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世雄专利>正文

一种冲击电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3892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冲击电钻,包括手柄、机体和钻夹头;手柄部位安装有开关组件;机体内安装有:电机,电机轴,安装在电机轴输出端的散热装置,与电机轴末端啮合的传动齿轮,位于散热装置与传动齿轮之间的冲击装置,固定在传动齿轮上的输出轴;钻夹头安装在输出轴外伸于机体的一端;传动齿轮的内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冲击齿,冲击装置的相应部位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冲击齿;第一冲击齿的外周设有第一环形周壁,第二冲击齿的外周设有与该第一环形周壁滑动配合的第二环形周壁,且第一环形周壁与第二环形周壁形成密封结构,以防止上述冲击齿在工作时润滑油飞溅到非工作位置,从而使得两冲击齿能够始终得到良好的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特别是一种新型冲击电钻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冲击电钻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其一般都包括手柄、机体和钻夹头,手柄部位安装有开关组件;机体内安装有:电机,电机轴,安装在电机轴输出端的散热装置,与电机轴末端啮合的传动齿轮,位于散热装置与齿轮之间的冲击装置,固定在传动齿轮上的输出轴;钻夹头安装在输出轴外伸于机体的一端;传动齿轮的内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冲击齿,冲击装置的相应部位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冲击齿。当冲击电钻工作时,第一冲击齿与第二冲击齿起到离合作用,能够为输出轴产生轴向的冲击力,然而由于冲击频率过高,该工作位置不但会产生局部高温,而且其上的润滑油也很容易飞溅到非工作位置上,不仅造成了润滑油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导致冲击齿得不到良好的润滑,因此容易造成冲击齿退火而受到磨损以及减少或不产生轴向推力等不良现象,从而使得冲击电钻的安全性能大大降低,甚至损坏整个冲击电钻。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的冲击电钻还具有如下不足:1、由于机体前端壳体与输出轴之间未设置防油垫圈,因此,在工作的时候,机体内润滑油很容易从机体前端与输出轴之间的缝隙流失,造成润滑油的严重浪费且使机体内各运动部件得不到良好的润滑;同时,因加工产生的废料颗粒以及外界灰尘也很容易从该缝隙进入到机体内,影响机体内各部件的正常运作。2、电感安装在机体内电机的后端,并分别与电机中定子的进线端以及开关本体的出线端相连或串联在定子引出线与电刷之间,这样一来,-->不但冲击电钻EMC(电磁兼容)抗干扰效果很不稳定,而且结构也不合理。3、冲击装置中的冲击块仅仅通过轴承与电机轴配合,由于传动齿轮为斜齿,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轴向力,从而使电机轴频繁振动并直接传递给轴承,因而大大缩短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冲击电钻在工作时也很容易使齿轮箱中的润滑油通过轴承流入散热装置端,从而影响散热装置及其周边结构的正常工作,而且,润滑油中夹带的杂质也很容易流入轴承内部,造成轴承的损坏等现象。4、工作时,电机轴的高速转动以及输出轴的轴向移动和转动所产生的高温都会传递给冲击装置中的冲击块,从而势必会影响到机壳对冲击块的定位,而造成对机器的破坏等现象,同时,也会影响到冲击块周边各零部件的正常工作,极大程度地缩短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冲击电钻,其不但结构合理、工作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而且能够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以及保证EMC(电磁兼容)抗干扰的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冲击电钻,包括手柄、机体和钻夹头,所述手柄部位安装有开关组件;所述机体内安装有:由所述开关组件控制的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的电机轴,安装在所述电机轴输出端的散热装置,与所述电机轴末端啮合的传动齿轮,位于所述散热装置与传动齿轮之间的冲击装置,固定在所述传动齿轮上的输出轴;所述钻夹头安装在所述输出轴外伸于所述机体的一端;所述传动齿轮的内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冲击齿,所述冲击装置的相应部位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冲击齿。所述第一冲击齿的外周设有第一环形周壁,第二冲击齿的外周设有与该第一环形周壁滑动配合的第二环形周壁,且所述的第一环形周壁与第二环形周壁形成密封结构。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所述第一环形周壁在靠近所述传动齿轮的一端设有一内凸缘,该内-->凸缘与所述第一冲击齿的外周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环形周壁在靠近所述冲击装置的一端也具有一内凸缘,该内凸缘与所述第二冲击齿的外周壁间隙配合,并与所述第一环形周壁的内端面之间设有一压缩弹簧。所述输出轴与机体前端的壳体之间设有一防油垫圈。所述防油垫圈包括软质垫圈和嵌于该软质垫圈外周壁的环形薄片,所述的软质垫圈与所述输出轴过盈配合,所述环形薄片的外端嵌入所述机体前端的对应壳体处。所述的开关组件包括置于所述手柄上部的开关本体、以及置于所述开关本体下端的电感和电容;所述电感的进线端与电源相连,出线端与开关本体的进线端相连,所述开关本体的出线端与所述电机中的定子进线端相连;所述电容的出线端与所述开关本体的进线端相连。所述电感与电源之间的接线通过一接线座和压板进行定位。所述冲击装置包括冲击块、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冲击块上的冲击旋钮、设于该冲击旋钮下端的钢球,所述的冲击块与电机轴通过轴承配合在一起,所述轴承的一侧设有一与电机轴过盈配合的环形垫圈。所述冲击块上具有一供所述电机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的轴承置于该通孔内壁与电机轴之间,所述通孔外侧的内壁上设有一内凸缘,所述的内凸缘与轴承之间形成一卡槽,所述的环形垫圈置于该卡槽内。