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料预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131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5:55
粉料预混装置,由排污口、壳体、进料口、螺旋式进料管、储料斗、转轴、搅拌齿、出料口组成,其特征是壳体的中部设置转轴,转轴上设置搅拌齿,壳体的上端一侧设置排污口,壳体的上端另一侧设置进料口,壳体的下端设置出料口,进料口通过螺旋式进料管与储料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粉料预混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能适应工厂化连续作业生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墙漆生产过程中采用的粉料预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墙漆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原料进行充分混合,以获得质量稳定的产品,现有技术的原料混合一般采用的人工手工操作,手工操作劳动强度高,费时费力,混合均匀度不易撑握,生产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且不能适应工厂化连续作业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能适应工厂化连续作业生产的粉料预混装置,其具体方案为:所述的粉料预混装置由排污口、壳体、进料口、螺旋式进料管、储料斗、转轴、搅拌齿、出料口组成,其特征是壳体的中部设置转轴,转轴上设置搅拌齿,壳体的上端一侧设置排污口,壳体的上端另一侧设置进料口,壳体的下端设置出料口,进料口通过螺旋式进料管与储料斗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粉料预混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能适应工厂化连续作业生产。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中:1.排污口,2.壳体,3.进料口,4.螺旋式进料管,5.储料斗,6.转轴,7.搅拌齿,8.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技术的实施方法,本技术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所述的粉料预混装置由排污口 1、壳体2、进料口 3、螺旋式进料管4、储料斗5、转轴6、搅拌齿7、出料口 8组成,其特征是壳体2的中部设置转轴6,转轴6上设置搅拌齿7,壳体2的上端一侧设置排污口 1,壳体2的上端另一侧设置进料口 3,壳体2的下端设置出料口 8,进料口 3通过螺旋式进料管4与储料斗5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粉料预混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能适应工厂化连续作 业生产。权利要求1.粉料预混装置,由排污口( I)、壳体(2)、进料口( 3)、螺旋式进料管(4)、储料斗(5)、转轴(6)、搅拌齿(7)、出料口(8)组成,其特征是壳体(2)的中部设置转轴(6),转轴(6)上设置搅拌齿(7),壳体(2)的上端一侧设置排污口(1),壳体(2)的上端另一侧设置进料口(3),壳体(2)的下端设置出料口(8),进料口(3)通过螺旋式进料管(4)与储料斗(5)相连接 。专利摘要粉料预混装置,由排污口、壳体、进料口、螺旋式进料管、储料斗、转轴、搅拌齿、出料口组成,其特征是壳体的中部设置转轴,转轴上设置搅拌齿,壳体的上端一侧设置排污口,壳体的上端另一侧设置进料口,壳体的下端设置出料口,进料口通过螺旋式进料管与储料斗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粉料预混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能适应工厂化连续作业生产。文档编号B01F7/04GK203123880SQ201320090838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胡保文, 杨大海, 张春季 申请人:山东赛德丽涂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粉料预混装置,由排污口(1)、壳体(2)、进料口(3)、螺旋式进料管(4)、储料斗(5)、转轴(6)、搅拌齿(7)、出料口(8)组成,其特征是壳体(2)的中部设置转轴(6),转轴(6)上设置搅拌齿(7),壳体(2)的上端一侧设置排污口(1),壳体(2)的上端另一侧设置进料口(3),壳体(2)的下端设置出料口(8),进料口(3)通过螺旋式进料管(4)与储料斗(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保文杨大海张春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赛德丽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