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注入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3532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注入回收系统,包括电缆卷筒和连续管卷筒,所述电缆卷筒上设置有电缆,所述连续管卷筒上盘卷有连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卷筒和连续管卷筒之间设置有注入装置,所述注入装置内部设置有注入腔,所述注入腔设置有连通至外部的电缆导出口、电缆注入口和流体入口;所述电缆导出口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续管的对接端通过连接头与注入腔连通;上述电缆注入和回收系统,不需要将连续管从连续管卷筒上放出展平,即可实现电缆的注入和回收,并在注入装置中采用了压耗管和溢流管,使得密封管内的密封圈和电缆表面的摩擦阻力大大降低,从而使得较小送入和拉出力就可以实现电缆的送入和拉出,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钻采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油管无需展平即可注入电缆的电缆注入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连续管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连续管及其相关设备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水平井、定向井的钻井和测井上,由于连续管是连续的一段薄壁圆管,相对比常规钻杆,在作业过程中,不需要连接接头,构成了一个连接地面设备和井下工具的连续通道,因此,通过在连续管内穿入电缆来构建井下电力和信号通道,进行电动钻井测井工作比在常规钻杆下进行电动钻井和测井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和更好的优势。现有技术中,为了将电缆穿入连续管中,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将电缆从电缆卷筒上注入到连续管中、或者将电缆从卷筒上的连续管中收回到电缆卷筒上:一种是将连续管从卷筒上完全放出,伸进一口已经打好的直井内,然后利用重力,将电缆插入连续管中;另一种是将连续管平展到地面上,形成一条很长的直管,利用爬行机构或者液压缸活塞杆的原理将电缆插入连续管中,上述两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两种方式都必须将连续管从卷筒上放出、形成一根直管以后,再使用爬行机构或者类活塞机构将电缆注入,无法将电缆直接注入到缠绕在卷筒上的连续管内,正是由于这样的限制,使得实际操作非常不便,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对连续管的寿命也有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连续管保持收卷于卷筒之时,将电缆注入到连续管管内的电缆注入回收系统。为了实现上 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注入回收系统,包括电缆卷筒和连续管卷筒,所述电缆卷筒上设置有电缆,所述连续管卷筒上盘卷有连续管,所述电缆卷筒和连续管卷筒之间设置有注入装置,所述注入装置内部设置有注入腔,所述注入腔设置有连通至外部的电缆导出口、电缆注入口和流体入口 ;所述电缆导出口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续管的对接端通过连接头与注入腔连通;所述电缆由电缆注入口接入至注入腔内,所述电缆的前端通过电缆导出口伸入至连续管内部;在电缆导出口和电缆注入口之间设置有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一支管与电缆导出口连接,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二支管与电缆注入口连接,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三支管通过流体入口与泵送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支管与第一支管的夹角大于90°。优选的,所述泵送装置包括钻井泵,所述钻井泵的进水端设置有吸入管汇,所述吸入管汇将钻井泵的进水端与储水罐相连,所述钻井泵的出水端与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三支管之间设置有注入管汇,所述连续管的末端与储水罐之间设置有回流管汇。优选的,所述注入腔靠近电缆注入口的一侧设置有溢流管汇,所述溢流管汇将注入腔和储水罐连通。优选的,所述电缆卷筒与电缆注入口之间设置有电缆牵引机构,所述电缆牵引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连接有驱动轮总成和从动轮总成,所述驱动轮总成和从动轮总成之间的间隙为环形牵引通道,所述电缆穿接于环形牵引通道内。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环形牵引通道向夹设于其中的电缆施加压摩擦推力,从而在电缆表面产生一个沿驱动滑轮圆周切线方向的牵引力,克服电缆在注入装置内运动时的阻力,将电缆不断送入注入装置内,进一步驱使电缆顺利地向电缆导出口移动。优选的,所述驱动轮总成包括驱动轮架、以及通过转轴连接于驱动轮架上的驱动滑轮,所述驱动轮架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总成包括从动轮架、以及通过转轴连接于从动轮架上的从动滑轮;所述驱动轮架与从动轮架之间设置有销轴,所述驱动轮架和从动轮架在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驱动轮架和从动轮架在另一侧通过压紧螺栓组和自锁螺母连接,所述压紧螺栓组的一端与驱动轮架连接,所述压紧螺栓组的另一端套设有自锁螺母,所述从动轮架通过自锁螺母与压紧螺栓组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的相对位置可调的方式,使得压紧力可控制在一定适当的范围内,提高了电缆牵引运动的可靠性,有利于将电缆不断送入注入装置内,并且,能够方便地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压紧力的大小,避免过度施压损坏电缆、或是压紧力不足等情况。