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护理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284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理椅,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护理病人或老人的多功能护理椅,包括底盘和乘坐部件,所述乘坐部件由椅座、椅背和扶手组成,其特点是:所述护理椅还包括竖立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支撑架,所述乘坐部件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护理椅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乘坐部件滑动的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机构,实现在升降过程中改变椅座的高度同时改变所述椅座的角度,以改变坐姿,并在各辅助功能协调下符合不同的使用需求,可让病人或老人直接坐在椅子上如厕或洗浴,改变所述椅座的高度,对病人或老人进行全方位的清洗,同时可作常用护理椅使用,方便病人或老人外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护理椅,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护理病人或老人的多功能护理椅
技术介绍
人们在护理病人或老人期间,如厕和洗浴不管是对病人或老人还是对服侍人员来说都是一个问题。目前的护理椅中,也有很多可以用于如厕和洗浴的护理椅,如公开号为CN2778249Y的中国技术专利,包括倚靠背、椅面、椅脚、横档,其特点是,椅面中部设置一开口,开口的前后端置有二块板,开口下部置有横档,横档与椅脚连接,横档上可根据病人或老人需要放一清水盆或贮便器与椅面开口对应,坐好后即可全身用水清洗或方便病人或老人如侧需求,另可拿走开口处二块板清洗下身。这种设计的护理椅虽然满足了病人或老人如厕和洗浴的需求,但是病人或老人固定一个坐姿和固定一个高度如厕或洗浴,这对病人或老人和服侍人员来说都是及不方便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护理椅。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护理椅,包括底盘和乘坐部件,所述乘坐部件由椅座、椅背和扶手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椅还包括竖立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支撑架,所述乘坐部件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护理椅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乘坐部件滑动的电机。所述椅背 上固定设置有壳体且所述壳体位于所述椅背后面,在所述壳体内固定设置有滑轮,所述支撑架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滑轮配合且滑动连接,所述滑轮带动所述壳体和所述乘坐部件一起沿所述支撑架上下滑动。所述支撑架是位于所述底盘后端部的两侧且相对称的弧形支撑杆。所述椅座的前端设置有能够相对所述椅座转动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部连接有小腿支撑板,在所述椅座的前端部上固定设置有转轴且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小腿支撑板具有二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所述小腿支撑板位于所述椅座侧面,此时所述小腿支撑板处于非工作状态;第二工作位置是所述小腿支撑板位于所述椅座前面,此时所述小腿支撑板处于工作状态。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凸块,所述支架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锁定和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锁定分别对应所述小腿支撑板的第一工作位置和所述小腿支撑板的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让所述凸块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相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且是以转动轴心线为中心线形成的圆弧形滑槽,所述圆弧形滑槽设置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都浅的深度。所述支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锁定或使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二凹槽锁定的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转轴和所述支架的另一端部相抵触。所述小腿支撑板与所述支架的一端部通过铰链相铰接。所述椅座开设有方便口。所述底盘下方固定设置有脚轮。所述底盘的前端部设置有相对所述底盘转动的踏板。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滑轮沿所述支撑架做上下滑动,所述滑轮带动所述壳体和所述乘坐部件沿所述支撑架做上下滑动,改变所述椅座的高度,同时改变了所述椅座的角度,从而改变了坐姿。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之一;图2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使用状态之二);图3本技术的支架与转轴连接关系放大后剖视图;图4本技术的转轴的立体图;图5本技术的支架的俯视立体图;图6本技术的支架的另一端部的主视剖视图;图中:1、支撑架;2、底盘;3、电机;4、椅座;5、椅背;6、扶手;7、壳体;8、踏板;9、转轴;91、凸块;10、支架;101、第一凹槽,102、第二凹槽;103、滑槽;11、小腿支撑板;12、铰链;13、滑轮;14、弹簧;15、脚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所示的多功能护理椅,包括底盘2、由椅座4、椅背5、扶手6组成的乘坐部件及电机3,椅座4开设有方便口,底盘2的下方固定设置有脚轮15,底盘2的前端部设置有相对底盘2转动的踏板8,底盘2的后端部竖立地固定设置支撑架1,支撑架I是位于底盘2后端部的两侧且相对称的弧形支撑杆。椅背5上固定设置有壳体7且壳体7位于椅背5后面,在壳体7内固定设置有能够与支撑架I配合的滑轮13,支撑架I穿过壳体7与滑轮13配合且滑动连接,电机3驱动滑轮13上下滑动,滑轮13带动壳体7和乘坐部件一起沿支撑架I上下滑动,椅座4的前端设置有能够相对椅座4转动的支架10,支架10的一端部通过铰链12相铰接有小腿支撑板11,在椅座4的前端部上固定设置有转轴9且转轴9与支架10的另一端部相转动连接,小腿支撑板11具有二个工作位置,第一工作位置是小腿支撑板11位于椅座4侧面,此时小腿支撑板11处于非工作状态;第二个工作位置是小腿支撑板11位于椅座4前面,此时小腿支撑板11处于工作状态。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转轴9上固定设置有凸块91,在支架10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相连通且是以转动轴心线为中心线形成的圆弧形滑槽103,圆弧形滑槽103设置比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都浅的深度,凸块91与第一凹槽101或凸块91与第二凹槽102相配合且凸块91可在圆弧形滑槽103内滑动,转轴9中部的直径小于两端的直径,支架10的另一端部和转轴9之间设置有弹簧14,弹簧14套设于转轴9中部且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转轴9和支架10的另一端部相抵触,弹簧14弹力的作用使得凸块91与第一凹槽101配合且锁定或凸块91与第二凹槽102配合且锁定,凸块91与第一凹槽101锁定或凸块91与第二凹槽102锁定分别对应小腿支撑板11的第一工作位置和小腿支撑板11的第二工作位置。小腿支撑板11的工作位置的转变过程:小腿支撑板11位于椅座4侧面时,小腿支撑板11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凸块91与第一凹槽101配合且锁定,当对支架10施加外力,将支架10往上推,弹簧14受到压缩,支架10沿转轴9的轴心线轴向往上运动,此时凸块91脱离第一凹槽101,然后旋转支架10,凸块91沿滑槽103滑动到第二凹槽102且与第二凹槽102配合,在弹簧14的作用下,凸块91与第二凹槽102锁定,支架10固定住,小腿支撑板11被支架10带到了椅座4的前面,小腿支撑板11处于工作状态,实现小腿支撑功能。本技术的具体使用,如护理病人或老人需要洗浴时,如图1、图2所示,可以直接推着护理椅到浴室或者直接在椅座4下面放贮水盆,不需将被服侍人员从护理椅上挪到其他的地方,直接在护理椅上对被护理人员进行清洗,在清洗过程中,可以开启电机3,驱动乘坐部件沿竖立的支撑架I上下滑动,由图1中所示的高度滑动到图2中所示的高度,方便服侍人员对被服侍人员进行不同部位的清洗。同时,椅座4在不同的高度时椅座4的角度也发生了改变,以使被服侍人员的坐姿也得到了改变,这样被服侍人员就不会因为一个姿势坐久了而不舒服,即方便了服侍人员的护理工作,也让被服侍人员更加舒适。另一方面,由于小腿支撑板11的设置,服侍人员或被服侍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或不使用小腿支撑板11,小腿支撑板11位于如图1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护理椅,包括底盘(2)和乘坐部件,所述乘坐部件由椅座(4)、椅背(5)和扶手(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椅还包括竖立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底盘(2)上的支撑架(1),所述乘坐部件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护理椅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乘坐部件滑动的电机(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忠张小龙洪道德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康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