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圆锥电极电火花铣削加工相对体积损耗比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0648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圆锥电极电火花铣削加工相对体积损耗比测量方法,该方法在建立圆锥端面电极铣削加工模型的基础上,得出相对体积损耗比与其他各参数之间的表达式,通过测量工件加工后的深度Hw以及锥角α,并根据已知的补偿精度le、补偿长度L以及电极直径d,计算出相对体积损耗比;考虑到实际加工深度与理想加工深度存在细微差距,本方法对该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最终得到精确的相对体积损耗比。采用本方法得到的相对体积损耗比与实际值相比非常接近,并且相比现有的测量方法更简单易行、节省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种加工中的电火花加工领域的电火花铣削加工相对体积损耗比的测量方法,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浸在工作液中的两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蚀作用蚀除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又称放电加工或电蚀加工,由于电火花加工是依靠电蚀作用而非机械接触来去除工件材料的,加工中无宏观力,所以无需考虑工具与工件的变形问题。电火花加工可以用于加工任何导电的材料,不论该种导电材料的硬度与强度。近些年来,电火花加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从加工机理、加工策略、电极制备、脉冲电源、控制系统、电极伺服、装置装备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电火花铣削加工是电火花成型加工与电火花线切割相结合的产物。电火花铣削加工是指使用简单圆柱形电极、管型电极使其旋转并进行类似铣削的电火花加工。与传统电火花成型加工对比,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电火花铣削加工可以解决传统成型加工有困难、甚至无法加工的任务,如复杂圆弧直线组成的长且深的窄槽;电火花铣削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复杂形状成型电极而造成的电极损耗不均匀及加工间隙中工作液流场不稳定等问题,并大大简化电极损耗的补偿策略;电极旋转以及相对放电位置的不断改变可以改善放电条件,从而使得加工稳定;传统的成型加工中,随着加工面积的增大,由于电容效应作用,很难获得较高表面质量,电火花铣削可以有效减小电容效应,获得更好表面质量。但是在电火花铣削过程中电极会存在损耗,实验表明电极形状会变为圆锥形;圆锥形电极形成后,轴向损耗仍然存在,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圆锥形电极进行轴向补偿。相对体积损耗比是电极补偿计算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参数,相对体积损耗比的测量是电火花加工中比较困难的问题。通常是先加工一系列的孔,根据孔的直径和深度算出加工体积,然后通·过接触感知法测出电极的损耗长度,获得电极损耗体积,然后求得相对体积损耗比。这种方法费时,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并且只考虑电极轴向损耗没有考虑电极径向损耗,根据孔深度和直径算出加工体积误差比较大。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新的相对体积损耗比测量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克服现有相对体积损耗比测量方法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简单易行,在工件上加工一道简单的浅槽,测量加工稳定后的深度与角度,通过计算得到精确的相对体积损耗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工件上铣削加工并测量加工稳定后的参数。加工稳定是指工作电极形成稳定圆锥面。所述参数包括加工深度和角度,所述角度是指电极锥面与水平面夹角。第二步,计算相对体积损耗比。在计算相对体积损耗比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圆锥电极电火花铣削加工相对体积损耗比计算公式。该公式推导如下:(I)建立圆锥形端面电极铣削加工模型。电火花铣削加工过程中电极会损耗,为研究相对体积损耗比,需要对电极铣削过程进行建模,得到电极损耗体积与工件损耗体积的关系式。加工工件的初始表面表示为方程y=F (X),控制电极理论上按照y=f (X)的轨迹加工,由于存在着电极损耗的缘故,实际加工出的工件表面形状是y=Y(X),X表示加工距离。沿着X轴方向加工距离Ax时,电极加工掉的工件体积为AVw,用如下公式表示Δ Vff=Sff.Δ X ⑴式中Λ Vff——Δ X距离内工件被加工的体积;Sff——电极加工槽的横截面面积;Δχ——电极沿着X轴加工的距离。而电极的损耗体积Λ Ve用如下公式表示AVe=Se.Δ I (2)式中Λ Ve——加工Λ X距离电极损耗的体积;Se——电极的横截面面积;Δ I——电极轴向的损耗长度;加工Λ X距离后电极轴向损耗的长度可用下式表示:.,dY{x).df{x).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圆锥电极的电火花铣削加工相对体积损耗比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工件上铣削加工并测量加工稳定后的参数; 第二步,计算相对体积损耗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圆锥电极的电火花铣削加工相对体积损耗比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所述参数包括加工深度和角度,所述角度是指电极锥面与水平面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圆锥电极的电火花铣削加工相对体积损耗比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对于相对体积损耗比进行修正,计算相对体积损耗比的修正系数k并得到修正后的相对体积损耗比: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该方法在建立圆锥端面电极铣削加工模型的基础上,得出相对体积损耗比与其他各参数之间的表达式,通过测量工件加工后的深度Hw以及锥角α,并根据已知的补偿精度le、补偿长度L以及电极直径d,计算出相对体积损耗比;考虑到实际加工深度与理想加工深度存在细微差距,本方法对该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最终得到精确的相对体积损耗比。采用本方法得到的相对体积损耗比与实际值相比非常接近,并且相比现有的测量方法更简单易行、节省时间。文档编号G01B21/00GK103234497SQ201310153418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裴景玉, 何磊, 金方进, 郑博文, 王志良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圆锥电极的电火花铣削加工相对体积损耗比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工件上铣削加工并测量加工稳定后的参数;?第二步,计算相对体积损耗比,?式中,η为相对体积损耗比、Hw为工件加工的目标深度、α为电极锥面与水平面夹角、le为补偿精度、L为补偿长度、d为电极直径。?FDA00003118337400011.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景玉何磊金方进郑博文王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