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包括垃圾箱和容置垃圾箱的坑槽,坑槽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污水的污水池,以及连通污水池和坑槽外部排水通道的排水沟;垃圾箱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坑槽的污水池的导水通道。垃圾箱升起或落入到坑槽内,为了避免长期的垃圾堆积,或者雨水等问题导致的垃圾箱内污水的沉积,在坑槽的底部设置污水池,污水池通过排水沟连通至沟槽的外部,从而可将沟槽内的污水引出到其外部,避免污水在坑槽内沉积造成的垃圾箱腐烂等问题。为保证垃圾箱内污水顺利排出,垃圾箱的底部设置连通污水池的导水通道,进一步保证污水的顺利排出,进而提高垃圾箱清理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垃圾箱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
技术介绍
地埋式垃圾箱是将垃圾箱埋入地下,只有箱盖在地面上,市民扔垃圾的时候只需轻轻踩一下垃圾箱旁的踏板,垃圾箱的盖子会自动打开,市民可将垃圾扔进去。地埋式垃圾箱由垃圾箱、升降支架、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构成。垃圾箱和升降支架等置于地下坑槽内,垃圾箱的顶部开有翻板式垃圾投入口。袋装垃圾或小车转运垃圾都可从投入口投进垃圾箱内。在垃圾箱内安装有由液压缸驱动的推板机构,垃圾装满后或达到设定的垃圾投入次数后,推板机构会自动启动,将垃圾压缩到设定位置并自动返回,让出空间再装垃圾,如此反复。同时在垃圾压缩的过程中,垃圾中的污水会直接排入到污水管中。垃圾清运时,在液压缸的驱动下,垃圾箱自动升出地面与转运汽车对接,操作推板机构可将垃圾推装入汽车货箱中,整个工作过程可用有线摇控器来操纵完成。现有的垃圾箱箱门开启结构不利于垃圾箱内垃圾的排出,造成地埋式垃圾箱的清理不便,对垃圾的清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如何提高地埋式垃圾箱的清理便利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以实现提高地埋式垃圾箱的清理便利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包括垃圾箱和容置所述垃圾箱的坑槽,所述坑槽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污水的污水池,以及连通所述污水池和所述坑槽外部排水通道的排水沟;所述垃圾箱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坑槽的污水池的导水通道。优选地,在上述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中,所述排水沟内设置有对所述污水池内的污水进行抽送的抽水泵。优选地,在上述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中,所述坑槽底部由其边缘至所述污水池坡道布置。优选地,在上述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中,所述坑槽的底壁上开设有多条连通至所述污水池的导水沟槽。本技术提供的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包括垃圾箱和容置垃圾箱的坑槽,坑槽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污水的污水池,以及连通污水池和坑槽外部排水通道的排水沟;垃圾箱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坑槽的污水池的导水通道。垃圾箱升起或落入到坑槽内,为了避免长期的垃圾堆积,或者雨水等问题导致的垃圾箱内污水的沉积,在坑槽的底部设置污水池,污水池通过排水沟连通至沟槽的外部,从而可将沟槽内的污水引出到其外部,避免污水在坑槽内沉积造成的垃圾箱腐烂等问题。为保证垃圾箱内污水顺利排出,垃圾箱的底部设置连通污水池的导水通道,进一步保证污水的顺利排出,进而提高垃圾箱清理的便利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提高了地埋式垃圾箱的清理便利性。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包括垃圾箱1和容置垃圾箱的坑槽2,坑槽2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污水的污水池3,以及连通污水池3和坑槽2外部排水通道的排水沟4;垃圾箱1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坑槽2的污水池3的导水通道。垃圾箱1升起或落入到坑槽2内,为了避免长期的垃圾堆积,或者雨水等问题导致的垃圾箱内污水的沉积,在坑槽2的底部设置污水池3,污水池3通过排水沟4连通至坑槽2的外部,从而可将坑槽2内的污水引出到其外部,避免污水在坑槽2内沉积造成的垃圾箱1腐烂等问题。为保证垃圾箱内污水顺利排出,垃圾箱1的底部设置连通污水池3的导水通道,进一步保证污水的顺利排出,进而提高垃圾箱清理的便利性。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排水沟4内设置有对污水池内的污水进行抽送的抽水泵。污水池3内的污水由排水沟4排出到坑槽2的外部,通过在排水沟4内设置抽水泵,提高污水池内污水的排出效率。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坑槽2底部由其边缘至污水池坡道布置。将坑槽2的底部设置为坡道结构,坡道由坑槽2的边缘向污水池逐步倾斜,从而使得坑槽内的污水顺利的流入到污水池内,便于垃圾箱内污水的处理。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坑槽2的底壁上开设有多条连通至污水池的导水沟槽。为保证坑槽2内污水顺利的流入污水池3内,可在坑槽2的底部开设多条导水沟槽,导水沟槽将坑槽底部各个位置的污水引入到污水池内,便于污水的处理。排水沟与外部的污水沟连通,利用污水沟实现对垃圾箱坑槽内污水的处理。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包括垃圾箱和容置所述垃圾箱的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坑槽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污水的污水池,以及连通所述污水池和所述坑槽外部排水通道的排水沟;所述垃圾箱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坑槽的污水池的导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包括垃圾箱和容置所述垃圾箱的坑槽,
其特征在于,所述坑槽的底部设置有收集污水的污水池,以及连通所述污水
池和所述坑槽外部排水通道的排水沟;所述垃圾箱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所述
坑槽的污水池的导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垃圾箱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良,刘学臻,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泓江美欣环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