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人海专利>正文

可快速旋转的调整式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034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可快速旋转的调整式扳手,包括扳手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三夹持部、调整钮、推杆及弹性元件,第一夹持部固接于扳手柄一端,第二夹持部活动配合于扳手柄一侧,第三夹持部活动设置于扳手柄一端,每个夹持部各具有一接触面,三个接触面构成可调整的虎口,第二夹持部一侧与枢设在扳手柄内的调整钮相啮合,固接于第二夹持部一端的推杆活动设置于扳手柄中,弹性元件用以向下推动推杆,该推杆上设置一按钮,便于向上推动推杆;藉此构成一可夹紧螺帽,操作速度快的调整式扳手。(*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快速旋转的调整式扳手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快速旋转的调整式扳手。扳手为一种常见的手工具,可用来转动螺帽等零件,常用的扳手有可调整式扳手(即活动扳手),见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编号:251500、257126、274755、302793、304909、308925、310647、312187、312188、340437等专利。但,一般常用的可调整式扳手,其与螺帽的接触面仅有两面,往往难以夹紧螺帽,需耗费较多的力气,且常会损毁螺帽上的边缘(EDGE),致使螺帽无法使用或无法锁紧(转松)。再者,如图1所示,一般螺帽11a所处的空间狭小,常用的扳手10a要在第一位置A对准螺帽11a后再旋转至第二位置B,然后将整个扳手10a拉出再回到第一位置A重新定位,操作上非常耗费时间。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旋转的调整式扳手,该扳手具有三个接触面,可以牢固地咬住螺帽,以所形成的虎口夹紧螺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旋转的调整式扳手,该扳手三个接触面中的最上方的接触面,可由推杆与弹性元件完成夹紧或放松螺帽动作,故在第一位置定位后,旋转到第二位置,只需推动推杆,该扳手钳住螺帽的虎口即与螺帽分离,使用者不需将整个扳手拉出即可将扳手旋转放回至第一位置,放松推杆上的按钮,虎口即立刻咬住螺帽,继续向第二位置旋转,其速度快且准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一种可快速旋转的调整式扳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扳手柄,其上设有一第一组装孔及一第二组装孔;一第一夹持部,其固接于扳手柄一端,该第一夹持部上具有一第一接触面;一第二夹持部,其活动配合于扳手柄一侧,该第二夹持部上具有一第二接触面;一第三夹持部,其活动设置于扳手柄一端,该第三夹持部上具有-->一第三接触面,与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及第三接触面构成一可调整的虎口;一调整钮,其枢设于扳手柄的第一组装孔中,该第二夹持部一侧与该调整钮相啮合;一推杆,其连接于第三夹持部,该推杆活动设置于扳手柄的第二组装孔中;一弹性元件,用以推动推杆,与第三接触面一起实施虎口的夹紧动作,该推杆上设置一按钮,以便推杆的推动。为了使审查委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图1为常用扳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推杆及按钮部分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放松动作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夹紧动作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夹紧动作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旋转的调整式扳手,该扳手由一扳手柄10、第一夹持部11、第二夹持部12、第三夹持部13、调整钮14、推杆15及一弹性元件16所组成。扳手柄10为一具有适当长度的杆体,扳手柄10的一侧设有一导槽17,扳手柄10上设有一第一组装孔18及一长形的第二组装孔19。第一夹持部11与扳手柄10一端固接,该第一夹持部11上具有一第一接触面20。第二夹持部12活动配合在扳手柄10一侧的导槽17中,可在导槽17中自由的移动,该第二夹持部12上具有一第二接触面21。