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环形连接脚的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414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4:22
一种具有环形连接脚的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10)、电容单元(20)、封盖板(30)以及正极连接脚(40)和负极连接脚(50),所述正极连接脚(40)的尾部为开口环形的第一连接部(41),所述负极连接脚(50)的尾部为开口环形的第二连接部(51),所述正极连接脚(40)和负极连接脚(50)分别通过上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连接所述云母薄膜(21),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直径与第二连接部(51)的直径不相同,所述云母薄膜(21)的部分介入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尽最大可能增加电极部分的面积,提高电容器的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特别涉及电容器内部结构的设计。
技术介绍
现有电容器与云母片连接的连接脚都是片状结构,这种连接脚尾端的连接部分面积比较小,影响到电容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环形连接部的电容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极面积过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设计的这种具有环形连接脚的电容器包括桶状的电容器外壳、嵌装于该电容器外壳内的电容单兀、封盖所述电容器外壳开口的封盖板以及连接所述电容单元中云母薄膜的正极连接脚和负极连接脚,所述正极连接脚的尾部为开口环形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负极连接脚的尾部为开口环形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正极连接脚和负极连接脚分别通过上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云母薄膜,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与第二连接部的直径不相同,所述云母薄膜的部分介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 第一连接部上均匀设置多个第一凸点,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对应所述每个第一凸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坑。本技术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尽最大可能增加电极部分的面积,提高电容器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容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所述连接脚的主视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由图1和图2中可知,这种具有环形连接脚的电容器包括桶状的电容器外壳10、嵌装于该电容器外壳10内的电容单元20、封盖所述电容器外壳10开口的封盖板30以及连接所述电容单元20中云母薄膜21的正极连接脚40和负极连接脚50,所述正极连接脚40的尾部为开口环形的第一连接部41,所述负极连接脚50的尾部为开口环形的第二连接部51,所述正极连接脚40和负极连接脚50分别通过上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连接所述云母薄膜21,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直径与第二连接部51的直径不相同,所述云母薄膜21的部分介入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之间。本技术采用环形的连接部设计,可以有效增加电极的面积,另外,环形结构还不会影响云母片的缠绕。由图1和图2中可知,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上均匀设置多个第一凸点411,所述第二连接部51上对应所述每个第一凸点41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坑511。本技术采用叉形的连接部,避免在连接脚上冲压尖锐的突出物,有效保护云母片,保证电容正常工作。本方案的目的除了可以进一步增加电极的表面积之外,还可以对上述两个电极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避免电极相错而影响到电容的性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 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环形连接脚的电容器,包括桶状的电容器外壳(10)、嵌装于该电容器外壳(10)内的电容单元(20)、封盖所述电容器外壳(10)开口的封盖板(30)以及连接所述电容单元(20)中云母薄膜(21)的正极连接脚(40)和负极连接脚(50),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脚(40)的尾部为开口环形的第一连接部(41),所述负极连接脚(50)的尾部为开口环形的第二连接部(51),所述正极连接脚(40)和负极连接脚(50)分别通过上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连接所述云母薄膜(21),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直径与第二连接部(51)的直径不相同,所述云母薄膜(21)的部分介入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环形连接脚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上均匀设置多个第一凸点(411),所述第二连接部(51)上对应所述每个第一凸点(411)的位置设 置有第一凹坑(511)。专利摘要一种具有环形连接脚的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外壳(10)、电容单元(20)、封盖板(30)以及正极连接脚(40)和负极连接脚(50),所述正极连接脚(40)的尾部为开口环形的第一连接部(41),所述负极连接脚(50)的尾部为开口环形的第二连接部(51),所述正极连接脚(40)和负极连接脚(50)分别通过上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连接所述云母薄膜(21),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直径与第二连接部(51)的直径不相同,所述云母薄膜(21)的部分介入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之间。本技术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尽最大可能增加电极部分的面积,提高电容器的性能。文档编号H01G2/00GK203118769SQ201320157180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日专利技术者颜燕南 申请人:深圳市明南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环形连接脚的电容器,包括桶状的电容器外壳(10)、嵌装于该电容器外壳(10)内的电容单元(20)、封盖所述电容器外壳(10)开口的封盖板(30)以及连接所述电容单元(20)中云母薄膜(21)的正极连接脚(40)和负极连接脚(50),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脚(40)的尾部为开口环形的第一连接部(41),所述负极连接脚(50)的尾部为开口环形的第二连接部(51),所述正极连接脚(40)和负极连接脚(50)分别通过上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连接所述云母薄膜(21),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直径与第二连接部(51)的直径不相同,所述云母薄膜(21)的部分介入所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5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燕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明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