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模块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23186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度模块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台上设有监测模块组,所述的监测模块组分为上部和尾部二部分构成,固定台上设有与上部、中部和尾部的监测模块分别对应的上部、中部和尾部升温/降温模块,所述的上部、中部和尾部升温/降温模块和监测模块组均与微处理控制器相连。使用时,固定台主要实现实验动物的固定;升温/降温控制模块则负责实现动物体温的升高和降低,并接受微处理控制器的指令进行温度的调节;体温监测模块汇总分析动物整体和局部的体温变化,从而实现温度的预警提示和输入微处理的监测信号。整个装置可根据具体的实验需要进行不同模块的灵活装配和扩展,从而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辅助用具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温度模块控制装置,尤其涉及控制实验用小鼠的温度模块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实验研究方面的动物使用量方面无论是国内外小鼠均居首位,相应的对实验操作过程中动物体温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以往的单纯升温发展到精确控温,乃至部分研究要求实现对动物的降温控制和维持,但现有的实验设备很难达到该目的,往往使用应用于临床或者大动物的体温控制系统加以改装,但控温精度和维持效果均较差,国外针对这一实验需求开发出了对应的体温控制系统,但存在结构复杂,维护困难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控温精度和维持效果均较差,同时存在结构复杂,维护困难等缺点的一些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温度模块控制装置,它主要包括固定台,其特征在于:固定台上设有监测模块组,所述的监测模块组分为上部和尾部二部分构成,固定台上设有与上部、中部和尾部的监测模块分别对应的上部、中部和尾部升温/降温模块,所述的上部、中部和尾部升温/降温模块和监测模块组均与微处理控制器相连。使用时,固定台主要实现实验动物的固定;升温/降温控制模块则负责实现动物体温的升高和降低,同时接受微处理控制器的指令进行温度的调节;而体温监测模块则通过位于不同位置的温度感知探头汇总分析动物整体和局部的体温变化,从而实现温度的预警提示和输入微处理的监测信号。整个装置可根据具体的实验需要进行不同模块的灵活装配和扩展,从而满足不同的实验 需求。整个装置的优点如下:I)可以借助系统上不同部位采集的温度信号进行汇总分析,更为真实反映小鼠体温情况;2)可通过Pletier加热模块和冷凝循环水模块实现小鼠体温的双向可控调节,能够更广泛地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3)通过体温接收-微处理器反馈模块实现体温的动态稳定调控,同时可根据具体的实验需要调节不同的升降温度曲线;4)该系统可根据实验的需要进行模块化扩展,以便实验规模的扩大化,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实验室开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上部、中部和尾部升温/降温模块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各附图中标号表示如下:1实验小鼠、2固定台、3前肢体温监测模块、4脑部体温监测模块、5外接体温监测模块、6背部体温监测模块、7后肢体温监测模块、8肛温监测模块、9体温监测模块的布线、10前肢升温/降温模块、11脑部升温/降温模块、12躯干升温/降温模块、13后肢升温/降温模块、14微处理控制器、15连接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温度模块控制装置,它主要包括固定台,其与现有技术的在于:固定台上设有监测模块组,所述的监测模块组分为上部和尾部二部分构成,固定台上设有与上部、中部和尾部的监测模块分别对应的上部、中部和尾部升温/降温模块,所述的上部、中部和尾部升温/降温模块和监测模块组均与微处理控制器相连。所述的监测模块组分为上部、中部和尾部三部分构成,所述的上部监测模块包括脑部体温监测模块和前肢体温监测模块;所述的尾部监测模块包括肛温监测模块。