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2109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设计一种扫描式背光模组,包括反射板、多组背光源组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板上方,所述反射板靠近所述扩散板的表面为具有多个凹槽结构的反射面,每个凹槽结构内设置一组背光源组,其中,多个凹槽结构的顶部平齐且与扩散板靠近反射板的表面接触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多个凹槽结构与显示面板上的多个扫描区域的位置一一对应,通过此凹槽结构可以将多组背光源组发出的光线相互隔离开,能显著减弱相邻扫描区域之间的串扰,提高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的应用于电视多媒体上(如3D显示电视),使用者对于动态影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表现为持续方式,受限于液晶的响应时间,动态影像常常会产生拖影现象。而扫描式背光技术是改善动态拖影的一种方法,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设计多个扫描区域,并将背光源分为多组,每组背光源组与每个扫描区域一一对应,利用循序点亮的控制机制,在背光模组中循序点灭与每个扫描区域对应的背光源组,以改善动态影响的清晰度。现有技术中,根据背光源在背光模组中分布位置的不同,可以将背光模组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其中,如图1所示,侧光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背板100、反射板101、导光板102和光学膜片103,背光源104设置在导光板102的侧边,通过导光板102将背光源104发出的光转换成均匀的面光用于显示;如图2所示,直下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背板200、反射板201、扩散板202和光学膜片(图中未不出),背光源203设置在反射板201和扩散板202之间,通过扩散板202将背光源203发出的光转换成均匀的面光用于显示。但无论是侧光式背光模组还是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扫描式背光技术来改善动态拖影时,都会在显示面板上的相邻扫描区域之间发生串扰现象。具体的产生机理为:对于侧光式背光模组,如图3所示,当点亮与一个扫描区域A对应的背光源组104a时,熄灭与该扫描区域相邻的扫描区域B和B '对应的背光源组104b和104b'时,由于光源有一定发散角以及导光板及其他光学膜片的扩散和散射作用,光线也会进入显示面板上的扫描区域B和B',即发生串扰;对于直下式背光模组,如图4所示,当点亮与一个扫描区域C对应的背光源组203c时,熄灭与该扫描区域相邻的扫描区域D和D'对应的背光源组203d和203d'时,由于光源有一定发散角以及扩散板及其他光学膜片的扩散和散射作用,光线也会进入显示面板上的扫描区域D和D',即发生串扰,这种串扰现象严重影响了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扫描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用以减弱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动态影像时相邻扫描区域之间的串扰现象,提高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扫描式扫描式背光模组,包括反射板、多组背光源组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板上方,所述反射板靠近所述扩散板的表面为具有多个凹槽结构的反射面,每个所述凹槽结构内设置一组背光源组。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凹槽结构的顶部平齐,且与所述扩散板靠近所述反射板的表面接触。 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具有多个脊状凸起,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背板具有脊状凸起的表面上,所述反射板通过所述背板的多个脊状凸起形成反射面上的多个凹槽结构。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所述每个凹槽结构贯通所述反射板相对的两侧边,且所述多个凹槽结构平行设置。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所述背光源组设置在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上。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所述每组背光源组包括多个子光源,每组背光源组的子光源均位于其对应的凹槽结构槽底的中线上;所述每个凹槽结构的槽壁关于槽底中线所在的槽底的垂直面对称。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所述每组背光源组中的子光源个数相同。如上所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优选的是,所述子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上具有多个扫描区域,所述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所述多个扫描区域与所述多个凹槽结构的位置--对应。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优选的是,所述多个扫描区域贯通所述显示面板相对的两侧边,且所述多个扫描区域平行设置。(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扫描式背光模组,包括反射板、多组背光源组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板上方,所述反射板靠近扩散板的表面为具有多个凹槽结构的反射面,每个所述凹槽结构内设置一组背光源组。本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多个凹槽结构与显示面板上的多个扫描区域的位置一一对应。上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设计,通过在反射板上设置凹槽结构,可以将多组背光源组发出的光线相互隔离开,能显著减弱相邻扫描区域之间的串扰,提高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采用侧光式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相邻扫描区域发生串扰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相邻扫描区域发生串扰的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扫描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扫描式背光模组反射板和背光源组的俯视图;图7为图6的左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内容中关于位置关系的术语,如:“上”、“下”,为参照图5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扫描式背光模组,包括反射板、多组背光源组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板上方,所述反射板靠近所述扩散板的表面为具有多个凹槽结构的反射面,每个所述凹槽结构内设置一组背光源组。其中,每个所述凹槽的槽口正对所述扩散板,所述背光源组位于凹槽结构的槽底上,凹槽结构的顶部平齐,且与扩散板靠近反射板的表面相接触。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扫描式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上具有多个扫描区域,所述多个扫描区域与所述多个凹槽结构的位置一一对应,也即与所述多个背光源组一一对应。通过所述多个凹槽结构将多个背光源组隔离开来,各个背光源组的光线不会发生串扰,当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动态影像时,各个背光源组对应显示面板的各个扫描区域,能显著减少各个扫描区域的串扰,进而能改善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实施例二结合图5- 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扫描式背光模组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反射板1、多组背光源组2和扩散板3,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背光模组的背板5,即反射板1、多组背光源组2和扩散板3依次设置在背板5的上方。在反射板I靠近扩散板3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多个凹槽结构4的反射面,每个凹槽结构4的槽口都正对扩散板3,多个凹槽结构4的顶部平齐,且与扩散板3靠近反射板I的表面接触。每一个凹槽结构4内设置一组背光源组2,通过凹槽结构4可以将多组背光源组2相互隔离开,实现每个凹槽结构4限定一个背光源区域,使得在反射板I上相邻凹槽结构4内的光线不会发生串扰,进而能够显著减弱显示面板上相邻扫描区域之间的串扰现象,提高动态影像的显示质量。其中,在反射板I靠近扩散板3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凹槽结构4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可以在反射板I上挖设凹槽结构4,或将反射板I冲压成具有凹槽结构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扫描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多组背光源组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板上方,所述反射板靠近所述扩散板的表面为具有多个凹槽结构的反射面,每个所述凹槽结构内设置一组背光源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浩育涛郭俊杰邹斌张乾赵洪宇吕金库高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