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雄传专利>正文

改良结构的具有扭力测定和冲撞螺丝的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433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改良结构的具有扭力测定和冲撞螺丝的扳手,其包括棘轮扳手本体、柄部及设在棘轮扳手本体前端棘轮头部,棘轮头部设枢孔、顶抵部、顶杆、重锤,重锤设凸部、撞击部及杆部,杆部设弹簧,柄部设底块、枢固孔、螺丝孔、容置部、枢杆,弹簧套设在杆部上,重锤和棘轮头部置入柄部的容置部内,棘轮头部枢固在柄部内,重锤撞击部顶抵在棘轮头部,利用环环相扣的原理,重锤解除压制产生的力,撞击在棘轮头部顶抵部,有助于棘轮扳手转动螺丝。(*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结构的具有扭力测定和冲撞螺丝的扳手本技术涉及手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具有扭力测定和冲撞螺丝的扳手。转动螺丝、螺母所用的手工工具,已从单纯的螺丝起子、扳手,发展到可替换工具头及可方便逆转式的棘轮扳手,因为有些较精密的机械,相当注重其螺丝的锁固力,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所以又有人设计出可以调整扭力的棘轮扳手,该扳手包括扳手柄及位于扳手柄一端的棘轮结构,其内部设有一个具有扭距设定装置的中空杆臂,扳手柄插入该中空杆臂内,且扳手柄近棘轮结构处被枢接在中空杆臂一端,当棘轮结构转动时,其内部便会和与其接近的枢接在中空杆臂内的扳手柄相互碰触,在此同时,中空杆臂内的扭距设定装置便会产生作用,其作用依使用者的设定,产生一固定的扭力,由其扭力经由扳手柄而控制棘轮结构对螺丝的锁固松紧程度,这种结构较传统棘轮扳手转动螺丝、螺母的功能,虽有很大提高,使用者在转动螺丝、螺母时,很方便,但是,并不是所有锁固的螺丝都可以其的使用方式而顺利拆卸,比如生锈或长期未拆动过的螺丝,就不能使用该种结构扳手进行拆卸,因为这种螺丝在拆除时,都是将棘轮扳手套在螺丝上,再以重物敲打扳手的柄部,使螺丝产生些微小的振动、移动,以使其随着铁屑脱落而拆除,这时敲打的动作不仅容易损坏螺丝,还容易损坏棘轮扳手,如果找来的梅花扳手比棘轮扳手还要坚固的时候,极易造成螺丝没有转动,而棘轮扳手的扳手柄已经被梅花扳手扳弯、损毁的情况,因此这种结构的棘轮扳手仍不能达到相当实用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具有扭力测定和冲撞螺丝的扳手,使一些相当难以转动,或是根本已经卡死的螺丝的拆卸更为方便,不需要再有辅佐工具,就可顺利转动螺丝,且可避免损坏棘轮扳手。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改良结构的具有扭力测定和冲撞螺丝的扳手,包括棘-->轮扳手本体、柄部及棘轮扳手本体前端设有的棘轮头部,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棘轮头部的适当处分别设有枢孔、顶抵部及顶杆,再设有一重锤,在重锤的两侧分别设有凸部、撞击部及杆部,相对杆部设有一弹簧;所述柄部的后侧螺设有一底块,并在柄部的适当处分别设有枢固孔、螺丝孔及容置部,再设有枢杆;弹簧套设在杆部上,重锤和棘轮头部置入柄部的容置部内,棘轮头部通过枢杆枢固在柄部内,重锤的撞击部顶抵在棘轮头部的顶抵部上。本技术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本技术改良结构的具有扭力测定和冲撞螺丝的扳手,所述棘轮头部可以为一呈θ角倾斜形状。本技术改良结构的具有扭力测定和冲撞螺丝的扳手,通过弹簧弹力,配合重锤撞击棘轮头部的结构,达到棘轮头部具有便于拆卸螺丝的功效,使本技术具有两种工具的功能,可将拆卸螺丝的两个操作动作合并成一个,操作程序更为简便。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结构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组合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凸部与凸杆顶抵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撞击部与顶抵部的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凸杆顶抵凸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撞击部动作及凸杆收缩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改良结构的具有扭力测定和冲撞螺丝的扳手,包括棘轮扳手本体10、柄部13及在棘轮扳手本体10前端设有的棘轮头部11,棘轮头部11的延杆适当处分别设有枢孔111、凹陷的顶抵部112及在顶抵部112一端设有的一顶杆113,再设有一重锤12,在重锤12的一侧设有凸部122,由凸部122再延伸设有撞击部121,并在重锤12的另一侧设有杆部123,另在柄部13的适当处分别设有枢固孔131、螺丝孔132和133,并在柄部13内部挖设有容置部134,相对枢固孔13-->1设有枢杆1311,相对螺丝孔132设有螺丝1321及弹簧1322,另相对螺丝孔133分别设有螺丝1331、弹簧1332及凸杆1333,再设有一弹簧14和底块15。