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主体及具备该机械主体的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3659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主体及具备该机械主体的工程机械,所述机械主体包括:上框架,具有由下部行走体所支撑的底板和在左右方向隔开设置且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竖立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纵板及第二纵板;工作油箱,具有箱主体和设在箱主体的底面且能够连接管件的输油接口;其中,工作油箱以下述方式设置在上框架上,即:在俯视下输油接口位于第一纵板与第二纵板之间,且在从与第二纵板侧相反侧的位置观察第一纵板的侧视下,在箱主体的底面与第一纵板的上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将管件连接于输油接口的作业间隙。由此,能够使工作油箱与管件的组装作业及维护作业效率良好地进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挖掘机或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主要涉及其中的工作油箱的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普通的工程机械具备履带式或车轮式的下部行走体和设在下部行走体上的机械主体,并且能够自走。机械主体具备由下部行走体支撑的上框架。在上框架上设置有作业装置、驾驶室及机械室等。在多数工程机械中,实际进行作业的作业装置设置在上框架前部的中央部,驾驶室设置在上框架前部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角部。并且,机械室占据了上框架中工程机械及驾驶室以外的大部分的范围。在机械室的内部,为了驱动控制工程机械,以密集的状态设置有包括发动机、液压泵、工作油箱及燃料箱等设备。在工程机械的多数机型中,所述设备中的工作油箱偏向机械主体的左右方向的一侧部而设置。另一方面,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177499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液压挖掘机中,工作油箱设置在上框架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若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液压挖掘机般,将工作油箱设置在上框架的中央部,则会对工作油箱的组装作业及维护作业造成妨碍。具体而言,工作油箱的底面上设有用于输送工作油的大直径的输油接口。在组装工作油箱时,必须将从液压泵延伸的较粗的进油管连接于输油接口。而且,在组装工作油箱后,还必须对用于安装进油管的紧固部件进行进一步紧固等,以维护及管理进油管的连接状态。然而,由于输油接 口与进油管的连接部分位于工作油箱的下方,因此,存在进油管的组装、维护及管理作业(以下称作组装作业等)无法从工作油箱的上方来进行而只能从工作油箱的侧方或下方进行的限制。对此,由于上框架的前后方向较长而且设备密集在输油接口与进油管的连接部分的前后,因此难以从工作油箱的前侧及后侧进行组装作业等。而且,上框架上竖立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相向的一对纵板。输油接口与进油管的连接部分被各纵板从左右两侧覆盖。因此,难以从工作油箱的左侧及右侧进行组装作业等。因此,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工程机械中,必须从工作油箱的下方进行组装作业等。并且,为了从工作油箱的下方进行组装作业等,必须钻入狭窄的机械主体的下侧,以朝上的状态进行作业。因此,作业负担大且作业性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主体及具备该机械主体的工程机械,在上框架上竖立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左右方向上相向的一对纵板,并且从上方观察时在该一对纵板之间设置有输油接口,能够使工作油箱与管件的组装作业及维护作业效率良好地进行。本技术所涉及的机械主体,设在工程机械的下部行走体上,其包括:上框架,具有由所述下部行走体所支撑的底板和在左右方向隔开设置并且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I纵板及第2纵板;工作油箱,具有用于收容工作油的箱主体和设在所述箱主体的底面且能够连接管件的输油接口 ;其中,所述作油箱以下述方式设置在所述上框架上,即:在俯视下所述输油接口位于所述第I纵板与所述第2纵板之间,且在从与所述第2纵板侧相反侧的位置观察所述第I纵板的侧视下,在所述箱主体的底面与所述第I纵板的上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管件连接于所述输油接口的作业间隙。本技术中,由于在侧视下在箱主体的底面与第I纵板的上端之间设有作业间隙,因此能够通过作业间隙从第I纵板的侧方对在俯视下设置在两纵板之间的输油接口进行管件的连接作业。由于无须从工作油箱的下方进行管件的连接作业,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工作油箱与管件的组装作业及维护作业。所述机械主体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输油接口具有从所述箱主体的底面向下方突出并且用于连接所述管件的连接部,在所述侧视下,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作业间隙的范围内。根据该结构,由于连接管件的连接部设在侧视下作业间隙的范围内,因此能够从作业间隙容易地视认管件及连接该管件的连接部。