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永胜专利>正文

一种减噪声地埋式垃圾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725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箱装置,具体公开了一种减噪声地埋式垃圾箱。它包括外圈、大盖、小盖和垃圾桶,所述外圈固定在地表,所述垃圾桶安装在所述外圈内掏空的地下,所述大盖扣合在所述垃圾桶上,在所述大盖上开设有垃圾投倒口,所述小盖扣合在所述垃圾投倒口上,在所述大盖的盖合位置设置有减小撞击声音的减震装置,在所述小盖的盖合位置也设置有减小撞击声音的减震装置;在所述大盖上设置有可被脚戳动的凸起装置,所述凸起装置通过一传动装置与所述小盖连接以开启和关闭所述小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现有的地埋式垃圾箱噪声更小,且更加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箱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减噪声地埋式垃圾箱
技术介绍
地埋式垃圾箱是将垃圾箱埋入地下,只有箱盖在地面上,市民扔垃圾的时候只需轻轻踩一下垃圾箱旁的踏板,垃圾箱的盖子会自动弹开,市民可将垃圾扔进去。地埋式垃圾箱的好处是既避免垃圾散落在外面,经过此处的市民也不会闻到垃圾的气味,很环保。地埋式垃圾桶,这种新式的垃圾桶与普通露天垃圾桶大小差不多,但不是传统的塑料材质而是金属,所以经常在大小盖翻扣时发出嘭、嘭、嘭的噪声,尤其是在比较四周比较空旷的小区声音特别大,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这种采用脚踩翻起小盖的结构很不安全,人无意踩上翻盖踩点时,会被翻起的小盖绊倒或者脚踩进投倒口里就更加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噪声很小且更加安全的减噪声地埋式垃圾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种减噪声地埋式垃圾箱,包括外圈、大盖、小盖和垃圾桶,所述外圈固定在地表,所述垃圾桶安装在所述外圈内掏空的地下,所述大盖扣合在所述垃圾桶上,在所述大盖上开设有垃圾投倒口,所述小盖扣合在所述垃圾投倒口上,在所述大盖的盖合位置设置有减小撞击声音的减震装置,在所述小盖的盖合位置也设置有减小撞击声音的减震装置;在所述大盖上设置有可被脚戳动的凸起装置,所述凸起装置通过一传动装置与所述小盖连接以开启和关闭所述小盖。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装置为减震缓冲垫或者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叶轮、第一转轴、两支架板、第一连杆、第一链条、第二连杆、以及限位杆,所述凸起装置为安装在所述叶轮上的叶片;所述两支架板平行竖直安装在所述大盖下方,所述第一转轴横架在两支架板上,所述叶轮套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叶轮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链条上,所述第一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小盖连接,所述限位杆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凸起装置为一水平设置于大盖上的凸块,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三连杆、第二链条、第四连杆、第二转轴、以及限位杆;所述第二转轴水平设置在所述大盖下方,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套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中,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凸块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链条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小盖连接,所述限位杆水平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杆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凸起装置为一水平设置于大盖上的凸块,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轴套、第三转轴、上板、转盘、第三链条、第五连杆、以及限位杆;所述轴套贯穿设置在所述大盖上,所述第三转轴安装在所述轴套内,所述上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转轴的上端,所述凸块连接在所述上板上,所述转盘安装在所述第三转轴的下端,所述第三链条连接在所述转盘和第五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小盖上,所述限位杆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五连杆的上端。进一步的,在所述转盘的一侧还设置有一限位块。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六连杆、第四转轴、第四链条、第七连杆、以及限位杆,所述第六连杆贯穿设置在所述大盖上,所述第六连杆的凸出于所述大盖的部分即为所述凸起装置;所述第四转轴横跨设置在所述大盖下方,所述第六连杆的中部套装在所述第四转轴上,所述第六连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链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链条的另一端与第七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小盖连接,所述限位杆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七连杆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大盖具体与所述外圈通过合页或者轴套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外圈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所述大盖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所述小盖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进一步的,所述垃圾桶和所述小盖数目为两个。本技术使用时,通过脚戳动凸起装置,所述凸起装置通过一传动装置与所述小盖连接以开启和关闭所述小盖,进而改变了传动依靠脚踩方式开启小盖的做法,从而减小了人经过其表面时误踩翻盖点带来的危险,因为人走路一般是踏步而不是戳动。本技术还通过在所述大盖的盖合位置设置有减小撞击声音的减震装置,在所述小盖的盖合位置也设置有减小撞击声音的减震装置,进一步减小本技术扣盖时的噪声。因此,本技术不仅更加安全,而且扣盖时的噪声更小。附图说明 此附图说明所提供的图片用来辅助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1-4的俯视图;图2为实施例1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实施例2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3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4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示:A-地表1、外圈2、大盖21、垃圾投倒口3、垃圾桶4、小盖5、凸起装置6、限位杆7、外箱101、叶轮102、叶片103、支架板104、第一连杆105、第一链条106、第二连杆107、叶片201、凸块202、第三连杆203、第二链条204、第四连杆205、第二转轴301、凸块302、轴套303、第三转轴304、上板305、转盘306、第三链条307、第五连杆401、第六连杆402、第四转轴403、第四链条404、第七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减噪声地埋式垃圾箱,包括外圈1、大盖2、小盖4和垃圾桶3,所述外圈I固定在地表A,所述垃圾桶3安装在所述外圈I内掏空的地下,外箱7就安装在掏空的地的侧壁上或者用砖和水泥砌成的侧壁代替外箱,所述大盖2扣合在所述垃圾桶3上,在所述大盖2上开设有垃圾投倒口 21,所述小盖4扣合在所述垃圾投倒口 21上。其中,大盖2具体与所述外圈I通过合页或者轴套活动连接,以便于打开进行垃圾清理。其中,为了减小噪声,在所述大盖2的盖合位置设置有减小撞击声音的减震装置,在所述小盖4的盖合位置也设置有减小撞击声音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为减震缓冲垫或者密封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减震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减震缓冲胶垫或者密封圈,还包括其他可以用于减小两物体碰撞产生声音的装置,比如海绵、硅胶等等,这些都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安全,在所述大盖2上设置有可被脚戳动的凸起装置5,所述凸起装置5通过一传动装置与所述小盖4连接以开启和关闭所述小盖4,以改变传统的脚踩的方式开启小盖以投倒垃圾,从而使得人经过垃圾箱上部在不注意的情况下,是不容易开启小盖的,进而确保了行人的安全。如图2和3所示,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叶轮101、第一转轴102、两支架板103、第一连杆104、第一链条105、第二连杆106、以及限位杆6,所述凸起装置5为安装在所述叶轮上的叶片107。其中,所述两支架板103平行竖直安装在所述大盖2下方,所述第一转轴102横架在两支架板103上,所述叶轮101套装在所述第一转轴102上,所述第一连杆10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叶轮101上,所述第一连杆10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链条105上,所述第一链条10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10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06的另一端与所述小盖4连接,所述限位杆6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噪声地埋式垃圾箱,包括外圈、大盖、小盖和垃圾桶,所述外圈固定在地表,所述垃圾桶安装在所述外圈内掏空的地下,所述大盖扣合在所述垃圾桶上,在所述大盖上开设有垃圾投倒口,所述小盖扣合在所述垃圾投倒口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盖的盖合位置设置有减小撞击声音的减震装置,在所述小盖的盖合位置也设置有减小撞击声音的减震装置;?在所述大盖上设置有可被脚戳动的凸起装置,所述凸起装置通过一传动装置与所述小盖连接以开启和关闭所述小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杜永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