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138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燃气燃烧器,尤其是一种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中空且上端开口的下壳体,下壳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封闭该上端开口的炉盖,其中下壳体上设有进风口、进气孔和火种,炉盖中设有沿炉盖平面向下凹陷形成的主燃烧室,所述的主燃烧室底部设有火种孔,主燃烧室侧壁上均匀分布有斜向穿过主燃烧室侧壁的斜切旋流式进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下壳体和炉盖两个部件组成,使用时空气与燃气在下壳体与炉盖之间的空间进行预混,然后沿斜切旋流式进风孔进入主燃烧室,并利用燃烧时的热传递,使主燃烧室内的温度快速升高,以达到充分燃烧和保证节能的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维护,使用的耐久性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燃气燃烧器,尤其是一种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
技术介绍
现在市面上的燃气炉具中、尤其是商业用燃气灶,一般也成猛火灶,通常采用鼓风式的炉具,现有的此类炉具一般原理是空气与燃气同时进入炉具的主燃烧室,伴随着火焰的燃烧进行燃气与空气的混合,以达到燃气充分燃烧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燃气与空气同时进入燃烧时,燃气往往尚未与空气充分混合即参与燃烧,因此实际的燃烧并不充分,往往出现燃气的燃烧效率不高,火力达不到理想的燃烧状况,所以燃气的利用率也偏低,而且燃气的不充分燃烧容易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附近环境中的人员也造成了安全隐患,而且不利于环保。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本行业人员设计各种结构的燃烧器以提高效率,以本单位申请的专利号为200620133806.9,名称为“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燃气燃烧器”的专利中公开的产品为例,该燃烧器首先对空气进行多次预混,使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并且通过热交换器提高参与混合的空气温度,使之能够充分燃烧,具备较高的燃烧效率,但是该燃烧器的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生产加工难度大,成本高,而且由于众多的零部件长期在一个高温的环境中工作,其产生故障的几率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既能实现充分燃烧,高效节能,燃烧速度快,热效率高,燃烧均匀,不偏火又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可靠性好,安装方便、维修容易的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中空且上端开口的下壳体,下壳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封闭该上端开口的炉盖,其中下壳体上设有进风口、进气孔和火种,炉盖中设有沿炉盖平面向下凹陷形成的主燃烧室,所述的主燃烧室底部设有火种孔,主燃烧室侧壁上均匀分布有斜向穿过主燃烧室侧壁的斜切旋流式进风孔。优选地,所述的下壳体包括一水平底面及沿水平底面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优选地,所述的下壳体的底面为圆形,所述的侧壁为倒锥面。优选地,所述的倒锥面由多级锥度不同的锥面组成。优选地,所述的进风口设于下壳体底面的中心处,所述的进气孔设于侧壁中部。优选地,所述的主燃烧室为圆柱形,所述的火种孔设于主燃烧室底部的中心处。优选地,所述的下壳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处或多处向内水平延伸的弯折平台,所述的弯折平台上设有螺丝孔;所述的炉盖上对应所述弯折平台上的螺丝孔的位置也设有螺丝孔。优选地,所述的下壳体进风口处向下垂直延伸形成进风口壁。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技术的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由下壳体和炉盖两个部件组成,使用时空气与燃气在下壳体与炉盖之间的空间进行预混,然后沿斜切旋流式进风孔进入主燃烧室,借助通过斜切旋流式进风孔产生的旋流进行主燃烧室进行混合,并利用燃烧时的热传递,使主燃烧室内的温度快速升高,以达到充分燃烧和保证节能的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维护,使用的耐久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壳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炉盖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状态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下壳体1、炉盖2、进风口 3、进气孔4、火种5、主燃烧室6、火种孔7、斜切旋流式进风孔8、底面9、侧壁10、弯折平台11、螺丝孔12、螺丝孔13、风口壁1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包括中空且上端开口的下壳体1,下壳体I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封闭该上端开口的炉盖2,其中下壳体I上设有进风口 3、进气孔4和火种5,炉盖2中设有沿炉盖平面向下凹陷形成的主燃烧室6,所述的主燃烧室6底部设有火种孔7,主燃烧室6侧壁上均匀分布有斜向穿过主燃烧室侧壁的斜切旋流式进风孔8。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下壳体I包括一水平底面及沿水平底面9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10。鉴于使用的需要及内部空气和燃气混合流畅的需要,所述的下壳体I的底面9为圆形,所述的侧壁10为倒锥面。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的倒锥面由多级锥度不同的锥面组成,图中采用三级锥面组合而成,此结构可以在限制下壳体下部空间的基础上扩大上部的开口大小,以相应的获得一较大的主燃烧室。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进风口 3设于下壳体I底面9的中心处,所述的进气孔4和火种5设于侧壁10中部;所述的主燃烧室6为圆柱形,所述的火种孔7设于主燃烧室6底部的中心处。在炉盖安装于下壳体上以后,进气孔4和火种孔7位于燃烧器整体的中心轴上。为了实现炉盖与下壳体之间的良好固定,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下壳体I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处或多处向内水平延伸的弯折平台11,所述的弯折平台11上设有螺丝孔12 ;所述的炉盖2上对应所述弯折平台11上的螺丝孔12的位置也设有螺丝孔13,螺丝孔一般均匀的设置两个以上即可,本实施例中设置三个。另外,为了便于下壳体的进风口处连接进风装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壳体I的进风口 3处向下垂直延伸形成进风口壁1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壳体高为160mm、底面外径170mm,上部开口外径166mm,进风孔3孔径55mm ;所述的炉盖直径170mm,主燃烧室内径85mm,主燃烧室高度IOOmm0为了测试本实施例的燃烧器与现有的燃烧器使用时的节能效果,进行如下测试。测试内容:同等条件普通燃烧器与本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燃气消耗情况;测试设备:流量表、秒表、压力表、综合测试台; 测试标准:将IOkg水有常温加热到90度;使用燃气及压力:液化石油气、压力为2800pa。下面表格为本实施例的节能燃烧器与现有炉灶使用对比明细表权利要求1、一种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且上端开口的下壳体,下壳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封闭该上端开口的炉盖,其中下壳体上设有进风口、进气孔和火种,炉盖中设有沿炉盖平面向下凹陷形成的主燃烧室,所述的主燃烧室底部设有火种孔,主燃烧室侧壁上均匀分布有斜向穿过主燃烧室侧壁的斜切旋流式进风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壳体包括一水平底面及沿水平底面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壳体的底面为圆形,所述的侧壁为倒锥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锥面由多级锥度不同的锥面组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设于下壳体底面的中心处,所述的进气孔设于侧壁中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燃烧室为圆柱形,所述的火种孔设于主燃烧室底部的中心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壳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处或多处向内水平延伸的弯折平台,所述的弯折平台上设有螺丝孔;所述的炉盖上对应所述弯折平台上的螺丝孔的位置也设有螺丝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壳体进风口处向下垂直延伸 形成进风口壁。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燃气燃烧器,尤其是一种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中空且上端开口的下壳体,下壳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封闭该上端开口的炉盖,其中下壳体上设有进风口、进气孔和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次预混的热交换补偿式节能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且上端开口的下壳体,下壳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一封闭该上端开口的炉盖,其中下壳体上设有进风口、进气孔和火种,炉盖中设有沿炉盖平面向下凹陷形成的主燃烧室,所述的主燃烧室底部设有火种孔,主燃烧室侧壁上均匀分布有斜向穿过主燃烧室侧壁的斜切旋流式进风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晓坤赖少良赖少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澳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