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汽车安全拉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28506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4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汽车安全拉紧装置,包括机壳、驱动把手和由所述驱动把手驱动的棘轮传动机构,其特征是本拉紧装置采用驱动把手位于机壳一侧的单侧驱动,驱动把手与机壳一侧壁和棘轮枢接于主转轴的一端,而主转轴的另一端凸伸于机壳的另一侧,它通过一可活动的侧门实现穿带时的悬空状态和松绑带时的支承状态;该侧门呈可转动地连接在机壳的另一侧壁上,并且该侧门通过限位装置可选择地关闭或打开。由于本拉紧装置的驱动把手是单侧驱动;壳体部分由机壳和侧门组成,侧门可绕机壳尾部转动;打开侧门时,可穿入、取出织带;关闭侧门,侧门和机壳同时受力。摇动把手即可捆紧货物,大大提高了捆绑的效率,同时操作也非常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各种汽车、货车、拖车、摩托车上,能方便捆绑固定货物的汽车安全拉紧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拉紧装置通常由拉紧装置主机、长绑带和短绑带组成,其中主机部分采用防倒转的棘轮机构原理,直接由手柄带动主动棘爪,主动棘爪推动棘轮,棘轮直接带动主转轴,从而将缠绕在主转轴上的绑带拉紧。而止动棘爪防止棘轮倒转,使绑带上能保持一定的张力,将货物捆绑固定。而主转轴是由两个半圆形轴构成,长绑带穿入两个半圆形轴间。但由于长绑带有长、短规格,而在使用时,捆绑的货物有大、有小,如果用一个很长的长绑带捆绑一个很小的货物,而穿带还是要从长绑带的头部开始的话,势必会影响绑捆速度,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任何位置都可以穿带的快速汽车安全拉紧装置,以快速完成捆绑操作,提高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快速汽车安全拉紧装置,包括机壳、驱动把手和由所述驱动把手驱动的棘轮传动机构,其中所述的棘轮传动机构包括有由两半圆轴构成的用于缠绕长绑带的主转轴、装在主转轴上的棘轮以及与所述棘轮配合的主动棘爪组件和止动棘爪组件,而所述的主动棘爪组件和止动棘爪组件分别设在所述的驱动把手和机壳上,其特征是本拉紧装置采用驱动把手位于机壳一侧的单侧驱动,所述驱动把手与所述机壳一侧壁和 棘轮枢接于主转轴的一端,而主转轴的另一端凸伸于机壳的另一侦牝它通过一可活动的侧门实现穿带时的悬空状态和松绑带时的支承状态;该侧门呈可转动地连接在机壳的另一侧壁上,并且该侧门通过限位装置可选择地关闭或打开,而实现所述的主转轴另一端的悬空或支承状态。前述结构的拉紧装置,其所述的止动棘爪组件可包括止动棘爪和施以止动棘爪作用力的弹簧,而所述止动棘爪可采用杠杆式枢接于机壳上,其一头与棘轮配合,另一头设计成钩头,该钩头钩住制在侧门上的钩槽,使所述的侧门处于锁定的关闭状态;所述的限位装置主要由止动棘爪上的钩头以及制在侧门上的钩槽所构成。前述结构的拉紧装置,其所述的侧门可主要包括有一侧片以及装在侧片上支承主转轴用的法兰组件,其中侧片的尾部制有与机壳侧壁枢接用的凸轴,中部制有导向用的导板,以及用于钩住钩头的钩槽。前述结构的拉紧装置,其所述的驱动把手具有左、右侧片,且左、右侧片前部分开有间隔,所述的棘轮、机壳的一侧壁介于左、右侧片的间隔间;而左、右侧片的后部并拢,共同包覆有塑套。前述结构的拉紧装置,其所述驱动把手的左右侧片可采用独立两片的分体结构,两片之间可以通过若干固定轴相连,或者左右侧片也可以做成一体的连体结构。前述结构的拉紧装置,其所述的主动棘爪组件可包括主动棘爪和施以主动棘爪作用力的弹簧,其中主动棘爪可通过一与其相连接的拉手而设置在驱动把手的左右侧片上;所述的拉手其尾部插接在驱动把手的塑套内,并且两者之间设置施以主动棘爪作用力的弹簧,而拉手的一侧还可延设有一侧片,该侧片穿过驱动把手右侧片的插槽而外露,侧片上包覆有塑套,而所述的插槽为可供拉手侧片来回移动的插槽。前述结构的拉紧装置,其所述的棘轮可有左、右两个棘轮,两棘轮分置机壳侧片的两侧;另在所述的主转轴上设有径轴向限位用的装置,其中径向限位可由一制有两半圆形孔的外垫片来实现,轴向限位可由连接两半圆轴间的内、外销子来实现,所述的外垫片、驱动把手左侧片、左棘轮、机壳侧壁、右棘轮以及驱动把手右侧片被依序限制在内、外销子之间。前述结构的拉紧装置,其所述的法兰组件可主要由法兰盖、法兰轴和法兰垫片所组成,法兰盖与侧门侧片铆接于一起,法兰轴铆接在法兰盖上,法兰盖、法盖轴分别与设在主转轴上的卡槽及内孔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本快速汽车安全拉紧装置的驱动把手是单侧驱动;壳体部分由机壳和侧门组成,侧门可绕机壳尾部转动;打开侧门时,可穿入、取出织带;关闭侧门,侧门和机壳同时受力。