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纪莹芳专利>正文

可切换转速的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72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切换转速的工具,包括一本体、一心轴、气动马达、二组行星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具有一容室,该容室内设有该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行星齿轮组,该心轴的一端位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内,所述心轴的另一端是与气动马达输出轴传动连接;    该心轴位于第一行星齿轮组内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太阳齿轮,该第一太阳齿轮与第一行星齿轮组啮合;    该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具有二相对旋转的第一行星齿轮,供与心轴的第一太阳齿轮啮合,该二第一行星齿轮是在一第一内齿环内运行转动,该第一转轴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太阳齿轮,供啮合于该第二行星齿轮组,该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具有一穿过二第一行星齿轮间的第一轴孔,该轴孔的前端具有内齿,供该心轴的第一太阳齿轮向前移动啮合;    该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具有二相对旋转的第二行星齿轮,供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转轴的第二太阳齿轮啮合,该二第二行星齿轮是在一第二内齿环内运行转动,该第二转轴的一端具有一结合端,该结合端是向前延伸出所述本体前端,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则具有一穿过二第二行星齿轮间的第二轴孔,供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转轴穿伸,使该第一转轴的第二太阳齿轮啮合于二第二行星齿轮间。(*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二组行星齿轮而可切换转速及扭力的气动工具。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8所示,是一种现有的气动工具,该气动工具具有一本体6,本体6的后端具有一入气口61,该本体6内部纵向装设一气动马达62,该气动马达具有一输出轴621,该输出轴621借助二相互嵌合的伞型齿轮623带动一横向的心轴7转动,该心轴7前端伸出本体6前端,并固接一夹持头8,供夹持螺丝起子头或钻头等工具。借此,使空气由该本体6的入气口61进入,以带动该气动马达62转动,该气动马达62的输出轴621带动该心轴7转动,使本体6前端的夹持头8与工具一起转动,以进行组装或拆卸螺丝,或钻孔等工作。然而在组拆螺丝与钻孔工作时,其两者所需要的转速不同,在组拆螺丝时需要转速低扭力大,而在钻孔时需要高转速,但是前述现有的气动工具却只具有一种转速,无法因工作性质的不同,而适时切换转速及扭力。为改进上述现有气动工具存在的缺点,该本体6的入气口61处设有一可调整进气量大小的调节阀63,借由该调节阀63调节进气的大小,进而调整其转速。然而,进气量变小,虽可使转速变慢,但是相对会降低其扭力,而不能满足组拆卸螺丝工作的需求。请参阅图9所示,其是另一种现有的气动工具,该气动工具具有一本体7,该本体7内设有一由气动马达所驱动的输出轴71,该输出轴71带动二组行星齿轮8转动,借助行星齿轮8的减速动作,使气动工具的转速减慢。该气动工具虽利用二组行星齿轮8使得转速减慢,但其仍无法实施转速及扭力的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气动工具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切换转速的工具,其借由本体内设有二组行星齿轮组,而其中一组行星齿轮组的转轴是啮合于另一组行星齿轮组内,且该转轴内设有一轴孔,该轴孔前端设有内齿,并借由一可控制移位的心轴,在该轴孔内轴向移动而可选择啮合于该内齿,进而选择带动一组行星齿轮组或带动二组行星齿轮组转动,以传动位于本体前端的工具,其可在相同的进气量下,使其具有不同的转速,而达到变换转速及扭力的功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切换转速的工具,包括一本体、一心轴、气动马达、二组行星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一容室,该容室内设有该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行星齿轮组,该心轴的一端位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内,所述心轴的另一端是与气动马达输出轴传动连接,该心轴可在该容室内作轴向的移动;该心轴位于第一行星齿轮组内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太阳齿轮,该第一太阳齿轮与第一行星齿轮组啮合;该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具有二相对旋转的第一行星齿轮,供与心轴的第一太阳齿轮啮合,该二第一行星齿轮是在一第一内齿环内运行转动,以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该第一转轴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太阳齿轮,供啮合于该第二行星齿轮组,该