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飞宇专利>正文

一种水路切换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055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路切换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阀体内的定片上依次设有第一清洗通孔、第一预湿润通孔、第二预湿润通孔和第二清洗通孔,且第一预湿润通孔和第二预湿润通孔之间的定片的后端面下凹形成一沉台,使得第一预湿润通孔和第二预湿润通孔保持连通;第一清洗通孔和第二清洗通孔分别与阀体上的二清洗出水口相连通,第一预湿润通孔和第二预湿润通孔与阀体的预湿润出水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在切换至二清洗档位之前都要经过预湿润档位,使得水管中的冷水能够首先用于便器表面的预湿润,当切换至清洗档位时,热水器中的温水即可对人体进行冲洗,使得用户感受大大提升,同时实现了冷水的合理利用,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卫浴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路切换控制阀
技术介绍
由于安全节能的特点,无电的便器冲洗盖板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特别是具有温水冲洗功能的恒温冲洗盖板。现有的恒温冲洗盖板一般以家用热水器为水源,当热水器长时间不使用时,其水管中存在累计的冷水。当开启恒温冲洗盖板的冲洗功能的时候,所喷至人体的冲洗水为冷水而非温水,使得使用者的感受大大降低,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如果将该段冷水直接排放掉,又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水路切换控制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路切换控制阀,包括一阀体,该阀体上设有一个进水口、一预湿润出水口和二清洗出水口,该阀体内从后往前依次设置一定片、一动片、一切换阀杆和一用以将上述部件紧密压合的阀盖;定片上沿其周向依次设有第一清洗通孔、第一预湿润通孔、第二预湿润通孔和第二清洗通孔,且第一预湿润通孔和第二预湿润通孔之间的定片的后端面下凹形成一沉台,使得第一预湿润通孔和第二预湿润通孔保持连通;第一清洗通孔和第二清洗通孔分别与阀体上的二清洗出水口相连通,第一预湿润通孔和第二预湿润通孔与阀体的预湿润出水口相连通;动片上设有一过水通孔,定片的前端面的第一预湿润通孔和第二预湿润通孔之间间隔的部分可完全覆盖该过水通孔,以形成止水档位;定片固设在阀体的进水口之后的位置;切换阀杆和动片可转动的设置在阀体内,切换阀杆的后端联动动片,且切换阀杆和动片间具有连通阀体的进水口的间隙;定片和动片端面紧靠;切换阀杆的前端连接一用以带动其旋转的把手。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定片间隔一密封胶垫紧靠阀体的后壁面。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动片上凹设至少一联动凹槽,所述切换阀杆的后端凸设有与所述联动凹槽的数目相同的联动凸起,所述联动凹槽和联动凸起彼此配合,使得所述切换阀杆联动所述动片。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动片上对称凹设二联动凹槽,所述切换阀杆的后端对称凸设二联动凸起,所述联动凹槽和联动凸起彼此配合,使得所述切换阀杆联动所述动片。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阀盖上设有一通孔,所述切换阀杆的周壁间隔密封圈连接该通孔的内周壁,且贯穿该通孔以连接所述把手。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一定位销经由一弹簧设置在所述阀盖的对应止水档位的位置上,所述把手上设有一定位凹槽,该定位凹槽与所述定位销配合,以实现当把手通过切换阀杆带动动片接通预湿润出水口时的准确定位。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把手包括一把手本体和一固定套设在把手本体外的转接件,所述定位凹槽设置在该转接件上。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阀体的进水口连接一进水管,所述阀体的预湿润出水口连接一预湿润出水管,所述阀体的二清洗出水口分别连接一第一清洗出水管和一第二清洗出水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的阀体的定片上依次设有第一清洗通孔、第一预湿润通孔、第二预湿润通孔和第二清洗通孔,且第一预湿润通孔和第二预湿润通孔之间的定片的后端面下凹形成一沉台,使得第一预湿润通孔和第二预湿润通孔保持连通,这样的结构使得在切换至二清洗档位之前都要经过预湿润档位,使得水管中的冷水能够首先用于便器表面的预湿润,当切换至清洗档位时,热水器中的温水即可对人体进行冲洗,使得用户感受大大提升,同时实现了冷水的合理利用,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把手的档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定片的后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 