因此,根据该结构,作业性进一步提高。所述机械主体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上框架上形成有用于经由所述作业间隙进行所述管件的连接作业的作业用空间,所述作业用空间以在所述侧视下能视认所述作业间隙的方式向侧方敞开所述作业间隙(也就是,所述作业用空间在所述侧视下邻接在所述作业间隙的侧方)。根据该结构,由于使作业间隙向侧方敞开的作业用空间形成在上框架上,因此能够从作业用空间经由作业间隙进行管件的连接作业。所述机械主体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作业用空间以在所述侧视下能视认所述箱主体的方式向侧方敞开所述工作油箱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述作业用空间在所述侧视下邻接在所述工作油箱的一部分的侧方),所述箱主体具有突出在所述作业用空间内的突出部以便增大该箱主体的内容量。根据该结构,通过如上所述般形成作业间隙,既能实现管件的连接作业的效率化,又能维持工作油箱的容量。具体而言,由于箱主体的底面的位置比不形成作业间隙时高,另一方面箱主体的顶面的可设置高度位置为一定,因此,形成作业间隙会将工作油箱的高度尺寸限制得较小。为此,通过如所述般设置突出在作业用空间内的突出部以增大箱主体的内容量,能够通过突出部来弥补因箱主体的高度尺寸的缩小造成的容量的减少量。所述机械主体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燃料箱,用于收容发动机的燃料;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其中,所述燃料箱及所述冷却装置以在彼此之间形成有所述作业用空间的方式在所述上框架上相互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设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上框架上在冷却装置与燃料箱之间形成作业用空间。所述机械主体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电池,在所述侧视下位于所述作业用空间中的与所述作业间隙重合的范围,且能够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上框架。此该结构中,电池在侧视下在与作业间隙重合的范围能拆卸地设置于上框架。由此,能够在进行管件的连接作业及维护作业时拆卸电池,另一方面能够在不需要所述各作业的期间中将作业用空间作为电池设置用空间予以利用。所述机械主体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吸气装置,用于对发动机供应空气,在所述侧视下位于所述作业用空间中的与所述箱主体的所述突出部重合的范围。在该结构中,吸气装置设置在侧视下与箱主体的突出部重合的范围。由此,能够将作业用空间中的箱主体侧方的区域作为吸气装置的设置空间予以利用。所述机械主体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支撑部件,设在所述上框架上,以所述箱主体的底面位于比所述第I纵板的上端更上方的方式支撑所述工作油箱。根据该结构,能够由支撑部件以形成作业间隙的方式将工作油箱支撑在上框架上。另外,本技术所涉及的工程机械,包括:自走式的下部行走体;所述机械主体,设在所述下部行走体上。根据该工程机械,能获得与上述机械主体同样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能够使工作油箱与管件的组装作业及维护作业效率良好地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压挖掘机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表示设置在上框架上的主要设备的设置的概略俯视图。图3是表示上框架的 结构与工作油箱及进油管的设置的概略俯视图。图4是省略了设置在上框架上的一部分设备而表示机械主体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图。图5是表示工作油箱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在图4中以箭头I所示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表示上框架中的工作油箱的设置部的概略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技术具体化的一例,并不意图限定本技术的技术范围。图1及图2表示本技术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一例即液压挖掘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主体,设在工程机械的下部行走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具有由所述下部行走体所支撑的底板和在左右方向隔开设置且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1纵板及第2纵板;工作油箱,具有用于收容工作油的箱主体和设在所述箱主体的底面且能够连接管件的输油接口;其中,所述工作油箱以下述方式设置在所述上框架上,即:在俯视下所述输油接口位于所述第1纵板与所述第2纵板之间,且在从与所述第2纵板侧相反侧的位置观察所述第1纵板的侧视下,在所述箱主体的底面与所述第1纵板的上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管件连接于所述输油接口的作业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留岛晓藤井靖充
申请(专利权)人: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