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世揆专利>正文

具有高扭力的推杆式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396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高扭力的推杆式棘轮扳手,包含有:一柄身,一滑道,该滑道的断面具有一平行于该夹持端平面且具较大长度的第一径向,以及一与该第一径向垂直而具较短长度的第二径向;一棘轮,一推杆,该推杆的断面具有一长度较大的水平径向,以及一长度较小的直立径向,其长短不同的水平与直立径向是分别配合于该滑道的长短不同的第一与第二径向;一定位构件,弹性顶掣于该推杆,使推杆的一掣齿部弹性啮接于棘轮。各该掣齿部是啮接于棘轮较高的位置,可提高扭力及其作动的灵敏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推杆式的棘轮扳手,尤指一种改变棘轮与推杆上掣齿的啮接位置的推杆式棘轮扳手,以提高该种棘轮扳手的扭力与作动性。普通的推杆式棘轮扳手是如附图说明图1的10所示,具有一长形柄身11,一棘轮14,容置于该柄身11的头部12所设的通孔中而可转动,用以套接螺帽;一推杆16,为一断面呈圆形的实心杆体,于二侧是各设有一掣齿部17;该推杆16是穿设于该头部12所设的滑道13中而可滑移,并受一弹性构件18所顶抵。使之可定位于二个位置,而可以其右侧或左侧的掣齿部17啮接于棘轮14,以形成不同向的单向棘轮作用。经申请人研究发现,普通推杆式棘轮扳手的结构并无法承受高扭力,且作动上亦有缺失有待改进。兹说明如下于图1的状态中,逆时针方向扳动柄身11时,棘轮14与推杆的掣齿部17是形成卡掣作用,可带动棘轮同向转动。此时,于该二者的接触位置A处,该掣齿部17施予一沿着棘轮切线方向的作用力F,作用于棘轮14的齿部,该作用力F是形成二个分力Fy及Fx,其中纵向分力Fy是指向棘轮,且作用位置临近于棘轮中心。由于该棘轮为中空的构造,结构强度较差,无法承受高扭力,一旦该作用力F达到相当程度,使纵向分力Fy大于棘轮的抗曲强度后,即会造成棘轮变形破坏,无法使用。再者,请参阅图2,于图1的操作过程中,该棘轮14亦会施以一反作用力F’作用于该推杆16,由于推杆是为实心构造,故可承纵向分力Fy’,惟其横向分力Fx’过大时,则会造成推杆被卡住于滑道13,而无法使用。其次,顺时针方向扳动扳手时,如图3所示,该推杆16将被棘轮14往右推移,而与棘轮脱掣。由于该接触位置A与柄身轴向的夹角θ是为较小角度,当棘轮的齿部141以其斜面s推移掣齿部17时,如图4所示,其作用力H水平分力n1较小,而垂直分力n2较大,并施力将推杆16迫抵于滑道13内壁,使推杆产生较大的摩擦系数。故即须以一较大的施力始能推动推杆横移,使其棘轮作用较灵敏。图5、图6所示的其他型式的棘轮扳手19中,棘轮191与掣齿件192亦具有棘轮容易破坏、掣齿件容易卡住以及棘轮作用不灵敏等相同的缺失。本技术在于解决上揭缺失,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扭力的推杆式棘轮扳手,其可承受较高扭力。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扭力的推杆式棘轮扳手,其棘轮的作动较为灵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扭力的推杆式棘轮扳手,包含有;一柄身,其一端为一夹持端,设有一通孔;一滑道,横向穿设于该夹持端,并与该通孔连通;一棘轮,其外周面并设有连续状的多数齿部,该棘轮是设于该通孔中,而可转动;一推杆,于前缘二侧是各设一掣齿部;该推杆是容设于该滑道中,而可滑移;一定位构件,设于柄身中,并弹性顶掣于该推杆,使推杆于滑道中具有二定位点,于每一定位点时均可使一掣齿部弹性啮接于棘轮;该滑道的断面具有一平行于该夹持端平面的第一径向以及一与该第一径向垂直的第二径向;该第一径向的长度是大于该第二径向的长度。该推杆的断面具有一水平径向以及一直立径向,该水平径向的长度是大于直立径向;该推杆的第一径向是配合于该滑道的水平径向;而推杆的第二径向是对应于滑道的直立径向;各该掣齿部是啮接于棘轮较高的位置,而可提高扭力及其作动的灵敏度。在本技术中,所述的滑道与该推杆的断面是呈椭圆形。在本技术中,该滑道与该推杆的断面是呈矩形。在本技术中,该棘轮与推杆的掣齿部的啮接范围与该柄身轴向的夹角是界于30度与55度角之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普通推杆式棘轮扳手的局部剖面固。图2是图1中反作用力的状态。图3是概同于图1,显示反向扳动该扳手的状态。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普通另一种棘轮的剖面图。