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木茂专利>正文

套管扳手的棘轮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672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套筒扳手的棘轮体结构,主要是在棘轮体的内环侧壁上开设一环凹槽,再于环凹槽内嵌入具有弹性的钢圈或○形环,其中在钢圈的圈体上形成一个小缺口,而使其较具压缩弹性,可便于置于前述的环凹槽中,由于钢圈或○形环的嵌设,使棘轮体的内环可与各套筒套接成适当紧度,而达到简化结构以供组接套筒使用的目的。(*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套筒扳手的棘轮体结构,尤其是将扳手的棘轮体改造成为内有环凹槽可供嵌接弹性钢圈或○形环的结构,此设计使棘轮体与套筒的结构组合更精简,更实用。众所周知,扳手为松紧螺丝、螺帽及螺栓的实用工具,由于螺丝、螺帽及螺栓的尺寸、规格甚多,因此一般扳手又分为可调尺寸的单一活动式扳手和单一尺寸的固定式扳手。其中活动式扳手适用性较好,但因结构复杂,所以成本高且构件较大较重,并在使用时不称手。早期的固定式扳手大致可区分为有开口扳手、六角扳手和梅花扳手等多种类型,虽然在使用上比活动式扳手轻便称手,然而一扳手仅供单一尺寸使用,因此,使用者常需配备许多扳手。故单一扳手的适用性较差。后又出现套管扳手,其结构是结合活动式与固定式扳手的优点而以单一扳手柄体供多组规格不同的套管配件使用,该套筒扳手为组接套筒,均需在其柄体的头端设制一接头,因在使用时松、紧方向恰好相反,故结构上又常设计为可双向调整为单向动作而反向空转。如附图说明图1和图2所示,为使套筒扳手的使用功效更为增进,设计以外有棘齿10而内有六角孔11(或梅花形孔)的棘轮体取代接头组设在柄体12的头端。可使该扳手在不组接套筒时,可当单一尺寸的固定扳手使用,其结构又可因利用空棘轮体的两端,分别供套筒13组接达到双向动作的目的,而不需要在柄体12上另设双向调整结构,可达到简化扳手结构,使其更实用。前述套筒扳手因实用性而被钧局核准新型专利在案(公告第一八四四二0号)。然因其结构是将原设计的在接头外部的供组接套筒13的半球状镂空壳体14、压缩弹簧15等构件,改为设在棘轮体的六角孔11内侧面,再配合套筒13的外部,对应开设凹槽16,使其套组时可供壳体14嵌入。此结构的改变由于一侧需在棘轮体上开设孔槽17,以供壳体14、弹簧15置入,再在孔槽17的尾端嵌设塞盖18和挡止弹簧15,故棘轮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制作成本较高、另外,因其配合的每一套筒13又需在外侧对应开设数凹槽16以供组合,故整体而言,其结构制作非常复杂。再者,前述套筒扳手的棘轮体所开设的孔槽17,因需内置壳体14、压缩弹簧15及塞盖18等构件,因此棘轮体需要有相当厚度才能适用。故此结构并不适合于小型套筒扳手使用,且结构因需要垫入塞盖18,将壳体14、压缩弹簧15限制于孔槽17内,而塞盖18的封设又颇为麻烦不便,故其结构的制造颇为困难而不太实用。若将棘轮体与套筒13的组合结构对调设置,亦即将壳体、弹簧等构件设在套筒外部,而棘轮体内部则设以凹槽时,由于每一套筒上均需要开槽内置壳体、压缩弹簧等构件,故其结构将更为复杂。本技术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了一种套筒扳手的棘轮体结构。使用此结构可以达到简化棘轮体与套筒组合结构的目的,提高其实用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套筒扳手的棘轮体结构,主要包括有一棘轮体、套筒及一钢圈所组成,其中棘轮体为可组设在扳手柄体的头端,且为一外有棘齿而内有穿孔的结构体,该穿孔可为梅花形孔或六角形孔,套筒则为一端有接头,而另一端则有内孔,其中的棘轮体是在穿孔的结构体的侧壁适当处开一个环形槽;钢圈是在具有弹性的圈体上形成一个小缺口,利用弹性可将其嵌设在棘轮体的环凹槽中,并稍凸出于棘轮体穿孔内侧面,由于圈体的嵌设,可使嵌夹插入套筒接头,并使其适当定位而不松脱。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完善钢圈可以用一个具有弹性的○形环代替,并将该○形环嵌置于棘轮体内侧的环凹槽中,用以固定夹套筒接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实用;其次产品易于制造,成本低。本技术共有六幅附图,其中图3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亦可做说明书摘要的附图。