摇动把手即可捆紧货物,大大提高了捆绑的效率,同时操作也非常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机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壳体部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机 壳与止动棘爪的组装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机工作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释放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取带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穿带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反映主转轴上的轴向零件装配关系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快速汽车安全拉紧装置主要由壳体9、驱动把手46以及可以防止倒转的棘轮传动机构三大部分所组成,其中:壳体9如图2所示,包括有机壳20以及侧门44,机壳20具有左、右侧壁201、202,而用来主转轴15通过的轴孔仅设在左侧壁201上,使机壳20与主转轴15单侧枢接。与传统的拉紧机机壳类似,在左侧壁201上缘成形有可供主动棘爪4陷卡的槽。另外在两侧壁上对应设有可供放置止动棘爪的槽孔40、35,其中右侧壁上的槽孔35位于侧壁的前端部,为一开口式槽孔,它配合侧门44上的沟槽27,可供止动棘爪39上的钩头41转动一角度。右侧壁202的尾部上下弯折,并设有枢孔38,可供侧门上的上下凸轴23枢接。机壳20的底部压凸33中有机壳轴座孔32,轴座37与机壳轴座孔32铆接,轴座37与止动棘爪39通过转轴42枢接。侧门44主要包括有一侧片24以及装在侧片24上支承主转轴15用的法兰组件,其中侧片24尾设有上下凸轴23,枢接在机壳右侧壁的枢孔38内,这样侧门44可绕该凸轴23转动,以可打开或关闭。侧片24的中部有上下导板19,以及用于钩住钩头41的钩槽27,上下导板19在侧门关闭时起导向作用,同时上下导板的端面18分别与设在机壳导板凸台端面36、机壳导板槽孔端面34配合,以起到分解拉力的作用。侧片24的后部有侧片螺孔22与螺栓头锥面21配合,螺栓穿过螺孔22而连接在机壳的左右侧壁201、202之间。而法兰组件主要由法兰盖30、法兰轴28和法兰垫片31所组成,法兰盖30与侧门侧片24铆接于一起,法兰轴28铆接在法兰盖30顶部,法兰盖30、法盖轴28分别与设在主转轴上的卡槽14及内孔16配合。驱动把手46有左、右侧片1、2,且左、右侧片1、2前部分开有间隔,棘轮8、机壳左侧壁201介于左、右侧片1、2的间隔间;而左、右侧片1、2的后部并拢,共同包覆有塑套25。本实施例所示的左右侧片1、2是独立的两片,它们通过数个固定轴3和铆钉7连接成一体。当然,也可以采用不同本实施例的方式,采用将两侧片后部相连的一体结构。与传统的拉紧机把手类似,在两侧片的前端部也设计有可推动止动棘爪39的凸轮状,以及两侧片上设有对应的主转轴孔和主动棘爪槽孔43,以分别用来设置主转轴15和主动棘爪4。棘轮传动机构主要包括左右棘轮8、由两半圆轴构成的主转轴15、主动棘爪(大挡板)组件以及止动棘爪组件,上述驱动把手46、机壳的左侧壁201和左右棘轮8均枢接于主转轴15的左端,而主转轴15的右端凸伸于机壳20的右侧,在侧门44打开时,主转轴的右端为悬空状态,此时就可以将带取出或穿入。在侧门44关闭时则法兰组件与主转轴的右端卡合,起到支承的作用。主转轴的左端有两个销孔,分别为内销孔13、外销孔48,内销孔13为沉孔。内销孔13、外销孔48分别装有内销子12、外销子47,用来限制主转轴15、驱动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汽车安全拉紧装置,包括机壳、驱动把手和由所述驱动把手驱动的棘轮传动机构,其中所述的棘轮传动机构包括有由两半圆轴构成的用于缠绕长绑带的主转轴、装在主转轴上的棘轮以及与所述棘轮配合的主动棘爪组件和止动棘爪组件,而所述的主动棘爪组件和止动棘爪组件分别设在所述的驱动把手和机壳上,其特征在于:本拉紧装置采用驱动把手位于机壳一侧的单侧驱动,所述驱动把手与所述机壳一侧壁和棘轮枢接于主转轴的一端,而主转轴的另一端凸伸于机壳的另一侧,它通过一可活动的侧门实现穿带时的悬空状态和松绑带时的支承状态;该侧门呈可转动地连接在机壳的另一侧壁上,并且该侧门通过限位装置可选择地关闭或打开,而实现所述的主转轴另一端的悬空或支承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国马逢全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旭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