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庆梁专利>正文

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746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小型螺栓松紧设备,其特点是利用小型汽油发动机(1)、行星轮系变速箱(2)、旋转方向转换器(3)、冲击式加力器(6)、输出轴离合器(7)、套筒头(8)和操作扶手(9)组成可独立工作的螺栓松紧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作业速度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特点,非常适用于无电源地点尤其是铁道线路轨枕、岔枕、钢轨接头螺栓的松紧作业,与其它各型螺栓松紧设备配合,全面实现规定范围内螺栓松紧的快速作业。(*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是一种小型、轻便的螺栓松紧设备,适用于非防爆条件下规定规格范围内螺栓的松紧工作,尤其适用于铁路部门对各型钢轨接头螺栓和混凝土轨枕螺栓的松紧作业。
技术介绍
螺栓是一种用途极其广泛的标准件,凡使用螺栓的地方均需要对螺栓进行松紧作业。对螺栓松紧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各种手动扳手,电动扳手和气动扳手。在无电源地点,一般使用手动扳手对螺栓进行松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无电源条件下需要大量松紧螺栓或需要快速松紧螺栓的场所而设计的一种小型、轻便螺栓松紧设备,实现螺栓松紧作业的机械化。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是由汽油发动机,行星轮系变速箱,旋转方向转换器,冲击式加力器,输出轴离合器,套筒头,操作手把,扭矩电气控制组件等部件组成的整体。本技术基本构成为汽油发动机安装在行星轮系变速箱体上端,行星轮系变速箱体内有一级行星轮系减速,行星轮系变速箱体下端安装旋转方向转换器,旋转方向转换器通过带扶手安装孔的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与冲击式加力器连接。冲击式加力器与套筒头连接的输出轴为两节设计,在两节的连接处设有输出轴离合器,套筒头与输出轴离合器连接,操作手把安装在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结构简图。图2是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行星轮系变速箱、旋转方向转换器与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结构简图。图3是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旋转方向转换器换向啮合齿部分简图。图4是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侧视图。-->图5是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俯视图。图6是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冲击式加力器与套筒头输出轴离合器结构简图。图中:1.汽油发动机,2.行星轮系变速箱,3.旋转方向转换器,4.换向操作手柄,5.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6.冲击式加力器,7.输出轴离合器,8.套筒头,9.操作扶手,10.扭矩控制器,11.行星轮系架定位套,12.行星轮系变速太阳轮,13.行星轮系变速内齿轮,14.行星轮系变速行星轮,15.行星轮系架,16.上换向体座,17.上换向锥齿轮,18.换向拨杆轴套,19.换向拨杆,20换向拨轮,21换向体,22下换向锥齿轮,23下换向体座,24换向输出轴轴承座,25换向输出轴承,26辅助换向轴承,27冲击驱动轴定位套,28花键输出轴,29过渡锥齿轮,30过渡锥齿轮支撑轴承,31上换向体座支撑轴承,32发动机离合器座,33发动机离合器输出轴,34主动冲击体,35被动冲击体,36套筒头驱动输出轴,37输出轴离合器定位套,38输出轴离合器分离弹簧,39冲击次数检测传感器,40冲击驱动轴,41冲击弹簧。具体实施方式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行星轮系变速箱(2)外形为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心结构,上端与汽油发动机离合器座(32)连接,行星轮系变速太阳轮(12)安装在发动机离合器输出轴(33)上。行星轮系变速太阳轮(12),行星轮系变速内齿轮(13),行星轮系变速行星轮(14),行星轮系架(15)共同组成行星轮系变速箱(2)内的减速机构。行星轮系架(15)上端有与行星轮系架定位套(11)内孔相配合的定位台,下端有与上换向体座(16)连接的花键轴,并通过该花键轴与上换向体座(16)连接,组成动力传递连接副,行星轮系架(15)上端由行星轮系架定位套(11)实现轴向与径向定位。上换向体座(16)轴心为内花键结构,接受由行星轮系架(15)传递的动力,上换向体座(16)上端为上换向体座支撑轴承(31)的轴承台,安装在上换向体座支撑轴承(31)的内孔上,上换向体座(16)下端外圆为带定位台的螺纹结构,与上换向锥齿轮(17)内孔螺纹组成螺纹连接副,上换向体座(16)下端面为数量不大于三个,由平面和斜面组合而-->成的,可实现与发动机(1)旋转方向相啮合的齿型结构。上换向锥齿轮(17)与下换向锥齿轮(22)均为内孔为螺纹结构的弧形齿结构锥齿轮,过渡锥齿轮(29)同样为弧形齿结构锥齿轮,分别与上换向锥齿轮(17)与下换向锥齿轮(22)啮合,将上换向锥齿轮(17)的旋转动力传递给下换向锥齿轮(22),并使下换向锥齿轮(22)的旋转方向与上换向锥齿轮(17)的旋转方向相反,过渡锥齿轮(29)由过渡锥齿轮支撑轴承(30)支撑与定位。换向体(21)内孔为花键结构,上下两端面均有与上换向体座(16)下端面数量和齿型相同的齿型结构,外圆中间有可放置换向拨轮(20)的环型槽。下换向体座(23)上端面同样有与上换向体座(16)下端面数量和形状相同的齿型结构,下换向体座(23)上端外圆部分与上换向体座(16)下端外圆部分结构相同,均为带定位台的螺纹结构,该螺纹与下换向锥齿轮(22)内孔螺纹连接组成螺纹连接副,但螺纹旋向上换向体座(16)与上换向锥齿轮(17)组成的螺纹连接副为右旋,下换向锥齿轮(22)与下换向体座(23)组成的螺纹连接副为左旋。