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桶型环保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1744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垃圾桶技术,特别是一种圆桶型环保垃圾桶,包括外壳和用于收纳垃圾的收纳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筒状,顶部设置有顶盖,收纳桶位于外壳内的下半部,外壳的侧面设置有高于收纳桶的投放口;所述收纳桶的顶面设置有远离所述投放口的掉落口,收纳桶与顶盖之间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扇片,转动轴可带动扇片转动;所述收纳桶顶面、扇片和投放口之间可形成垃圾投放区域,所述掉落口、扇片与外壳侧面之间可形成垃圾掉落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将垃圾进行收纳、隔离,可有效防止拾荒者将桶内垃圾取出造成的二次污染,非常环保;同时,垃圾桶还可设置广告牌,让垃圾投放者在投放垃圾时,能够直接的观看到广告信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垃圾桶技术,特别是一种圆桶型环保垃圾桶
技术介绍
传统的垃圾桶,一般包括有单筒和双筒两种。传统单筒的垃圾桶,就是桶口为敞口设计,垃圾直接从上端投入垃圾桶内,垃圾桶内涉及有单层和双层,单层设计的不便于倾倒垃圾和不便于打扫,双层设计的可以将内部的筒体取出,解决了方便倾倒垃圾和打扫筒体的问题。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201770223U,公开日为2011年3月23日的技术,该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垃圾桶,是将垃圾筒穿在一转轴上,垃圾筒可绕轴转动;且将筒上的穿口斜向下延伸,水平俯角为50度左右,开口长度一直伸向垃圾桶后壁;并在桶的前后加固定挡板,防止晃动。这种结构的垃圾桶,是通过在纵向上旋转筒体方便工作人员倾倒垃圾。双筒结构的一般都是双层设计,外壳和内部两个筒体,分别用于装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但是上述结构的垃圾桶都存在方便拾荒者掏取垃圾桶内的垃圾的问题,很容易造成垃圾的二次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对疾病的传播,对垃圾桶的损坏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圆桶型环保垃圾桶,既方便投扔垃圾,又可以防止拾荒者从垃圾桶内拾取垃圾,既环保又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圆桶型环保垃圾桶,包括外壳和用于收纳垃圾的收纳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筒状,顶部设置有顶盖,收纳桶位于外壳内的下半部,外壳的侧面设置有高于收纳桶的投放口 ;所述收纳桶的顶面设置有远离所述投放口的掉落口,收纳桶与顶盖之间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扇片,转动轴可带动扇片转动;所述收纳桶顶面、扇片和投放口之间可形成垃圾投放区域,所述掉落口、扇片与外壳侧面之间可形成垃圾掉落区域。所述顶盖为可转动式,顶盖转动带动转动轴转动,使得顶盖、转动轴与扇片同步转动。或者,所述顶盖设置有转动把手,通过转动把手带动顶盖、转动轴与扇片同步转动。或者,所述转动轴与设置于顶盖外部的转动把手连接,通过转动把手带动转动轴与扇片同步转动。所述每两个扇片与外壳之间形成的水平截面的面积大于掉落口的面积。或者,所述掉落口面积小于收纳桶顶面面积的一半。所述外壳上还可以设置广告牌。本技术的原理如下:将垃圾从投放口放置到垃圾投放区域,转动顶盖或把手,带动扇片推动投放区域的垃圾移动,当移至垃圾掉落口时,则可以使垃圾从垃圾掉落区域掉落进垃圾收纳桶中,从而完成垃圾的投放、收纳过程,并且中间还有放置拾荒者取出垃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能够有效将垃圾进行收纳、隔离,并防止拾荒者将桶内垃圾取出,从而导致垃圾的二次污染,非常环保;同时,垃圾桶还可作为广告宣传点,让垃圾投放者在投放垃圾时,能够直接的观看到广告信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I转动把手,2顶盖,3投放口,4收纳桶,5掉落口,6扇片,7外壳,8广告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圆桶型环保垃圾桶,包括外壳7和用于收纳垃圾的收纳桶4,所述外壳7呈筒状,顶部设置有顶盖2,收纳桶4位于外壳7内的下半部,外壳7的侧面设置有高于收纳桶4的投放口 3 ;所 述收纳桶4的顶面设置有远离所述投放口 3的掉落口 5,收纳桶4与顶盖2之间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扇片6,转动轴可带动扇片6转动。这里可以设置四个扇片6,每两个扇片6之间的夹角均为直角。所述收纳桶4顶面、每两个扇片6和投放口 3之间可形成垃圾投放区域。