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留杰专利>正文

节能型电石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4385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电石炉熔炼电石时使用的节能型电石锅。其铸钢锅底(2)设置在铸钢锅体(1)下底部,插板(4)设置在锅体(1)上边沿两端,取电石槽(3)设置在锅体(1)两侧。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锅体材质采用耐热铸钢,且添加适量的合金材料,加厚了锅体、锅底和帽檐的厚度,把锅体上口及锅底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在锅体外壁取电石槽外侧增加环形加强筋,从而增强了导热性和韧性,冷却速度快,经久耐用节能,提高了电石锅的使用寿命,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冷却过程中的电石粉化率、维修量及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型电石锅
:技术涉及一种在电石炉熔炼电石时使用的节能型电石锅。
技术介绍
:电石炉料借助电极产生的电弧热和电阻热在1800-2000°C的高温下反应制成碳化钙。电石炉每小时出炉一次,将所产生的熔融电石排入电石锅,由出炉牵引装置拉到冷却厂房冷却。电石炉出炉时电石温度达到2000°C左右,且含有硅铁液。现使用的电石锅多为耐热铸铁,导热散热性差,常出现开裂及烧穿现象,使用寿命短,维修量大且易造成事故,无形中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现电石锅存在的弊端,提供了一种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和韧性,经久耐用,大幅提高使用寿命的节能型电石锅。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铸钢锅底2设置在铸钢锅体I下底部,插板4设置在锅体I上边沿两端,取电石槽3设置在锅体I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把锅体材质采用耐热铸钢,且添加适量的合金材料,加厚了锅体、锅底和帽檐的厚度,把锅体上口及锅底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在锅体外壁取电石槽外侧增加环形加强筋,从而增强了导热性和韧性,冷却速度快,经久耐用节能,提高了电石锅的使用寿命,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冷却过程中的电石粉化率、维修量及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时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不,其铸钢锅底2设置在铸钢锅体I下底部,插板4设置在锅体I上边沿两端,取电石槽3设置在锅体I两侧。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的铸钢锅体I左上端设置帽檐5。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的取电石槽3处设置环形加强筋6。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型电石锅,其特征在于铸钢锅底(2)设置在铸钢锅体(1)下底部,插板(4)设置在锅体(1)上边沿两端,取电石槽(3)设置在锅体(1)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电石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铸钢锅体(1)左上端设置帽檐(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电石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电石槽(3)处设置环形力口强筋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电石炉熔炼电石时使用的节能型电石锅。其铸钢锅底(2)设置在铸钢锅体(1)下底部,插板(4)设置在锅体(1)上边沿两端,取电石槽(3)设置在锅体(1)两侧。由于本技术把锅体材质采用耐热铸钢,且添加适量的合金材料,加厚了锅体、锅底和帽檐的厚度,把锅体上口及锅底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在锅体外壁取电石槽外侧增加环形加强筋,从而增强了导热性和韧性,冷却速度快,经久耐用节能,提高了电石锅的使用寿命,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冷却过程中的电石粉化率、维修量及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文档编号C01B31/32GK203128211SQ20132003950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1日专利技术者董留杰 申请人:董留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型电石锅,其特征在于铸钢锅底(2)设置在铸钢锅体(1)下底部,插板(4)设置在锅体(1)上边沿两端,取电石槽(3)设置在锅体(1)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留杰
申请(专利权)人:董留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