所述冲击块在所述散热装置的外周设有一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截面形状呈弧形或直线形,其与所述冲击块一体成型。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冲击电钻,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第一,第一环形周壁和第二环形周壁通过滑动配合而形成了密封结构,这样冲击电钻在工作时,就可以阻止冲击齿上的润滑油飞溅到非工作位置上,使得冲击齿在工作时能够得到充分的润滑,不但有效利用了现有资源,而且提高了冲击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冲击电钻的损坏率,更好地保障了冲击电钻的正常运作。-->第二,机体前端壳体与输出轴之间设置一防油垫圈,能有效防止机体内润滑油从机体前端壳体与输出轴之间的缝隙流失,使机体内润滑油长时间保持正常含量,保证机体内各运动部件都能得到有效的润滑,磨损减小,另外因加工产生的废料颗粒以及外界灰尘也不能从该缝隙进入到机体内,保证机体内润滑油不被污染,因而不但使用寿命长,而且不浪费润滑油,有效的利用了现有资源。第三,电感由原来的机体内移到现在的手柄内,结构十分合理,同时将电感改接在电源与开关本体之间,能够有效保证冲击电钻的EMC(电磁兼容)抗干扰效果。第四,轴承外侧增设的垫圈,一方面:可以防止冲击齿和传动齿轮等部位的润滑油经轴承流入散热装置端而影响散热装置及其周边结构的工作,同时也可以防止润滑油中夹带的杂质流入轴承内部而对轴承造成损坏,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电机轴的频繁振动对轴承的损坏,从而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第五,冲击块上的散热片可以很好的降低冲击块所受的高温,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为高温现象所导致的机壳与冲击块之间定位不牢靠的现象,使得其工作安全可靠;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冲击块周边各零部件的正常工作,从而大大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图1为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冲击电钻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环形周壁与第二环形周壁配合部分及其周边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冲击块的轴向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防油垫圈的示意俯视图,图中虚线表示的是环-->形薄片的嵌入部分;图7为图4中A-A方向的示意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冲击电钻,包括手柄1、机体2和钻夹头3,手柄部位安装有开关组件11;机体2内安装有:由开关组件11控制的电机21,由电机21驱动的电机轴22,安装在电机轴22输出端的散热装置23,与电机轴22末端啮合的传动齿轮24,位于散热装置23与传动齿轮24之间的冲击装置25,固定在传动齿轮24上的输出轴26;钻夹头3安装在输出轴26外伸于机体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冲击电钻,包括手柄(1)、机体(2)和钻夹头(3);所述手柄部位安装有开关组件(11);所述机体(2)内安装有:由所述开关组件(11)控制的电机(21),由所述电机(21)驱动的电机轴(22),安装在所述电机轴(22)输出端的散热装置(23),与所述电机轴(22)末端啮合的传动齿轮(24),位于所述散热装置(23)与传动齿轮(24)之间的冲击装置(25),固定在所述传动齿轮(24)上的输出轴(26);所述钻夹头(3)安装在所述输出轴(26)外伸于所述机体(2)的一端;所述传动齿轮(24)的内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冲击齿(241),所述冲击装置(25)的相应部位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冲击齿(25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击齿(241)的外周设有第一环形周壁(242),所述第二冲击齿(251)的外周设有与该第一环形周壁滑动配合的第二环形周壁(252),且所述的第一环形周壁(242)与第二环形周壁(252)形成密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冲击电钻,包括手柄(1)、机体(2)和钻夹头(3);所述手柄部位安装有开关组件(11);所述机体(2)内安装有:由所述开关组件(11)控制的电机(21),由所述电机(21)驱动的电机轴(22),安装在所述电机轴(22)输出端的散热装置(23),与所述电机轴(22)末端啮合的传动齿轮(24),位于所述散热装置(23)与传动齿轮(24)之间的冲击装置(25),固定在所述传动齿轮(24)上的输出轴(26);所述钻夹头(3)安装在所述输出轴(26)外伸于所述机体(2)的一端;所述传动齿轮(24)的内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冲击齿(241),所述冲击装置(25)的相应部位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冲击齿(25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击齿(241)的外周设有第一环形周壁(242),所述第二冲击齿(251)的外周设有与该第一环形周壁滑动配合的第二环形周壁(252),且所述的第一环形周壁(242)与第二环形周壁(252)形成密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周壁(242)在靠近所述传动齿轮(24)的一端设有一内凸缘(244),该内凸缘与所述第一冲击齿(241)的外周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环形周壁(252)在靠近所述冲击装置(25)的一端也具有一内凸缘(253),该内凸缘与所述第二冲击齿(251)的外周壁间隙配合,并与所述第一环形周壁(242)的内端面之间设有一压缩弹簧(2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26)与机体(2)前端的壳体之间设有一防油垫圈(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油垫圈(4)包括软质垫圈(41)和嵌于该软质垫圈外周壁的环形薄片(42),所述的软质垫圈(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丰
申请(专利权)人:吴世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