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世智专利>正文

简易更换套筒接头之多功能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203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简易更换套筒接头之多功能棘轮扳手,主要由一P型扳手的中空管体及前端所连设的圆环套头组成;其中空管体顶部装设一弹簧圈、嵌栓,而嵌栓乃制成横向齿状之圆弧表面,得配合圆环套头内所装设之棘轮套筒,由上、下两缘端部制成的凸环配合一弹圈笋片,使其装套在环圆套头之圆凹槽道内,使棘轮套筒与嵌栓啮扣后,再配合螺栓接头中间周缘部制有的压缩接榫钢珠或一环绕凹道的O形环嵌合于棘轮套筒中,从而具有快速更换螺栓接头及组装简易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简易更换套筒接头之多功能棘轮扳手,主要系由一P型状扳手的中空管体及前端的连设的圆环套头组成;其中空管体顶部并装设一弹簧圈、嵌栓,而嵌栓乃制成横向齿状之圆弧表面;得配合圆环套头内所装设之棘齿轮套筒,并由一弹圈笋的配合两上、下缘端部凸环,俾以顺利装套在圆环套头之圆凹槽道内紧扣嵌入,终使棘齿轮套筒与嵌栓呈相缘啮扣后,得配合螺栓接头中间周缘部压缩接榫钢珠设备或是一环绕凹道暨装置O形环的贴触嵌合于棘齿轮套筒中,俾以提供达成快速更换螺栓接头之组装简易、便利实用性。习用之快速扭力扳手,如图1所示:系由一把手A的顶段制成倒葫芦型之凸槽A1、以提供一其侧中央有一凸块B1之齿轮B,并配合一棘轮C的位置于另一倒葫芦型凹槽A12内,且底部周缘中央并设有一圆槽孔A2藉此顺利控制棘轮C呈变换方向之一弹簧圈D及一钢珠E套置定位,终末再以两螺栓F锁固一定位盖板G,俾使该齿轮B暨棘轮C予以确实套置在把手A顶段之倒葫芦型凹槽A11、A12中组成;同时棘轮C并有一微凸于把手A外之凸缘块C1,以利方便扭力扳手作用拆卸或装配时的使用变换方向操作控制。然而,此以上之结构乃必需藉由多道制造工序加工,并且欲将齿轮、棘轮、弹簧暨钢珠等装置于把手顶段的倒葫芦型凹槽过程中更为复杂、难以达成;尤其是棘轮作成变换操作时,系藉由该把手中央圆槽孔之弹簧弹力而使钢珠恰好嵌置于棘轮底端之左(右)侧齿隙定位,方得达成紧旋螺栓固定或松退取下作用,在真实操作上即-->有发生空转之情况,故不十分合用。而另一项复式棘轮扳手的构造(如图2所示),乃藉由一把手H柄部前端有一内凹成型之壳体H1空间,使其可予容纳一棘轮K及一卡笋L置入,并由该棘轮K随予转动的套筒顶柱M两端呈为独立之元件,再使配合该棘轮K内孔环壁具有的栓键导槽K1,俾予使该套筒顶柱M中央凸起之栓键M1直接套入嵌合,最后得由把手H壳体H1两端阶状孔缘H11,由一中央部位具有相对突出顶面的上、下垫片11、12插以螺柱J后覆盖并锁固成一体组合;俾以利用不同大小之顶柱M安排而突出于扳手一侧,以接设不同之螺栓套筒运用。虽如此结构已为大举简化各元件节省,若一旦遇其恰好无法适用该尺寸时(诸如转换为1″、3/4″、5/8″、1/2″、3/8″、1/4″、1/8″等各种范围),则得必需将上、下垫片11、12重新拆解分离,再更换另一适用一套筒顶柱M置入螺合;如此,在变更套筒使用效果上,不仅要小心翼翼地一一分解而显得相当麻烦琐碎,且所花时间多,实不甚符合经济、便利等实效要求。