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起子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2460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起子的散热装置。为提供一种可直接快速散热、散热效果好、电机使用寿命长的机动工具部件,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上筒体、装设于上筒体内的电机、散热组及结合于上筒体下端开口的固定座;上筒体为中空体,其下端形成连通内部空间的开口;装设于上筒体中的电机设有朝向下方的轴杆;上筒体靠近下端周围形成数个孔洞;装设于上筒体中的散热组与上筒体下端的孔洞相对应,并位于电机的下方,散热组中间供电机的轴杆穿设。(*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起子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动工具部件,特别是一种电动起子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起子被有效地应用于各种零组件组合及修缮工作,如整修家具、用品甚至工地建筑组合结构等,因为其工作为推动或转动各式结合构件,因此,电动起子中的电机因应用的范围不同或是使用时间长短而产生热源,为延长电机使用寿命,通常于电动起子内部装设散热装置。如图3所示,目前设有散热装置的电动起子包括下端形成开口的上筒体60、装设于上筒体60内的电机61、套设于上筒体60下端开口的固定座62、中间部份形成供电机61的轴杆611穿经轴孔71的散热器70及上端形成开口下筒体80。固定座62中间形成供电机61轴杆611穿设的轴孔622,其上端面形成数个用以使电机61运转产生的热气散出的穿孔621。散热器70的上端面以同一间距向上形成垂立的叶片72。下筒体80靠近其上开口侧边形成数个孔洞801,下筒体80向上结合于固定座62下端,同时容置设于固定座62下端的散热器70。如图4所示,散热装置容设于电动起子的外壳50内。外壳50于上端部份形成有数个散热孔511。当电机61转动时,可同时带动下方的散热器70同步转动,且因散热器70与下筒体80的孔洞801相对应,故当散热器70的叶片72转动时,可将上方电机61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由下筒体80上孔洞801向四周空隙排出,再由外壳50上方的散热孔51排出电动起子外,如此一来,即可将电机61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藉由散热器70散出。上述习用的散热装置虽可达到散热的效果,但因散热器70亦必须与外壳-->50上的散热孔51时,才能将电动起子内部的热量排出,而上述结构因散热器70系装设于固定座62的下方,故等到电机61所产生的热量自固定座62的穿孔621排出后,才能由散热器70发散至空隙,而此时于内部空间的热量必须藉由外壳50的散热孔51才能直正达到散热的功能,但因散热器70与散热孔51间仍有一段距离,因此此种结构的散热装置虽可达到散热效果,但是却无法达到直接、快速、有效的最佳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直接快速散热、散热效果好、电机使用寿命长的电动起子的散热装置。本技术括上筒体、装设于上筒体内的电机、散热组及结合于上筒体下端开口的固定座;上筒体为中空体,其下端形成连通内部空间的开口;装设于上筒体中的电机设有朝向下方的轴杆;上筒体靠近下端周围形成数个孔洞;装设于上筒体中的散热组与上筒体下端的孔洞相对应,并位于电机的下方,散热组中间供电机的轴杆穿设。其中:散热组包括定位件及设置于定位件的下方的扇轮;定位件呈环状,其中间部份形成导热孔;扇轮中间部份向上形成供电机轴杆穿设的中空轴心,其上端面以等距向上形成多个向外辐射的叶片。定位件上端面的两相对边缘分别向上形成数个凸栓。扇轮的多个叶片呈涡旋状排列。由于本技术括上筒体、装设于上筒体内的电机、散热组及结合于上筒体下端开口的固定座;上筒体为中空体,其下端形成连通内部空间的开口;装设于上筒体中的电机设有朝向下方的轴杆;上筒体靠近下端周围形成数个孔洞;装设于上筒体中的散热组与上筒体下端的孔洞相对应,并位于电机的下方,散热组中间供电机的轴杆穿设。使用时,将本技术装设于外壳内。