用新型的定片的前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动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处于预湿润档位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处于第一预湿润档位II时的定片与动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处于第二预湿润档位IV时的定片与动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处于第一清洗档位I的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处于第一清洗档位I时的定片与动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2为技术处于第二清洗档位V的剖视图;图13为本技术处于第二清洗档位V时的定片与动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4为技术处于止水档位III的剖视图;图15为本技术处于止水档位III时的定片与动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路切换控制阀,包括一阀体1,该阀体I上设有一个进水口 10、一预湿润出水口 11和二清洗出水口(即第一清洗出水口 12和第二请洗出水口 13),该阀体I内从后往前依次设置一密封胶垫2、一定片3、一动片4、一切换阀杆5和一用以将上述部件紧密压合的阀盖6;如图4和图5所示,定片3上沿其周向依次设有第一清洗通孔31、第一预湿润通孔32、第二预湿润通孔33和第二清洗通孔34,且第一预湿润通孔32和第二预湿润通孔33之间的定片3的后端面下凹形成一沉台35,使得第一预湿润通孔32和第二预湿润通孔33保持连通;第一清洗通孔31和第二清洗通孔34分别与阀体I上的二清洗出水口 12和13相连通,第一预湿润通孔32和第二预湿润通孔33与阀体I的预湿润出水口 11相连通;如图6所示,动片4上设有一过水孔41,定片3的前端面的第一预湿润通孔32和第二预湿润通孔33之间间隔的部分可完全覆盖该过水孔41,以形成止水档位;阀盖6设有一供切换阀杆5穿过的通孔61。定片3固设在阀体I的进水口 10之后的位置,且间隔所述密封胶垫2紧靠阀体I的后壁面;切换阀杆5和动片4可转动的设置在阀体I内,切换阀杆5的后端联动动片4,具体的,动片4上对称凹设二联动凹槽42,所述切换阀杆5的后端对称凸设二联动凸起51,所述联动凹槽42和联动凸起51彼此配合,使得所述切换阀杆5联动所述动片4,切换阀杆5和动片4间具有连通阀体I的进水口 10的间隙52 ;定片3和动片4端面紧靠;切换阀杆5的周壁间隔密封圈连接该通孔的内周壁,其前端贯穿该通孔61以连接一带动其旋转的把手7。所述把手7包括一把手本体71和一固定套设在把手本体71外的转接件72,该转接件72上设置一定位凹槽721,一定位销731经由一弹簧732设置在所述阀盖6的对应止水档位的位置上,所述定位凹槽721与所述定位销731配合,以实现当把手7通过切换阀杆5带动动片4处于止水档位时的准确定位。此外,所述阀体I的进水口 10连接一进水管101,所述阀体I的预湿润出水口 11连接一预湿润出水管111,所述阀体I的二清洗出水口 12和13分别连接一第一清洗出水管121和一第二清洗出水管131,该第一清洗出水管121连接冲洗盖板的妇洗档位,第二清洗出水管131连接冲洗盖板的臀洗档位。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档位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清洗档位I (妇洗)、第一预湿润档位I1、止水档位II1、第二预湿润档位IV和第二清洗档位V(臀洗),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当把手7位于第一预湿润档位I和第二预湿润档位II时,水流经进水管101从阀体I的进水口 10进入阀体I内,依次流经间隙52、动片4的过水孔41、定片3的第一预湿润通孔32及第二预湿润通孔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路切换控制阀,包括一阀体,其特征在于:该阀体上设有一个进水口、一预湿润出水口和二清洗出水口,该阀体内从后往前依次设置一定片、一动片、一切换阀杆和一用以将上述部件紧密压合的阀盖;定片上沿其周向依次设有第一清洗通孔、第一预湿润通孔、第二预湿润通孔和第二清洗通孔,且第一预湿润通孔和第二预湿润通孔之间的定片的后端面下凹形成一沉台,使得第一预湿润通孔和第二预湿润通孔保持连通;第一清洗通孔和第二清洗通孔分别与阀体上的二清洗出水口相连通,第一预湿润通孔和第二预湿润通孔与阀体的预湿润出水口相连通;动片上设有一过水通孔,定片的前端面的第一预湿润通孔和第二预湿润通孔之间间隔的部分可完全覆盖该过水通孔,以形成止水档位;定片固设在阀体的进水口之后的位置;切换阀杆和动片可转动的设置在阀体内,切换阀杆的后端联动动片,且切换阀杆和动片间具有连通阀体的进水口的间隙;定片和动片端面紧靠;切换阀杆的前端连接一用以带动其旋转的把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桐郑恢兴李肇熹
申请(专利权)人:李飞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