有鉴以上两者结构所造成之问题,本专利技术人深入研究收集该项缺点,并从事多年之制作经验累积,是而提出本技术之内容,并爰以提出技术专利的申请。其中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更换套筒接头之多功能棘轮扳手;藉由一呈P型状扳手的中空管体内及前端所连设的一圆环套头,使其分别装设一弹簧圈、嵌栓及棘齿轮套筒,造成棘齿轮套筒外周环齿与嵌栓制成的齿隙相缘啮持,再由棘齿轮套筒中央的齿键槽空间装置一大小不同凸块之螺栓接头配合;遂得以经由螺栓接头的凸块吻合各种大小不同之螺栓套筒,俾以构成扳转旋紧、松退作用,终至成为一快速更换螺栓接头之简易、便利及组装容易的实用性。本技术之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更换套筒接头之多功能棘轮扳手;其中,置于扳手中空管体内的嵌栓,为一圆柱短杆的形成两-->端顺沿之圆弧表面,并有数横向齿纹状制设,裨与棘齿轮套筒相啮卡制而局限为一单方向性移动,遂利转控压缩之顺利扳动,以达到简化配件之顺畅、简易操作。本技术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更换套筒接头之多功能棘轮扳手;其中,棘齿轮套筒系于外周缘制有环列齿状、并于上、下两缘端部制成突出之凸环,遂予配合一弹圈笋片的装套在环圆套头中之圆凹槽道内呈微张而扣套嵌入,俾以达成稳定嵌扣定位效果。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更换套筒接头之多功能棘轮扳手;其中,螺栓接头之中间周缘部上得制成两相对之接榫钢珠设置或制成一环绕凹道、并装有一O形环形成,俾以藉由其中一项制成后的套入棘齿轮套筒后贴触,得使消除于配套时之过于松动打空磨损情形,以助两者之紧缘嵌合提升。本技术之进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更换套筒接头之多功能棘轮扳手;其中,并得运用棘齿轮套筒与螺栓套筒所套置的接面缘予以紧贴相靠,裨以加强螺栓接头之吻合度,亦防制螺栓接头不致外受螺栓套筒压推施力而掉落。现就本技术之结构特征暨操作等项,以配合附图说明之方式,详列记述于后。其中,说明所引述附图,分别系指:图1系习用扳手之结构立体图。图2系另一习用扳手之结构立体图。图3系本技术结构之立体分解图。图4系本技术结构之组合立体图。图5系本技术组合配置之局部剖析图。图6系本技术实施之操作示意图。图7系本技术反相向操作之操作示意图。图8系本技术再一操作实施之操作示意图。-->图9系本技术螺栓接头之另一结构图。首先,请参阅图3及图4之说明所示:一种简易更换套筒接头之多功能棘轮扳手,主要是由一呈P型状扳手的中空管体1及前端位置11上所连设的圆环套头2所组成;它们分别包含有:一中空管体1,于前端位置11的内缘孔径中装设有一弹簧圈3、嵌栓4,而该嵌栓4系制成圆柱状之短杆,并制成两端顺沿之圆弧表面,且该圆弧表面上有数条横向齿纹41,使其与棘齿轮套筒5相啮卡制后而予局制吻合,不致造成松脱滑落之虞;而套持的圆环套头2,乃于顶部制有一道内圆凹槽道21及于靠近中空管体1位置中开挖一缺口22、暨中间的环圆底面23,遂使配合棘齿轮套筒5的装设套入;而棘齿轮套筒5结构,系制成外周环列之齿纹51及一弹圈笋片5A所组成,并藉由上、下两缘端部的突出凸环52、53形成,且弹圈笋片5A乃放置于棘齿轮套筒5凸环52、齿纹51之间槽,以装置于环圆套头2圆凹槽道21、中间环圆底面23,得藉弹圈笋片5A微微绷开扩张而处于棘齿轮套筒5凸环52及圆凹槽道21之间,遂以紧扣棘齿轮套筒5的位置于环圆套头2内定位(如图5之装配形态);再棘齿轮套筒5的中空齿键槽54,得配合螺栓接头6的栓套置入,并螺栓接头6中间周缘部61,乃设有可压缩滑动的接榫钢珠611,俾以嵌入在棘齿轮套筒5内中间所设之环凹道55接置稳定,而下端则呈各种不同之凸块62。