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包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4141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包胶机构,包括一基板,安装在基板背后的三轴机头系统、上部的胶带放卷系统、中部的胶带导向系统、下部的压带切带系统和夹带系统,以及设于切带系统下端的主轴绕线系统,所述的压带切带系统包括设于基板右侧下端的第一打开装置、设于基板正面下端的第一弹簧臂,以及设于第一弹簧臂下端的切刀;所述的夹带系统包括设于基板左侧下端的第二打开装置、设于第一弹簧臂左侧的第二弹簧臂、以及设于基板下端外侧的移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特殊设计的压带切带系统和夹带系统,使起始端的胶带粘贴在包胶件骨架的三个面上,且粘贴牢固,克服了传统包胶装置所存在的包不紧、包不上和包偏等缺点,提高了包胶的良品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绝缘胶带的自动包胶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包胶机构
技术介绍
电子行业中,变压器的传统包胶设备采用的是滚轮压紧的包胶方式,即采用滚轮压紧线圈骨架来进行包胶,这样胶带和产品只有一个面粘贴到,一旦主轴开始转动,就容易产生胶带起始端粘贴不牢固,从而产生包胶件包不紧、包不上和包偏等现象,降低了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自动包胶机构,包括一竖直放置的基板,安装在基板背后的三轴机头系统、安装于基板上部的胶带放卷系统、安装于基板中部的胶带导向系统、安装于基板下部的压带切带系统和夹带系统,以及设于切带系统下端的主轴绕线系统,所述的压带切带系统包括设于基板右侧下端的第一打开装置、设于基板正面下端的多个第一弹簧臂,以及设于第一弹簧臂下端的切刀;所述的夹带系统包括设于基板左侧下端的第二打开装置、设于第一弹簧臂左侧的第二弹簧臂、以及设于基板下端外侧的移动装置。该自动包胶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胶带放卷系统下面的胶带张力衰减系统、设置在所述主轴绕线系统下方的装卸料系统、安装在该装卸料系统外侧的料盒和安装在卸料系统下端的余线夹系统,所述的基板固定在一机架上方。所述的胶带张力衰 减系统包括一排从基板表面所开通孔分别伸出的第二胶带柱轮,该第二胶带柱轮的一端与基板背面的连接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与基板背面固定形成摆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和基板正面一横向的第一传动板通过穿过基板的销轴形成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板通过固定罩固定在基板表面,其一端与动力系统固定连接,并可左右横向移动。所述的胶带放卷系统包括固定在基板顶端的连接架、多个通过轮轴固定在该连接架上的胶带轮盘,所述的胶带轮盘上通过卡簧固定有胶带卷,所述的胶带轮盘可绕所述轮轴旋转。所述的胶带导向系统由固定在基板上部和中部的多组第一胶带柱轮构成,每组柱轮与所述的各个胶带轮盘对应。所述压带切带系统中的第一弹簧臂为一片状结构,其下端设有一压带块,所述的切刀固定在压带块顶部;所述第一弹簧臂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承与第一驱动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臂的另一端连接有弹簧。所述的夹带系统包括设于基板左侧下端的第二打开装置、设于第一弹簧臂左侧的第二弹簧臂、以及设于基板下端外侧的移动装置;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一横梁、设于横梁下方的左右移动组件,设于横梁两端上方的前后移动组件;所述的前后移动组件穿过基板上的开孔与基板背部的动力系统固定连接;所述左右移动组件的右端通过连接件与动力系统固定连接,该组件的外侧设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夹带柱。所述的第二弹簧臂为一弯折片状结构,其下端背向第一弹簧臂垂直弯折,在其弯折面上设有一毛刷;所述第二弹簧臂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承与第二驱动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臂的另一端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一、第二驱动臂分别与基板背面对应位置横向平行设置的第二、第三传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第二驱动臂上分别设有弹簧支点和旋转轴心,所述各驱动臂相邻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弹簧支点和旋转轴心,所述第二传动板的左端、第三传动板右端分别与设置在基板两侧的动力系统固定连接。