图1、为套筒扳手的分解外观图;图2、为套筒扳手的组合结构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组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示意图。图号说明10-棘齿;11-六角孔;12-柄体;13 套筒;14-壳体;15-弹簧;16-凹槽;17-孔槽;18-塞盖;2-棘轮体;20-棘齿;21-穿孔;22-环凹槽;3-套筒;30-接头;31-内孔;4-钢圈;40-小缺口;5-○形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其主要包括有一棘轮体2、套筒3及一钢圈4所组成。其中棘轮体2可组设在扳手柄的头端,且为一外有棘齿20而内有穿孔21的结构体,该穿孔21可是梅花形孔或六角形孔,且在其侧壁适当处另开设有一环凹槽22;套筒3则为一端有接头30,而另一端则具有可套接螺丝、螺帽或螺栓的内孔31,其中接头30的外径恰好套入穿孔21;钢圈4是在其圈体上形成有一小缺口40,而且是具有弹性的构件。利用其弹性可将其嵌设在棘轮体2的环凹槽22中,并稍凸出于棘轮体2的内侧面(见图4)。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棘轮体2与套筒3组合时,可令套筒3直接以其接头30插入棘轮体2的穿孔21中,并由弹性钢圈4提供一嵌紧套筒3接头30的作用,以使该套筒3可适当定位而不致松脱下落;又如图6所示,另一种具有弹性的○形环5取代前述钢圈4,也可将此○形环5嵌设在棘轮体2的环凹槽22中,而提供一种弹性束夹套筒3接头的作用。本技术主要是使其棘轮体2与套筒3的组合大为简化,由于其组合结构仅是在棘轮体2的内侧面开设一环凹槽22,再置入钢圈4或○形环5即可,且无需在套筒3接头30的外部再做任何加工,所以制造或组装均比现有技术更简单方便,而且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容易生产。权利要求1.一种套筒扳手的棘轮体结构,主要包括有一棘轮体(2)、套筒(13)及一钢圈(4)所组成,其中棘轮体(2)为可组设在扳手柄体(12)的头端,且为一外有棘齿(10)而内有穿孔(21)的结构体,该穿孔(21)可为梅花形或六角形孔(11),套筒(13)则为一端有接头(30),而另一端则有内孔(31),其特征在于棘轮体(2)在穿孔(21)的结构体的侧壁适当处开一个环凹槽(22);钢圈(4)在具有弹性的圈体(4)上形成一个小缺口(40),利用弹性可将其嵌设在棘轮体(2)的环凹槽(22)中,并稍凸出于棘轮体(2)穿孔(21)内侧面,由于圈体的嵌设,可使嵌夹插入套管接头(30),并使其适当定位而不松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扳手的棘轮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钢圈(4)可以用一个具有弹性的○形环(5)代替,并将该○形环(5)嵌置于棘轮体(2)内侧的环凹槽(22)中,用以固定夹套筒接头(30)。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套筒扳手的棘轮体结构,主要是在棘轮体的内环侧壁上开设一环凹槽,再于环凹槽内嵌入具有弹性的钢圈或○形环,其中在钢圈的圈体上形成一个小缺口,而使其较具压缩弹性,可便于置于前述的环凹槽中,由于钢圈或○形环的嵌设,使棘轮体的内环可与各套筒套接成适当紧度,而达到简化结构以供组接套筒使用的目的。文档编号B25B13/00GK2194241SQ94202748公开日1995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8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8日专利技术者曾木茂 申请人:曾木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扳手的棘轮体结构,主要包括有一棘轮体(2)、套筒(13)及一钢圈(4)所组成,其中棘轮体(2)为可组设在扳手柄体(12)的头端,且为一外有棘齿(10)而内有穿孔(21)的结构体,该穿孔(21)可为梅花形或六角形孔(11),套筒(13)则为一端有接头(30),而另一端则有内孔(31),其特征在于:棘轮体(2):在穿孔(21)的结构体的侧壁适当处开一个环凹槽(22);钢圈(4):在具有弹性的圈体(4)上形成一个小缺口(40),利用弹性可将其嵌设在棘轮体(2)的环凹 槽(22)中,并稍凸出于棘轮体(2)穿孔(21)内侧面,由于圈体的嵌设,可使嵌夹插入套管接头(30),并使其适当定位而不松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木茂
申请(专利权)人:曾木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