以上之各部逐一经由环圆套头2的配合棘齿轮套筒5、螺栓接头6,并配合中空管体1的弹簧圈3、嵌栓4,使其藉由环圆套头2之缺口22致使环列齿纹51与嵌栓4弧圆表面的齿纹41成为相啮卡制定位局制,遂可使其利用螺栓接头6下端不同尺寸之凸块62,而予接套螺栓套筒N的紧缘棘齿轮套筒5端面部56贴滞接触,俾以构成套贴成旋转固定或松退取下(如图6、7);同时,由于该嵌栓4齿纹41乃受棘齿轮套筒5齿纹51顺时针方向之带动,致而嵌栓4遂而往弹簧圈3位置移动压挤,终-->至造成两齿纹呈松脱分离成为空转状态;再,其棘齿轮套筒5与终末挡止之嵌栓4齿纹41乃得由弹簧圈3之弹性回复力,并配合棘齿轮套筒5之齿纹51反向旋转,而使嵌栓4齿纹41又再度地相互啮咬贴靠(如图5所示);更且,由于该嵌栓4乃制成微微弯曲之弧圆表面状,而致使嵌栓4不致受棘齿轮套筒5的逆时针转动而朝前端位置11掉落,遂而形成单一方向性的限制旋扳作动。然而,欲其将反旋转方向作动实施,只须将该扳手呈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更换套筒接头之多功能棘轮扳手,特征是:一中空管体,于前端中连结一环圆套头,并提供持握扳转操作运动;一弹簧圈,装置于中空管体前端内缘孔径中,以利嵌栓呈适度的移动弹复作用;一嵌栓,制有数横向齿纹状之弧圆表面,裨与棘齿轮套筒相 啮卡制后呈局制吻合;一环圆套头,于顶部制有一内圆凹槽道及于靠近中空管体位置中开挖一缺口、*中间的环圆底面,遂使配合棘齿轮套筒装设套入;一棘齿轮套筒,由外周缘制有环列齿状、并于上、下两缘端部制成突出之凸环,遂予配合一弹圈笋片的装套于环 圆套头圆凹槽道及中间环圆底面,且内缘并有一环凹道供螺栓接头接榫钢珠置入;一螺栓接头,于顶部上制成两相对的接榫钢珠设置,俾以嵌入在棘齿轮套筒内中间制设之环凹道接置稳定,而下端中则呈各种不同之凸块;藉由各配件之逐一组合,达成快速更换螺栓 接头之简易、便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更换套筒接头之多功能棘轮扳手,特征是:一中空管体,于前端中连结一环圆套头,并提供持握扳转操作运动;一弹簧圈,装置于中空管体前端内缘孔径中,以利嵌栓呈适度的移动弹复作用;一嵌栓,制有数横向齿纹状之弧圆表面,裨与棘齿轮套筒相啮卡制后呈局制吻合;一环圆套头,于顶部制有一内圆凹槽道及于靠近中空管体位置中开挖一缺口、暨中间的环圆底面,遂使配合棘齿轮套筒装设套入;一棘齿轮套筒,由外周缘制有环列齿状、并于上、下两缘端部制成突出之凸环,遂予配合一弹圈笋片的装套于环圆套头圆凹槽道及中间环圆底面,且内缘并有一环凹道供螺栓接头接榫钢珠置入;一螺栓接头,于顶部上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世智
申请(专利权)人:林世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