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支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927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2:25
一种帐篷支脚结构,帐篷支架包括至少四支竖杆、由各竖杆支撑的篷顶架以及配合于各竖杆之间的侧支杆组;侧支杆组的交叉杆或侧支杆组的交叉杆与篷顶架是分别通过固定块与滑块配合于竖杆上;其中各竖杆包括顶管、中管及下管,其中中管的上端与顶管的下端连接在一起,中管活动的套置于下管中,顶管与下管为相同管径的管体,在顶管上设有滑块定位机构,在下管上设有定位中管的定位装置。由于较细的中管是设置于竖杆的上部位置,而较粗的下管是设置于竖杆的下部位置,保证帐篷展开后的支撑强度,增加帐篷使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而相同管径的顶管与下管可以满足联动侧支杆组或篷顶架的滑块在竖杆上的顺畅移动,正常实施帐篷展收功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帐篷,特别是指一种帐篷支脚结构
技术介绍
折叠式帐篷因具可展开与收合的功能,故携带及收藏较为方便,不仅是作为野外露营使用的物品,更多是被使用在户外临时场所。目前常见的大型凉亭式帐篷,帐篷支架结构形式多样,其变化主要集中于篷顶支架的变化,其追求的基本要求多是支撑牢固。如图1所示,现有的大型凉亭式帐篷,其中作为支撑篷顶支架的竖杆I’基本都是采用内外套管的伸缩结构,而且此伸缩结构的外套管12’是位于帐篷展开后的上方位置,而内套管11’是位于帐篷展开后的下方位置,如此设置方可保证侧支杆组3’的支撑滑块5’可以顺利的在支杆I’上滑动实现定位与带动侧支杆组3’收折。由于此大型凉亭式帐篷的支撑面积较大,竖杆I’承受较大的支撑力,而较细的内套管11’位于帐篷的底部位置,令整个帐篷具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帐篷竖杆I’底部较细的内套管11’如若遇到侧向外力,其固定支撑的能力必然较粗的外套管弱,因此目前此种竖杆I’的伸缩结构令大型凉亭式帐篷仍存在些许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帐篷支脚结构,其可有效保证帐篷架的收合顺畅,同时提高帐篷竖杆的支撑强度,增加帐篷使用的安全性。为实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帐篷支脚结构,帐篷支架包括至少四支竖杆、由各竖杆支撑的篷顶架以及配合于各竖杆之间的侧支杆组;侧支杆组的交叉杆或侧支杆组的交叉杆与篷顶架是分别通过固定块与滑块配合于竖杆上;其特征在于:各竖杆包括顶管、中管及下管,其中中管的上端与顶管的下端连接在一起,中管活动的套置于下管中,顶管与下管为相同管径的管体,在顶管上设有滑块定位机构,在下管上设有定位中管的定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宽峻
申请(专利权)人:安逸派厦门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