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容器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机。一种智能充气机,包括框架部件,框架部件上设有充气用平台,框架部件上还设有机械臂部件、右吸盘部件、充气部件,还包括气动机构,气动机构包括复数个气缸,复数个气缸分别通过气缸用电磁阀连接气源,上下移动部件、左右移动部件、伸缩机构分别连接一个气缸。还包括真空泵,复数个真空吸盘分别通过吸盘用电磁阀连接真空泵。还包括控制模块,气缸用电磁阀、吸盘用电磁阀、充气电磁阀和翻转机构的控制端分别连接控制模块。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全自动的方法,整个工作过程稳定可靠、精度高、效率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体容器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机。
技术介绍
在运输过程中,最大的货损因素是来自货物之间的碰撞而造成包装破损,进而造成货物的损坏。充气袋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卡车、集装箱或铁路运输中货物的移动。它充分填充货物之间的空隙,支撑货物因摇晃而产生的重量,吸收震动,保护货物免于在运输中损坏,比任何其它的支撑填充保护物效果更好。目前充气袋通常采用人工充气的方法,但是人工充气步骤较为繁琐,效率低。首先,充气气压也仅凭工作人员的经验和感觉,无法达到一定的精度;其次,充气过程中密封方法为手动捏紧,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充气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充气机,包括一框架部件,所述框架部件上设有一充气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件上还设有一机械臂部件、一右吸盘部件、一充气部件,所述机械臂部件包括一机械臂,所述机械臂通过一上下移动部件固定在所述充气用平台上方;所述机械臂的底部通过一翻转机构连接至少一个左吸盘;所述右吸盘部件包括右吸盘,所述右吸盘通过一左右移动部件固定在所述框架部件上,所述左吸盘与所述右吸盘的高度相同,并且相对设置;所述充气部件包括一充气气针,所述充气气针通过一伸缩机构固定在所述机械臂的一侧,所述充气气针朝向所述左吸盘和所述`右吸盘之间;所述充气气针通过充气电磁阀连接气罐;还包括一气动机构,所述气动机构包括复数个气缸,复数个所述气缸分别通过气缸用电磁阀连接气源,所述上下移动部件、所述左右移动部件、所述伸缩机构分别连接一个所述气缸;所述左吸盘、所述右吸盘均采用真空吸盘;还包括一真空泵,复数个所述真空吸盘分别通过吸盘用电磁阀连接所述真空泵;还包括一控制模块,所述气缸用电磁阀、所述吸盘用电磁阀、充气电磁阀和所述翻转机构的控制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本技术工作时,将充气前的充气袋放置在机械臂下方的充气用平台上,控制模块控制机械臂向下运动,运动到充气袋处后,控制模块控制左吸盘对充气袋进行吸取动作,此时左吸盘的位置对准充气袋的充气口,由控制模块控制其延时一段时间,以保证吸盘吸取可靠;延时结束后,控制机械臂上升至固定位置,控制模块控制翻转机构对左吸盘进行逆时针90度翻转,使充气袋的充气口对准右吸盘部件;接着控制右吸盘往左移动,并吸住充气口的另一侧,然后控制右吸盘往右回移一定距离,将充气口拉开;此时,控制气缸用电磁阀将充气气针推出,推入被拉开的充气口,然后控制右吸盘再次往左移动,将吸盘加紧;控制充气电磁阀对充气袋进行充气,充气完成后,将右吸盘、左吸盘、机械臂回到初始位置,一个充气袋充气周期完成,继续进行下一个充气袋的充气工作。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后,可自动完成一次充气袋的充气工作,具有工作稳定、充气可靠、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还可以包括一用于对充气前的充气袋进行定位的原料定位架部件,所述原料定位架部件固定与所述平台上,所述原料定位架部件包括至少一块可移动的移动挡板,所述移动挡板通过一个所述气缸连接一个所述气缸用电磁阀,所述气缸用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本技术还可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充气袋在平台上的位置,为机械臂的拿取提供精确位置。至少一个所述左吸盘的底部还可以设有一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在机械臂向下移动过程中,左吸盘上的触点开关碰到充气袋后,触发触点开关,控制模块停止机械臂动作,然后控制左吸盘对充气袋进行吸取动作。采用触点开关后,可以精确控制机械臂的移动幅度,避免左吸盘压损充气袋。所述充气部件还包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充气气针侧边。在充气气针推入充气口时,压力传感器也被推入充气口,压力传感器对正在进行充气的充气袋内部进行压力检测,当压力达到一设定值后,控制模块认为充气完成,控制模块控制充气部件停止充气。所述右吸盘 上还设有一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在右吸盘吸住充气口后,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铁上电,在电磁铁的作用下,将充气气针下方与充气口压紧,完成充气气针与气袋之间的密封工作。