所述的上部监测模块包括脑部体温监测模块和前肢体温监测模块;所述的中部监测模块包括外接体温监测模块和背部体温监测模块;所述的尾部监测模块包括后肢体温监测模块和肛温监测模块。所述上部升温/降温模块包括前肢升温/降温模块和脑部升温/降温模块;所述的中部升温/降温模块包括躯干升温/降温模块;所述的尾部升温/降温模块包括后肢升温/降温模块。其中,上部、中部和尾部升温/降温模块和监测模块组通过连接线与微处理控制器相连,这里所述的微处理控制器为现有技术,就不再赘述其工作原理了。实施中,首先将实验小鼠固定于固定台上(参见图1),同分布于固定台上不同位置的检测模块监测小鼠不同组织部位的体温情况,必要时可外接温度监测模块全面整合小鼠整体状态,随后体 温感知模块将接收到的体温信号经由有线(电缆)或无线(射频、红外、蓝牙)传输方式发送至微处理控制模块,微处理控制模块依据内置的温度控制程序为基础,结合实验者输入的控制数据对温度感知模块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经过逻辑比对,判定目前的温度是高于或低于设定温度点,然后启动升温/降温模块,从而实现对小鼠温度的控制,该过程为一动态平衡,可随时依据实验者输入微处理控制模块的参数不同而进行自我调节。同时该系统还可实现多套设备并联以扩大实验规模,具体即为单一微处理控制模块同时接收多套体温监测模块的输入,经整合处理后控制多套升温/降温控制模块。实施中,首先通过体温监测模块感知实验小鼠的不同部位温度情况,将其发送至微处理控制模块;随后微处理控制模块通过逻辑比较测得温度与设定点温度的差别,若大于或等于设定点温度则发放加热模块启动信号,反之则发放降温模块启动信号,同时评估测得温度与设定点温度之间的温差,依据设定的升温/降温曲线进行升降温控制;升温/降温模块根据控制模块发送的信号对实验动物的温度进行调整,其调整的结果再被体温监测模块感知,从而实现环路控制。此外微处理控制模块中的设定点温度和升温/降温曲线可由实验者根据需要进行实时修改,以便符合实验的需要。体温监测模块按照实验小鼠I被固定在固定台2上的不同位置进行分布,包括负责前肢温度的前肢监测模块、负责动物脑部温度的脑部监测模块、负责后肢温度的后肢监测模块、负责肛门温度的肛温监测模块以及外接的外接体温监测模块。具体的模块的设置可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进行加减组合,譬如仅加载前肢、脑部和肛门温度的监测模块组合等,而外接体温监测模块5可采用非接触红外探头采集信号,而系统自带的监测模块3-5以及7-8可采用集成电路印刷技术直接固化在固定台2上,也可采用可拆卸方式加载(其与小鼠固定台之间的连接可通过卡扣或者滑槽实现不同位置的固定),同时为减少监测模块信号传输对加热降温模块的干扰,其采集后的信号传输可采用无线或有线方式进行,采用有线方式进行时其布线应当位于固定台2的上表面或者四周展开。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升温/降温模块的模块化示意图,具体的升温/降温模块为尽可能减少对实验动物相关操作同时提高温度控制效率,选择固定台2的下表面进行紧贴安装,升温/降温模块根据需要调控实验动物的不同部位分为:前肢升温/降温模块10、脑部升温/降温模块11、躯干升温/降温模块12和后肢升温/降温模块13。将升温/降温元件模块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小鼠局部温度的精确控制,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同时上述模块既可为与固定台2 —体化设计,也可设计为可拆卸式(其与小鼠固定台之间的连接可通过卡扣或者滑槽实现不同位置的固定),方便针对不同的实验需要进行加减组合(至少具备肛温、躯干和 脑部模块)。升温/降温模块可设计为硬件上的两套,也可通过微处理控制器软件实现升温降温效果,升温/降温模块可采用Peltier元件制备,其散热方式可选用热管、循环液体、风扇等。权利要求1.一种温度模块控制装置,它主要包括固定台,其特征在于:固定台上设有监测模块组,所述的监测模块组分为上部和尾部二部分构成,固定台上设有与上部、中部和尾部的监测模块分别对应的上部、中部和尾部升温/降温模块,所述的上部、中部和尾部升温/降温模块和监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度模块控制装置,它主要包括固定台,其特征在于:固定台上设有监测模块组,所述的监测模块组分为上部和尾部二部分构成,固定台上设有与上部、中部和尾部的监测模块分别对应的上部、中部和尾部升温/降温模块,所述的上部、中部和尾部升温/降温模块和监测模块组均与微处理控制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