下换向体座(23)下端为管状结构,内孔安装辅助换向轴承(26),外圆安装换向输出轴承(25)。换向输出轴轴承座(24)安装在旋转方向转换器(3)内部下端,内孔安装换向输出轴承(25),该结构组成用于解决下换向锥齿轮(22)和下换向体座(23)组件在不传递动力时的空载转动问题。换向拨轮(20)安装在换向拨杆(19)的端部,通过换向拨杆轴套(18)的定位安放在换向体(21)中间的环行槽内,通过安装在旋转方向转换器(3)外部的换向手柄(4)拨动换向体(21)上下滑动,使换向体(21)分别实现与上换向体座(16)和下换向体座(23)齿部分的啮合。花键输出轴(28)为旋转方向转换器(3)的中心轴,上端轴头部分通过上换向体座(16)中心孔实现轴向与径向定位,上端花键部分安装换向体(21),下端轴部由辅助换向轴承(26)通过下换向体座(23)和换向输出轴承(25)实现轴向与径向定位,花键输出轴(28)下端为花键结构,用于将换向后的动力传递给冲击驱动轴(40)。换向体(21)可在花键输出轴(28)上端花键部分上滑动,换向体(21)在换向拨轮(20)的拨动下,向上滑动时换向体(21)上端面齿与上换向体座(16)下端面齿部分啮合,由上换向体座-->(16)驱动换向体(21)带动花键输出轴(28)按照与发动机(1)旋转方向相同的旋向旋转,此种情况下上换向锥齿轮(17)通过过渡锥齿轮(29)带动下换向锥齿轮(22)驱动下换向体座(23)按照与发动机(1)旋转方向相反的旋向空转。换向体(21)向下滑动时,下端面齿与下换向体座(23)上端面齿部分啮合,由下换向体座(23)带动花键输出轴(28)按照与发动机(1)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实现花键输出轴(28)的旋转换向。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5)为两端带操作扶手安装孔的异形体,中间圆部分平面与操作扶手安装孔平面相互垂直,操作扶手安装孔外圆与中间圆部分平面以过渡圆弧过渡,中间圆部分外圆与操作扶手安装平面以过渡圆弧过渡,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5)安装在旋转方向转换器(3)底部,操作扶手(9)安装端安装在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5)两端操作扶手安装孔上。冲击式加力器(6)由冲击弹簧(41),冲击驱动轴(40),主动冲击体(34),被动冲击体(35)组成,由冲击驱动轴(40)带动主动冲击体(34)沿冲击驱动轴(40)轴向运动,在冲击弹簧(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无电源地点使用的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主要有小型汽油发动机(1)、行星轮系变速箱(2)、旋转方向转换器(3)、换向手柄(4)、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5)、冲击式加力器(6)、输出轴离合器(7)、套筒头(8)、操作扶手(9)、电磁式冲击次数检测传感器(39)和扭矩控制盒(10)组成,其特征在于汽油发动机(1)与行星轮系变速箱(2)联结,行星轮系变速箱(2)与旋转方向转换器(3)外壳是一个整体,上端安装行星齿轮变速部分,下端安装旋转方向转换部分,行星轮系变速箱(2)与旋转方向转换器(3)为同轴心结构,旋转动力经行星轮系变速箱(2)减速后传递给旋转方向转换器(3),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5)安装在旋转方向转换器(3)与冲击式加力器(6)之间,将二者连接成一个整体,操作扶手(9)安装在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5)两端的安装孔上,冲击式加力器(6)与输出轴离合器(7)安装在同一个壳体内,套筒头(8)安装在套筒头驱动输出轴(36)上,冲击次数检测传感器(39)铁心为永磁磁钢,磁钢外部绕有线圈的电磁式结构,安装在冲击式加力器(6)主动冲击体(34)的上方,扭矩控制盒为单片机控制电路,用于分析处理电磁式冲击次数检测传感器(39)提供的主动冲击体(34)冲击次数信号,计算并显示扭矩数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无电源地点使用的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主要有小型汽油发动机(1)、行星轮系变速箱(2)、旋转方向转换器(3)、换向手柄(4)、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5)、冲击式加力器(6)、输出轴离合器(7)、套筒头(8)、操作扶手(9)、电磁式冲击次数检测传感器(39)和扭矩控制盒(10)组成,其特征在于汽油发动机(1)与行星轮系变速箱(2)联结,行星轮系变速箱(2)与旋转方向转换器(3)外壳是一个整体,上端安装行星齿轮变速部分,下端安装旋转方向转换部分,行星轮系变速箱(2)与旋转方向转换器(3)为同轴心结构,旋转动力经行星轮系变速箱(2)减速后传递给旋转方向转换器(3),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5)安装在旋转方向转换器(3)与冲击式加力器(6)之间,将二者连接成一个整体,操作扶手(9)安装在旋转方向转换器底座(5)两端的安装孔上,冲击式加力器(6)与输出轴离合器(7)安装在同一个壳体内,套筒头(8)安装在套筒头驱动输出轴(36)上,冲击次数检测传感器(39)铁心为永磁磁钢,磁钢外部绕有线圈的电磁式结构,安装在冲击式加力器(6)主动冲击体(34)的上方,扭矩控制盒为单片机控制电路,用于分析处理电磁式冲击次数检测传感器(39)提供的主动冲击体(34)冲击次数信号,计算并显示扭矩数值。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其特征在于减速部分使用行星轮系变速箱(2)减速,行星轮系架(15)上端外圆为光轴结构,下端外圆为外花键结构,上端由行星轮系架定位套(11)进行轴向与径向定位,下端与中心孔为内花键结构的上换向体座(16)组成花键连接副。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手提式内燃螺栓扳手,其特征在于旋转方向转换器(3)中上换向体座(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梁
申请(专利权)人:孟庆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