在基板下方的第二弹簧臂左侧均设有胶带宽度调节系统,包括固定在基板上的方形板,其下端两侧分别伸出一悬臂,悬臂之间可转动连接一滚柱,该滚柱两端设有调节胶带宽度调节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了特殊设计的压带切带系统和夹带系统,使起始端的胶带粘贴在包胶件骨架的三个面上,且粘贴牢固,克服了传统包胶装置所存在的包不紧、包不上和包偏等缺点,提高了包胶的良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整体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上部分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上部分的后视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胶带宽度调节系统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弹簧臂部分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弹簧臂部分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包胶件固定在主轴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工作状态下工步一的示意图;图10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工作状态下工步二的示意图;图11、图12和图13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工作状态下工步三的示意图;图14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工作状态下工步四的示意图;图15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工作状态下工步六的示意图;图16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工作状态下工步七的示意图;图17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工作状态下工步八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整体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上部分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上部分的后视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自动包胶机构,包括一机架13、一竖直固定在该机架上方的基板1、安装在基板背后的三轴机头系统2、安装在该基板上部的胶带放卷系统3、安装在该基板中部的胶带导向系统4、安装在该基板下部的压带切带系统5和夹带系统6,以及设于夹带系统下端的主轴绕线系统7 ;该自动包胶机构还包括固定在主轴绕线系统7下方的装卸料系统10、安装在该装卸料系统外侧的料盒11和安装在卸料系统下端的余线夹系统12。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胶带放卷系统3由连接架31和10个胶带轮盘32构成,其中连接架固定在基板的顶端,胶带轮盘通过轮轴固定在该连接架上的,该胶带轮盘可绕所述轮轴旋转;同时每个胶带轮盘上均通过卡簧固定有胶带卷33。参照图2,胶带导向系统4由固定在基板上部和中部的第一胶带柱轮41构成,各个柱轮均与各个胶带轮盘32相互对应配合。在胶带放卷系统3下面还设有胶带张力衰减系统8,该系统包括一排从基板表面所开通孔81分别伸出的10个第二胶带柱轮82,该第二胶带柱轮的一端与基板背面的连接板83下端固定连接,该连接板的上端与基板背面固定形成摆动连接,连接板的中部和基板正面一横向的第一传动板84通过穿过基板的销轴固定连接;该第一传动板通过固定罩85固定在基板表面,其一端与动力系统固定连接,并可左右横向移动。结合图2、图6所示,压带切带系统5由设于基板右侧下端的第一打开装置51、设于基板正面下端的10个第一弹簧臂52构成;参照图6,,第一弹簧臂为一片状结构,其下端设有一压带块54,该压带块顶部固定有一切刀53 ;该弹簧臂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55,该转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承与第一驱动臂56固定连接,该驱动臂的另一端连接有弹黃。结合图2、图4和图7所示,夹带系统6由设于基板左侧下端的第二打开装置61、设于第一弹簧臂左侧的第二弹簧臂62、以及设于基板下端外侧的移动装置63构成。参照图7,第二弹簧臂为一弯折片状结构,其下端背向第一弹簧臂垂直弯折,在其弯折面上设有一毛刷64 ;其上端与第二转动杆65固定连接,该转动杆通过转动轴承与第二驱动臂66固定连接,该驱动臂的尾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参照图4,移动装置63包括一横梁631、横梁下方滑动连接有左右移动组件632,该组件的右端通过连接件与动力系统固定连接,该组件的外侧设有10个间隔分布的夹带柱634 ;横梁两端垂直固定有连接臂635,两连接臂的顶端设有前后移动组件633,该组件穿过基板上所设的开孔与基板背部的动力系统固定连接。如图3、图6和图7所示,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包胶机构,包括一竖直放置的基板(1),安装在基板背后的三轴机头系统(2)、安装于基板上部的胶带放卷系统(3)、安装于基板中部的胶带导向系统(4)、安装于基板下部的压带切带系统(5)和夹带系统(6),以及设于切带系统下端的主轴绕线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带切带系统(5)包括设于基板右侧下端的第一打开装置(51)、设于基板正面下端的多个第一弹簧臂(52),以及设于第一弹簧臂下端的切刀(53);所述的夹带系统(6)包括设于基板左侧下端的第二打开装置(61)、设于第一弹簧臂左侧的第二弹簧臂(62)、以及设于基板下端外侧的移动装置(6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泰丁王周龙谭永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博美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