第三夹持部13活动设置于扳手柄10一端,该第三夹持部13上具有一第三接触面22,可与第一接触面20、第二接触面21及第三接触面22共同构成一可调整大小的虎口23。调整钮14为一螺杆,其枢设于扳手柄10的第一组装孔18中,可自由-->转动,第二夹持部12的一侧与该调整钮14相啮合,可通过该调整钮14的转动推动第二夹持部12作上、下移动,从而调整第二接触面21的位置。推杆15一体成型固接在第三夹持部13一端,该推杆15活动设置在扳手柄10的第二组装孔19中,可通过推杆15,向上推动使虎口23作放松螺帽动作。弹性元件16套设在推杆15上,用以推动推杆15作向下的移动,可通过弹性元件16的弹性作用,使虎口23作夹紧螺帽动作。推杆15上设置一按钮24,以便推杆15向上推动,如图4所示,该按钮24是以一弹性元件25,定位于推杆15下端的一定位孔26中。如图3所示,扳手柄10的第二组装孔19下半部形成一T型槽27,该T型槽27下端连接一定位槽28,该按钮24置于该定位槽28中,按钮24具有一宽度较小的第一部分29及一宽度较大的第二部分30,按钮24受弹性元件25的推动,使较大的第二部分30对应于T型槽27中宽度较小的部分,此时按钮24无法向上移动,但当压下按钮24时,按钮24宽度较大的第二部分30对应于T型槽27中宽度较大的部分,且按钮24宽度较小的第一部分29对应于T型槽27中宽度较小的部分,此时按钮24即可于T型槽27中作一向上的推动。如图5、图6所示,本技术具有三个接触面20、21、22与螺帽40接触,可以确实地咬住螺帽40,以所形成的虎口23夹住螺帽40(如图6),当转动调整钮14连动第二夹持部12将螺帽40固定后,第一夹持部11及第二夹持部12不动,该扳手三个接触面20、21、22中的最上方一接触面22,可经由推杆15与弹性元件16实施夹紧及放松动作,故于第一位置定位后,旋转到第二位置,欲松开虎口23时,只需将按钮24往上推,通过推杆15即将第三夹持部13与扳手柄10分开,该扳手钳住螺帽40的虎口23即与螺帽40分离(如图5)而放松螺帽40,以便将扳手旋转回到第一位置,使用者不需将整个扳手拉出即可将扳手旋转放回至第一位置,放松推杆15上的按钮24,弹性元件16将推杆15往下推,第三夹持部13又重新夹紧螺帽40,虎口23即立刻咬住螺帽40,以便继续向第二位置旋转,其速度快且准确。如图7所示,该第二夹持部12可为一铲型结构,故第二夹持部12往上锁紧时,不会在C点而停止,若有较小的螺帽时,亦可夹紧。如图8所示,该第一接触面20、第二接触面21及第三接触面22的角度亦可作不同的变化,而达到相同的效果。-->由于本技术采用以上设计方案,故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改善了现有可调整式扳手与螺帽的接触面仅为两面,难以夹紧螺帽,需耗费较多力气,且会损毁螺帽边缘,以及操作耗费时间、不便等诸多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快速旋转的调整式扳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扳手柄,其上设有一第一组装孔及一第二组装孔;一第一夹持部,其固接于扳手柄一端,该第一夹持部上具有一第一接触面;一第二夹持部,其活动配合于扳手柄一侧,该第二夹持部上具有一第二接触面 ;一第三夹持部,其活动设置于扳手柄一端,该第三夹持部上具有一第三接触面,与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及第三接触面构成一可调整的虎口;一调整钮,其枢设于扳手柄的第一组装孔中,该第二夹持部一侧与该调整钮相啮合;一推杆,其连接于第三夹持部 ,该推杆活动设置于扳手柄的第二组装孔中;一弹性元件,用以推动推杆,与第三接触面一起实施虎口的夹紧动作,该推杆上设置一按钮,以便推杆的推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旋转的调整式扳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扳手柄,其上设有一第一组装孔及一第二组装孔;一第一夹持部,其固接于扳手柄一端,该第一夹持部上具有一第一接触面;一第二夹持部,其活动配合于扳手柄一侧,该第二夹持部上具有一第二接触面;一第三夹持部,其活动设置于扳手柄一端,该第三夹持部上具有一第三接触面,与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及第三接触面构成一可调整的虎口;一调整钮,其枢设于扳手柄的第一组装孔中,该第二夹持部一侧与该调整钮相啮合;一推杆,其连接于第三夹持部,该推杆活动设置于扳手柄的第二组装孔中;一弹性元件,用以推动推杆,与第三接触面一起实施虎口的夹紧动作,该推杆上设置一按钮,以便推杆的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人海
申请(专利权)人:戴人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