所述掉落口 5、扇片6与外壳7侧面之间可形成垃圾掉落区域。所述顶盖2为可转动式,顶盖2转动带动转动轴转动,使得顶盖2、转动轴与扇片6同步转动。或者,所述顶盖2设置有转动把手1,通过转动把手I带动顶盖2、转动轴与扇片6同步转动。或者,所述转动轴与设置于顶盖2外部的转动把手I连接,通过转动把手I带动转动轴与扇片6同步转动。所述每两个扇片6与外壳7之间形成的水平截面的面积大于掉落口 5的面积。或者,所述掉落口 5面积小于收纳桶4顶面面积的一半。所述外壳7上还可以设置广告牌8。将垃圾从投放口 3放置到垃圾投放区域,转动顶盖2或把手1,带动扇片6推动投放区域的垃圾移动,当移至垃圾掉落口 5时,则可以使垃圾从垃圾掉落区域掉落进垃圾收纳桶4中,从而完成垃圾的投放、收纳过程,并且中间还有放置拾荒者取出垃圾。权利要求1.圆桶型环保垃圾桶,包括外壳(7)和用于收纳垃圾的收纳桶(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呈筒状,顶部设置有顶盖(2),收纳桶(4)位于外壳(7)内的下半部,外壳(7)的侧面设置有高于收纳桶(4)的投放口(3);所述收纳桶(4)的顶面设置有远离所述投放口(3)的掉落口( 5 ),收纳桶(4)与顶盖(2 )之间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扇片(6 ),转动轴可带动扇片(6)转动;所述收纳桶(4)顶面、扇片(6)和投放口(3)之间可形成垃圾投放区域,所述掉落口(5)、扇片(6)与外壳(7)侧面之间可形成垃圾掉落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桶型环保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为可转动式,顶盖(2 )转动带动转动轴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桶型环保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设置有转动把手(I ),转动把手(1)转动带动顶盖(2)、转动轴与扇片(6)冋步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桶型环保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与设置于顶盖(2)外部的转动把手(1)连接,转动把手(I)转动带动转动轴与扇片(6)同步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圆桶型环保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两个扇片(6)与外壳(7)之间形成的水平截面的面积大于掉落口(5)的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圆桶型环保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掉落口(5)面积小于收纳桶(4)顶面面积的一半。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圆桶型环保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上还设置有广告 牌(8)。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环保垃圾桶技术,特别是一种圆桶型环保垃圾桶,包括外壳和用于收纳垃圾的收纳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筒状,顶部设置有顶盖,收纳桶位于外壳内的下半部,外壳的侧面设置有高于收纳桶的投放口;所述收纳桶的顶面设置有远离所述投放口的掉落口,收纳桶与顶盖之间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扇片,转动轴可带动扇片转动;所述收纳桶顶面、扇片和投放口之间可形成垃圾投放区域,所述掉落口、扇片与外壳侧面之间可形成垃圾掉落区域;本技术能够有效将垃圾进行收纳、隔离,可有效防止拾荒者将桶内垃圾取出造成的二次污染,非常环保;同时,垃圾桶还可设置广告牌,让垃圾投放者在投放垃圾时,能够直接的观看到广告信息。文档编号B65F1/00GK203094882SQ20132009419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专利技术者黄武 申请人:成都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圆桶型环保垃圾桶,包括外壳(7)和用于收纳垃圾的收纳桶(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呈筒状,顶部设置有顶盖(2),收纳桶(4)位于外壳(7)内的下半部,外壳(7)的侧面设置有高于收纳桶(4)的投放口(3);所述收纳桶(4)的顶面设置有远离所述投放口(3)的掉落口(5),收纳桶(4)与顶盖(2)之间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扇片(6),转动轴可带动扇片(6)转动;所述收纳桶(4)顶面、扇片(6)和投放口(3)之间可形成垃圾投放区域,所述掉落口(5)、扇片(6)与外壳(7)侧面之间可形成垃圾掉落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