借用·井筒冲砂原理,由不同内径的圆筒(3)和圆筒(4)组成,压裂液经过内筒流向外筒底部,再带动外筒底部的支撑剂由外筒向上流出。通过对比携带的支撑剂高度,以及底部静态的支撑剂体积可以简单快速的评价压裂液携砂能力。对于压裂液现场快速评价给以了简单可操作的实用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考图1,流体携砂能力测量装置,包括泵(I)、流量计(2)和内筒(3)、外筒(4)、支撑剂(5)、出口(6)、储液罐(7),泵(I)和内筒(3)之间用直径IOmm管连接,出口(6)和储液罐(7)之间用直径IOmm管连接,内筒(3)插在外筒(4)内,内筒(3)底端深入到外筒(4)底部,外筒(4)底部盛放支撑剂(5);开动泵I使待测液体循环,液体在测量仪中经内筒(3)向下流动,冲带支撑剂转向经外筒(4)向上流动,经出口(6)回流到储液罐(7)中,动态平衡中可读取支撑剂的高度和静态的支撑剂剩余高度。调节泵的功率,在不同的流量下读取测量仪中支撑剂(5)的动态高度。应用案例:评价液体包括:清水、0.20%瓜胶(未交联)、0.20%GRF_1H。实验方法:将5L液体倒入储液罐7,连接好管线,调节泵I的功率,使流量计2读数分别为0.3t/h、0.5t/h、0.8t/h。在上述流量下读取支撑剂5的高度h,数据如表I。表I实验数据: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携砂能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I)、流量计(2)和内筒(3)、外筒(4)、支撑剂(5)、出口(6)、储液罐(7),泵(I)和内筒(3)之间用直径IOmm管连接,出口(6)和储液罐(7 )之间用直径IOmm管连接,内筒(3 )插在外筒(4 )内,内筒(3 )底端深入到外筒(4)底部,外筒(4)底部盛放支撑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携砂能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7)的出口(8)在储液(7)的中 部或者中部以上部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流体携砂能力测量装置,包括泵(1)、流量计(2)和内筒(3)、外筒(4)、支撑剂(5)、出口(6)、储液罐(7),泵(1)和内筒(3)之间用直径10mm管连接,出口(6)和储液罐(7)之间用直径10mm管连接,内筒(3)插在外筒(4)内,内筒(3)底端深入到外筒(4)底部,外筒(4)底部盛放支撑剂(5)。本技术借用井筒冲砂原理,由不同内径的圆筒(3)和圆筒(4)组成,压裂液经过内筒流向外筒底部,再带动外筒底部的支撑剂由外筒向上流出。通过对比携带的支撑剂高度,以及底部静态的支撑剂体积可以简单快速的评价压裂液携砂能力。文档编号G01N11/04GK203132950SQ20132012059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专利技术者刘通义, 黄趾海, 陈光杰, 赵众从, 戴秀兰, 张立峰 申请人:成都佰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携砂能力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1)、流量计(2)和内筒(3)、外筒(4)、支撑剂(5)、出口(6)、储液罐(7),泵(1)和内筒(3)之间用直径10mm管连接,出口(6)和储液罐(7)之间用直径10mm管连接,内筒(3)插在外筒(4)内,内筒(3)底端深入到外筒(4)底部,外筒(4)底部盛放支撑剂(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通义黄趾海陈光杰赵众从戴秀兰张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佰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