然后开始充气,气体不会浪费。还可以包括一成品弹走部件,所述成品弹走部件包括一推板,所述推板通过一个所述气缸连接一个所述气缸用电磁阀,所述气缸用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充气部件的同一侧还设有一用于放置充气袋的放置箱,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放置箱的对侧。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推板的运动,将完成充气的充气袋推向指定放置箱内。所述框架部件包括立柱,所述机械臂部件设置在所述立柱上;还包括一翻转部件,所述翻转部件安装于所述机械臂部件的立柱上,位于所述机械臂部件和所述右吸盘部件之间,且位于所述充气气针对侧,但其位置不影响所述充气气针的运动;所述的翻转部件包括一转板,所述转板位于所述机械臂部件和所述右吸盘之间,所述转板的初始状态为竖直方向放置;所述转板上装有至少一个翻转吸盘,所述翻转吸盘方向在所述转板处于竖直方向时与所述右吸盘方向相同;至少一个所述翻转吸盘通过一个吸盘用电磁阀连接所述真空泵;所述转板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一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对于U型袋,所述机械臂部件将其吸起并移动至特定位置后,所述翻转部件上的翻转吸盘将吸住充气袋的另一侧,然后由翻转电机驱动其向后转动,将U型袋无充气口的一侧翻转90度,以便所述右吸盘部件的下一步工作。而所述左吸盘从将充气袋吸住开始,一直到充气结束,一直工作,吸住充气袋。本技术的翻转吸盘优选两个,两个所述翻转吸盘分别设置在所述转板上,两个所述翻转吸盘共用一个吸盘用电磁阀。所述左吸盘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左吸盘并排设置在所述机械臂底部,一个左吸盘上设有所述触点开关,两个所述左吸盘通过同一个所述吸盘用电磁阀连接所述真空栗。所述翻转机构可以采用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气罐通过一过滤减压阀连接所述气源,所述过滤减压阀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丰吴块。所述控制模块可以采用基于PLC结构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一开始按键。用于操作整个系统。所述控制模块内置有计数器,所述控制模块还可以连接一显示器,用于显示充气袋完成的个数及其他参数。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全自动的方法,仅需要将充气袋放在平台的指定位置,按下开始按键后即自动开始充气,完成充气袋拾取、拉开充气袋充气口、充气以及弹走一细列工作。整个工作过程稳定可靠、精度高、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 气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真空泵与真空吸盘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操作流程图;图5为本技术的翻转部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图2、图3,一种智能充气机,包括一框架部件I,框架部件I上设有一充气用平台,框架部件I上还设有一机械臂部件3、一右吸盘部件4、一充气部件5,机械臂部件3包括一机械臂,机械臂通过一上下移动部件固定在充气用平台上方;机械臂的底部通过一翻转机构连接至少一个左吸盘。翻转机构可以采用翻转电机,翻转电机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右吸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充气机,包括一框架部件,所述框架部件上设有一充气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件上还设有一机械臂部件、一右吸盘部件、一充气部件,所述机械臂部件包括一机械臂,所述机械臂通过一上下移动部件固定在所述充气用平台上方;所述机械臂的底部通过一翻转机构连接至少一个左吸盘;所述右吸盘部件包括右吸盘,所述右吸盘通过一左右移动部件固定在所述框架部件上,所述左吸盘与所述右吸盘的高度相同,并且相对设置;所述充气部件包括一充气气针,所述充气气针通过一伸缩机构固定在所述机械臂的一侧,所述充气气针朝向所述左吸盘和所述右吸盘之间;所述充气气针通过充气电磁阀连接气罐;还包括一气动机构,所述气动机构包括复数个气缸,复数个所述气缸分别通过气缸用电磁阀连接气源,所述上下移动部件、所述左右移动部件、所述伸缩机构分别连接一个所述气缸;所述左吸盘、所述右吸盘均采用真空吸盘;还包括一真空泵,复数个所述真空吸盘分别通过吸盘用电磁阀连接所述真空泵;还包括一控制模块,所述气缸用电磁阀、所述吸盘用电磁阀、充气电磁阀和所述翻转机构的控制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会平,邵利明,周铭,朱勇剑,胡久龙,谈立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艾尔派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博亚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