优选的,所述铰链的转轴为销轴传感器。采用这样的结构,销轴传感器即用作铰链的转轴、又起到实时检测驱动轮架与从动轮架之间压力的作用,可随时换算得到施加在电缆表面的压紧力,使得此压紧力可控制在一定适当的范围内,有利于保护电缆。优选的,所述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均由钢制内圈和橡胶外圈组成。由于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上的橡胶外圈相比金属外圈具有一定的弹性,并可增大与电缆表面的摩擦系数,压紧在电缆表面时,施加在电缆表面的压紧力可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并通过橡胶的变形增大与电缆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对电缆的损伤。 优选的,所述电缆牵引机构还包括封闭通道,所述封闭通道包括导向轮、以及设置于导向轮的上方的限位挡杆,所述限位挡杆与导向轮之间的间隙大于单根电缆的直径、且小于两根电缆的直径之和。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注入装置靠近电缆卷扬机一侧形成一个仅供单根电缆通过的封闭通道,使得电缆在电缆卷扬机上左右移动时,其通过导向轮和挡杆构成的封闭通道后的电缆段中心始终可以和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构成的环形牵引通道中心保持基本重合,进一步保护电缆,并电缆牵引运动的可靠性。优选的,所述电缆卷筒的驱动轴上设置有计数传感器。采用这样的机构,安装在驱动轴上的计数器可记录并换算得到电缆的注入长度。优选的,所述注入装置的电缆注入口与三通阀门的第二支管之间通过耗压管连通,所述耗压管的内径比电缆的直径大Imm 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电缆注入和回收系统,不需要将连续管从连续管卷筒上放出展平,即可实现电缆的注入和回收,并在注入装置中采用了压耗管和溢流管,使得密封管内的密封圈和电缆表面的摩擦阻力大大降低,从而使得较小送入和拉出力就可以实现电缆的送入和拉出,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缆注入回收系统的注入工况布置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连续管和母由壬焊接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缆牵引机构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缆注入回收系统中注入装置的立体结构 图5为图4又一视向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6为图4的端部结构侧视 图7为压耗管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中标记:电缆卷筒一 I ;连续管卷筒一2 ;电缆一3 ;连续管一4 ;注入装置一5 ;电缆导出口一6 ;电缆注入口一7 ;流体入口一8 ;连接头一9 ;三通阀门一 10 ;第一支管一 IOa ;第二支管一 IOb ;第二支管一IOc ;钻井泵一11 ;吸入管汇一12 ;储水罐一13 ;注入管汇一14 ;回流管汇一15 ;溢流管汇一16 ;电缆牵引机构一17 ;底座一18 ;驱动轮总成一19 ;驱动轮架一19a ;驱动滑轮一19b ;从动轮总成一20 ;从动轮架一20a ;从动滑轮一20b ;环形牵引通道一21 ;销轴一22 ;压紧螺栓组一23 ;自锁螺母一24 ;封闭通道一25 ;导向轮一25a ;限位挡杆一 25b ;耗压管一 26 ;密封管一 27 ;溢流管一 28。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 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缆注入回收系统,包括电缆卷筒I和连续管卷筒2,电缆卷筒I的驱动轴连接有电缆3卷扬机,电缆卷筒I上设置有电缆3,连续管卷筒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注入回收系统,包括电缆卷筒和连续管卷筒,所述电缆卷筒上设置有电缆,所述连续管卷筒上盘卷有连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卷筒和所述连续管卷筒之间设置有注入装置,所述注入装置内部设置有注入腔,所述注入腔设置有连通至外部的电缆导出口、电缆注入口和流体入口;所述电缆导出口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续管的对接端通过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注入腔连通;所述电缆由所述电缆注入口接入至所述注入腔内,所述电缆的前端通过所述电缆导出口伸入至所述连续管内部;在所述电缆导出口和所述电缆注入口之间设置有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一支管与所述电缆导出口连接,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二支管与所述电缆注入口连接,所述三通阀门的第三支管通过所述流体入口与泵送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支管与所述第一支管的夹角大于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宇翔单代伟夏宏克胡晓君钟萍萍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