参阅图2、3、4所示,将弹簧14套入重锤12的杆部123上,再将重锤12和棘轮头部11先后置入柄部13的容置部134内,以枢杆1311同时穿过柄部13的枢固孔131及棘轮头部11的枢孔111,予以枢固,并使其重锤12的撞击部121顶抵在棘轮头部11顶抵部112,将底块15螺入柄部13并使底块15压缩弹簧14;将弹簧1322及螺丝1321先后置入并锁固在柄部13的螺丝孔132上,使弹簧1322顶抵在棘轮头部11的两侧,将凸杆1333、弹簧1332先后置入柄部13的螺丝孔133,再以螺丝1331锁固螺丝孔133上,使凸杆1333顶抵在棘轮头部11的顶杆113上(图3、4所示),成为本技术改良结构的具有扭力测定和冲撞螺丝的扳手。参阅图5、图6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棘轮头部11在柄部13的容置部134内,枢杆1311以可活动的方式枢固在柄部13的容置部134内,再在棘轮头部11的两侧分别以弹簧1322顶抵,当使用者将棘轮扳手本体10的棘轮头部11调整为逆时针为松动的状态,且将棘轮扳手本体10往逆时针方向转到底时,其棘轮头部11便会以枢杆1311为圆心,作轻微的顺时针移动,在棘轮头部11移动后,棘轮头部11下侧的弹簧1322受到压迫(图5、6所示),因棘轮头部11的移动,迫使原顶抵在棘轮头部11的顶抵部112中心部位的重锤12间接被棘轮头部11的顶抵部12往右顶抵,以致棘轮头部11的顶杆113会因而顶抵在重锤12的凸部122处,并使凸杆1333恰可顶抵在顶杆113与凸部122之间,使重锤12受到暂时压迫(图5、6所示),在重锤12往右顶抵的同时,弹簧14也受到重锤12的压迫,当弹簧14因棘轮头部11的移动,而被压迫到最极限的时候,弹簧14便会产生反作用力(因为棘轮扳手原本已处于被使用者以逆时针转到底的状态,所以现在使用者要使用扳手10去回转螺丝),而将棘轮头部11往上弹顶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这部分动作如图5、6、7所示),-->在棘轮头部11被往上弹顶的同时,因为凸杆1333位于棘轮头部11的顶杆113及重锤12的凸部122之间,所以棘轮头部11会由原本因为顶杆113受到凸部122顶固的状态,而可让顶杆113顺着凸杆1333的斜面往上滑动,进而解除其原本与凸部122之间的顶固状态,在顶杆113顺着凸杆1333往上滑的同时,也会同时将凸杆1333往上顶,在重锤12解除其棘轮头部11的压制后,使用者欲使用棘轮扳手10转动螺丝之前,重锤12便会因其后端弹簧14的反弹力,而撞击在棘轮头部11的顶抵部112,原本被棘轮头部11所套设的欲转动的螺丝(未编号)也间接受到撞击,使螺丝可更为方便的转动;本技术的棘轮头部11也可如图8所示的略呈一θ角倾斜形状,使重锤12在撞击时,能够产生一犹如顺着螺丝松动方向的撞击力,使重锤12的撞击力达到双倍效果,由于在柄部13的后侧螺设有一用以顶抵弹簧14的底块15,所以弹簧14越往柄部13内部螺入,会造成弹簧14扭力越大,而间接使重锤12的撞击力更大,因此通过底块15在柄部13内位置的调整,达到调整弹簧14的扭力大小及重锤12的撞击力大小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改良结构的具有扭力测定和冲撞螺丝的扳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克服传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结构的具有扭力测定和冲撞螺丝的扳手,包括棘轮扳手本体、柄部及棘轮扳手本体前端设有的棘轮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头部适当处分别设有枢孔、顶抵部及顶杆,再设有一重锤,在重锤的两侧分别设有凸部、撞击部及杆部,相对杆部设有一弹簧;所述柄部的后侧螺设有一底块,并在柄部的适当处分别设有枢固孔、螺丝孔及容置部,再设有枢杆;弹簧套设在杆部上,重锤和棘轮头部置入柄部的容置部内,棘轮头部通过枢杆枢固在柄部内,重锤的撞击部顶抵在棘轮头部的顶抵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结构的具有扭力测定和冲撞螺丝的扳手,包括棘轮扳手本体、柄部及棘轮扳手本体前端设有的棘轮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头部适当处分别设有枢孔、顶抵部及顶杆,再设有一重锤,在重锤的两侧分别设有凸部、撞击部及杆部,相对杆部设有一弹簧;所述柄部的后侧螺设有一底块,并在柄部的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雄传刘国珍
申请(专利权)人:陈雄传刘国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