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排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3692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并排式车辆,其包括车架和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并排式车辆还包括:驾驶员区,驾驶员区具有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和设置在驾驶员区靠后处的载货部。载货部的底板包括可运动的覆盖件以提供对载货部下方部分的接近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并排式车辆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车辆,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并排式座位的车辆。并排式车辆是众所周知的。本公开内容涉及包括多用途车辆的车辆。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系统。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在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 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后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和第一后悬架系统,第一后悬架系统将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地通过驱动轴操作性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至少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控制臂,控制臂在以下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所述位置在将后驱动单元连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的驱动轴的靠后处,并且,所述位置在穿过后驱动单元的第一侧向延伸端的平面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之间,所述平面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平行。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后悬架包括第二控制臂,第二控制臂在第二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所述第二位置在将后驱动单元连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的驱动轴的靠后处,并且,所述第二位置在穿过后驱动单元的第一侧向延伸端的平面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之间。在其变型中,控制臂和第二控制臂联接至轴承座,轴承座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轴承座包括开口,驱动轴穿过开口操作性地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在其另一变型中,第一后悬架包括半径臂,半径臂在后驱动单元的靠前的第三位置处联接至车架联接,并且,联接至轴承座。第三位置可以在动力源的靠前处。第三位置可以在驾驶员区的座位的下方。在其另一变型中,第一后悬架包括阻尼构件,阻尼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在第四位置处联接至半径臂,第二端在第五位置处联接至车架,第五位置在第四位置的靠前处并且比第四位置更靠近纵向中心线平面。在另一示例中,车辆还包括前驱动单元,前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前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的至少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后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通过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至少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和第一后悬架系统,第一后悬架系统将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控制臂,控制臂在车架的后面处联接至车架。控制臂从观察方向未被车架遮挡,观察方向垂直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并且在车辆的靠后处。在一个示例中,车辆的后面是平面。在另一示例中,第一后悬架包括第二控制臂,第二控制臂在第二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的后面,第二控制臂从观察方向未被车架遮挡,观察方向垂直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并且在车辆的靠后处。在其变型中,控制臂和第二控制臂联接至轴承座,轴承座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轴承座包括开口,驱动轴穿过开口操作性地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第一后悬架可以包括半径臂,半径臂在动力源的靠前的第三位置处联接至车架,并且,联接至轴承座。第三位置可以在驾驶员区的座位下方。第一后悬架包括阻尼构件,阻尼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在第四位置处联接至半径臂,第二端在第五位置处联接至车架。第五位置在第四位置的靠前处并且比第四位置更靠近纵向中心线平面。在另一示例中,车辆还包括前驱动单元,前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前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的至少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后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通过第二驱动轴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定位在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一侧,并且,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定位在车辆的竖直中心线纵向平面的第二侧。车辆还包括第一后悬架系统,第一后悬架系统将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第一半径臂,第一半径臂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在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的靠前的第一位置处联接至车架;第一控制臂,第一控制臂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联接至车架;和第一阻尼构件,第一阻尼构件联接至第一半径臂并且联接至车架。车辆还包括第二后悬架系统,第二后悬架系统将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第二后悬架系统包括: 第二半径臂,第二半径臂联接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并且在第二地面接合构件的靠前的第二位置处联接至车架;第二控制臂,第二控制臂联接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并且联接至车架;和第二阻尼构件,第二阻尼构件联接至第二半径臂并且联接至车架。车辆还包括横向稳定杆,横向稳定杆将第一后悬架联接至第二后悬架,横向稳定杆在动力源的靠前的位置处联接至车架。在一个示例中,横向稳定杆联接至车架的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靠后处。在另一示例中,横向稳定杆通过第一联结件联接至第一半径臂,并且,横向稳定杆通过第二联结件联接至第二半径臂。在其变型中,横向稳定杆联接至车架的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靠后处。在另一示例中,第一控制臂在第四位置处联接至车架,动力源定位在第一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在其变型中,横向稳定杆联接至车架的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靠后处。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并排式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后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和第一后悬架系统,第一后悬架系统将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并且,通过第二驱动轴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赖恩·M·萨弗兰斯基罗比·L·彼得松理查德·L·孙斯达尔阿伦·D·德卡德路易斯·J·布拉迪菲利普·A·诺瓦茨基布赖恩·R·吉林厄姆特拉西·S·科夫斯塔德马克·A·史密斯柯蒂斯·R·凯史蒂芬·L·纳尔逊基思·A·霍尔曼杰弗里·M·马厄凯文·A·麦克纳特杰罗姆·J·鲁巴特亚当·J·施兰根
申请(专利权)人: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