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具有一穿过二第一行星齿轮间的第一轴孔,该轴孔的前端具有内齿,供该心轴的第一太阳齿轮向前移动啮合;该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一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具有二相对旋转的第二行星齿轮,供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转轴的第二太阳齿轮啮合,该二第二行星齿轮是在一第二内齿环内运行转动,以带动该第二转轴转动,该第二转轴的一端具有一结合端,该结合端是向前延伸出所述本体前端,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则具有一穿过二第二行星齿轮间的第二轴孔,供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转轴穿伸,使该第一转轴的第二太阳齿轮啮合于二第二行星齿轮间。前述的可切换转速的工具,其中本体中具有一与所述容室垂直相接的马达室,该本体在马达室的底部设有一进气口,该马达室内设有气动马达,该气动马达具有一向上延伸的输出轴,该输出轴具有一第一伞形齿轮,所述心轴的后段设有一第二伞形齿轮,供与该气动马达输出轴的第一伞形齿轮相啮合,供传动该心轴,该心轴可在该第二伞形齿轮中轴向移动。前述的可切换转速的工具,其中本体具有一与所述容室同轴向的马达室,供轴向装设所述气动马达,该气动马达的输出轴前端设有多根齿条,所述心轴相对第一太阳齿轮的一端具有一啮合孔,供气动马达输出轴前端的数根齿条啮合,并带动该心轴转动,该心轴的啮合孔在该输出轴上前后移动。前述的可切换转速的工具,其中心轴的中段设有一控制座,该控制座固设一向上延伸穿出本体的控制杆,以控制该心轴的前后轴向移动。前述的可切换转速的工具,其中心轴相对啮合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端,是向后延伸出所述本体,供拉动该心轴作前后轴向移动。前述的可切换转速的工具,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前、后端分别设有一轴承,供该第一转轴的前、后段轴设,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前、后端分别设有一轴承,供该第二转轴的前、后段轴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借由本体内设有二组行星齿轮组,而其中一组行星齿轮组的转轴是啮合于另一组行星齿轮组内,且该转轴内设有一轴孔,该轴孔前端设有内齿,并借由一可控制移位的心轴,在该轴孔内轴向移动而可选择啮合于该内齿,进而选择带动一组行星齿轮组或带动二组行星齿轮组转动,以传动位于本体前端的工具,本技术可在相同的进气量下,使其具有不同的转速,而达到变换转速及扭力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心轴与二组行星齿轮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心轴向前啮合于第一转轴内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心轴向后啮合于二第一行星齿轮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心轴向前啮合于第一转轴内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心轴向后啮合于二第一行星齿轮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心轴向前啮合于第一转轴内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心轴向后啮合于二第一行星齿轮的剖视图图8是现有气动工具的剖视图图9是另一种现有气动工具的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可切换转速的工具,该工具是一气钻,其包括一本体1、一气动马达14、一心轴2、一第一行星齿轮组3及一第二行星齿轮组4。上述本体1具有一横向的容室11与一纵向的马达室12,该本体1在马达室的底部设有一进气口13,该容室11前段内设有该第一行星齿轮组3与第二行星齿轮组4,而该马达室12内设有一气动马达14,该气动马达14具有一向上延伸的输出轴141,该输出轴141具有一第一伞形齿轮142,供传动该心轴2,而该心轴2是横向设置于该容室11内,且该心轴2的前端是位于第一行星齿轮组3内。上述心轴2前端具有一第一太阳齿轮21,供啮合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3内,而该心轴2的后段设有一第二伞形齿轮22,供与气动马达14输出轴141的第一伞形齿轮142相啮合,且该心轴2可在该第二伞形齿轮22中轴向移动,而该心轴2的中段设有一控制座23,该控制座23固设一向上延伸穿出本体1的控制杆24,以控制该心轴2前后轴向移动。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3具有一第一转轴31,该第一转轴31具有二相对旋转的第一行星齿轮32,供该心轴2的第一太阳齿轮21啮合于二第一行星齿轮32间,而该二第一行星齿轮32是在一第一内齿环33内运行转动,以带动该第一转轴31转动,该第一转轴31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太阳齿轮311,供啮合于该第二行星齿轮组4,而第一转轴31的另一端则具有一穿过二第一行星齿轮32间的第一轴孔312。该第一轴孔312的前端具有内齿313,供该该心轴2的第一太阳齿轮21向前移动啮合,而该第一行星齿轮组3的前、后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莹芳
申请(专利权)人:纪莹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