当启动电机时,其朝向下方的轴杆随之开始转动,即可同时带动散热组,将热气由上-->筒体周围的孔洞散出,即发散至外壳内部的空隙,再经由外壳的散热孔将内部的热空气发散出去,即达到散热的目的,又因上筒体上的孔洞与外壳上方的散热孔相距不远,故可有效且较快速地将热气发散出去,即本技术藉由散热组的结构、形状及装设位置的设计,可经散热组有效地将电机所产生的热量自外壳排出,故可使电机避免因长时间使用所产生高热而导致减低电机使用寿命的敝端,可直接快速散热、散热效果好、电机使用寿命长,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组设本技术的电动起子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习用的电动起子散热装置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4、为组设习用的散热装置的电动起子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上筒体20、电机21及散热组30。上筒体为中空体,其下端形成连通内部空间的开口,于靠近下端周围形成数个孔洞201。电机21系装设于上筒体20中,其上设有朝向下方的轴杆211。热散组30系装设于上筒体20中,与上筒体20下端的孔洞201相对应,并位于电机21的下方,散热组30的中间供电机21的轴杆211穿设。固定座40结合于上筒体20的下端开口。散热组30包括定位件31及设置于定位件31的下方的扇轮32。定位件31呈环状,其中间部份形成导热孔311,其上端面的两相对边缘分别向上形成数个凸栓311。扇轮32中间部份向上形成供电机21轴杆211穿设的中空轴心321,其上端面以等距向上形成多个向外辐射并呈涡旋状排列的叶片322。-->组装时,首先,将定位件31自上筒体20下端开口置入,因定位件31周缘形成的数个凸栓312,以便于使定位件31抵靠于上筒体20内侧壁;随后亦同样将扇轮32放入上筒体20中,并使其与上筒体20下端的孔洞201相对应;电机21置于上筒体20内并位于散热组30上方,其朝向下方的轴杆211穿设于定位件31中间的导热孔311及扇轮32的轴孔321;固定座40自上筒体20下端开口插入,即可使扇轮32限位于上筒体20中。使用时,如图2所示,将本技术装设于外壳10内,外壳10相对上筒体20侧端形成复数个散热孔11。当启动电机21时,其朝向下方的轴杆211随之开始转动,即可同时带动扇轮32转动,使扇轮32经位于其上方定位件31中间形成的导热孔311直接将电机21所产生的热量吸出,再由扇轮32的叶片322旋转产生气流,将热气由周围的孔洞201散出,即发散至外壳10内部的空隙,再经由外壳10的散热孔11将内部的热空气发散出去,即达到散热的目的,又因上筒体20上的孔洞201与外壳10上方的散热孔11相距不远,故可有效且较快速地将热气发散出去。由上可知,本技术藉由散热组的结构、形状及装设位置的设计,可经散热组有效地将电机所产生的热量自外壳排出,故可使电机避免因长时间使用所产生高热而导致减低电机使用寿命的敝端。因此,本技术散热组的结构、形状及装设位置的设计与习用散热装置有所区别,其可达到较习用散热装置为佳的散热功效,故确实证明可增进产业上的利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起子的散热装置,它包括上筒体、装设于上筒体内的电机、散热组及结合于上筒体下端开口的固定座;上筒体为中空体,其下端形成连通内部空间的开口;装设于上筒体中的电机设有朝向下方的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筒体靠近下端周围形成数个孔洞;装设于上筒体中的散热组与上筒体下端的孔洞相对应,并位于电机的下方,散热组中间供电机的轴杆穿设。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动起子的散热装置,它包括上筒体、装设于上筒体内的电机、散热组及结合于上筒体下端开口的固定座;上筒体为中空体,其下端形成连通内部空间的开口;装设于上筒体中的电机设有朝向下方的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筒体靠近下端周围形成数个孔洞;装设于上筒体中的散热组与上筒体下端的孔洞相对应,并位于电机的下方,散热组中间供电机的轴杆穿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起子的散热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泰
申请(专利权)人:唐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