图6是普通又一种棘轮的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图7中推杆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图7的侧视图。图11是图7的正视局部剖面图,并显示扳动扳手的状态。图12是图11的反作用力的状态。图13概同于图6,为一局部放大图,显示反向扳动该扳手的状态。图14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首先请参阅图7、图8、图9,本技术所提供的推杆式棘轮扳手20包含有一柄身30,是一长形体,其一端为一夹持端32,并设有一通孔34。一滑道36,横向穿设于该夹持端32,并与该通孔34连通。该滑道36的断面是呈椭圆形,具有一平行于该夹持端32平面的径向C以及一与该径向C相垂直的径向D;该径向C的长度是大于该径向D的长度。一棘轮40,具有一中空的套孔42,用以套接螺帽或螺栓,而外周并设有连续状的多数齿部44;该棘轮40是设于该通孔中34,而可转动,并受一位于通孔内的垣部35以及一C形扣39所拘束而定位。一推杆50,为一断面呈椭圆形的杆件,具有一水平的径向G以及一直立的径向H,该径向G的长度是大于径向H。推杆前缘是配合棘轮40的曲面而概呈凹弧状,并于二侧设有二掣齿部52,对应于该棘轮的齿部44。该推杆50是容设于该滑道36中,而可滑动,其长、短径向G、H分别配合于滑道的径向C与D,如图10。一定位构件60,包括一弹簧62与一钢珠64,是置于该柄身30的凹部37中,而弹性顶掣于该推杆50后缘所设的二定位部54之一。使推杆50于滑道中具有二定位点,于每一定位点时均可使一掣齿部52弹性啮接于棘轮的齿部44。本技术驱转螺接元件时的棘轮作用是与普通产品相同,容不赘述。在图11的状态中,该推杆50是位于一定位点,使其右侧的掣齿部52啮接于棘轮40,该二者的啮接范围是界于34度与47度角之间。逆时针方向扳动柄身30时,该推杆将驱转棘轮同向转动,以驱动螺接元件。由于推杆的水平径向G的长度是较普通的推杆者大,使得该掣齿部52具有较高的高度,因此掣齿部是啮接于棘轮较高的位置P,与柄身30的轴向形成一较大的夹角δ。于该接触位置中,该掣齿部52施予一作用力F,作用于棘轮40的齿部44,该作用力F的纵向分力Fy是指向棘轮。由于该接触位置P已有所改变,因此,该纵向分力Fy所作用的位置是更靠近于棘轮外周的实心部位Q,而更远离棘轮空心处,因此,对于该作用位置P而言,棘轮40是具有更佳的强度以承担受力,可承受更高的扭力。如图12、图11所示的操作状态中,该棘轮40则施以一反作用力F’于推杆50,由于其啮接位置较普通者高,因此,该反作用力F’与其横向分力Fx’的夹角α增大,使得横向分力Fx’减小,故推杆于滑道被夹住的机会即减少。图13所示,当使用者顺时针方向扳动扳手时,该棘轮40会将该掣齿部52往右推移,使推杆50与棘轮脱掣,形成棘轮作用。棘轮40的齿部44的斜面γ推顶掣齿部52时,其作用力N几乎全部成为水平分力n,而近乎没有垂直分力,故棘轮的施力是几乎全然的用于横向推移该推杆50,且几乎没有垂直分力将推杆迫抵于滑道36内壁,使推杆摩擦系数大幅减少。故棘轮40是易于推动推杆50滑移。如图14所示,是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该扳手70夹持端72中所设的滑道74的断面是概呈矩形,而推杆75的断面亦呈矩形。该二者74、75的长径向I同样是平行于该夹持端72的平面,而短径向J则垂直于夹持端的平面。本实施例的作用是与上一实施例同,本技术具有以下功效本技术是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高扭力的推杆式棘轮扳手,包含有:一柄身,其一端为一夹持端,设有一通孔;一滑道,横向穿设于该夹持端,并与该通孔连通;一棘轮,其外周面并设有连续状的多数齿部,该棘轮是设于该通孔中;一推杆,于前缘二侧是各设一掣齿部;该推杆是容设于该滑道中;一定位构件,设于柄身中,并弹性顶掣于该推杆,使推杆于滑道中具有二定位点,于每一定位点时均可使一掣齿部弹性啮接于棘轮;其特征在于:该滑道的断面具有一平行于该夹持端平面的第一径向以及一与该第一径向垂直的第二径向;该第一径向的长度是大于该第二径向的长度。该推杆的断面具有一水平径向以及一直立径向,该水平径向的长度是大于直立径向;该推杆的第一径向是配合于该滑道的水平径向;而推杆的第二径向是对应于滑道的直立径向;各该掣齿部是啮接于棘轮较高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世揆
申请(专利权)人:谢世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