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家佑专利>正文

棘轮起子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291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棘轮起子的改良结构,该棘轮起子包括一握柄及一棘轮单元,该棘轮单元还包含具有一中空心轴的定位座,该定位座上并套设有一棘轮件及一换向环件,该定位座一侧具有二容置槽,以供分别容设一卡掣片,沿该定位座的中空心轴并凹设有一U形槽,该U形槽位于所述容置槽间,该U形槽内并容设有一由弹性片一体构成的弹性元件,其二端自由端并分别朝所述容置槽延伸,并分别弹性抵靠容置于所述容置槽的卡掣片相对的内侧端面,以供转动该换向环件掣动对应的卡掣片压抵该弹性元件一端的自由端提供侧向弹性推抵力,并提供该棘轮件带动起子头沿该定位座的中空心轴转动使整体所承受的扭力大,且构造简单方便组装。(*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一种棘轮起子的改良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是分别为一种己知的棘轮起子构造的分解图及显示该换向环件掣动所述卡掣片换向后定位的组合剖视图,该棘轮起子包括一握柄10,及装设于该握柄10上的一棘轮单元20,该棘轮单元20 供配合一起子头30以操作螺丝,该棘轮单元20并包含具有一中空心轴a 的定位座21,该定位座21具有一组接端211与该握柄10相固接,另端则 具有一定位端212,该定位端212上并套设有一棘轮件40,该棘轮件40 内周面具有齿部41,且该定位端212相邻其中空心轴a两端上具有二互相 平行且平行于径向的容置槽213,以供分别容设有呈U形的卡掣片22及供 该卡掣片22朝该定位座21外部移动的一弹性元件23,所述弹性元件23 为一中空的压缩弹簧, 一换向环件24套设于该棘轮件40与该握柄10间 的定位端212外环面,该换向环件24内环周面相对所述卡掣片22的轴向 开口端分别凹设有一对应等卡掣片22的掣动端221以供掣动换向的卡掣 槽241,所述卡掣槽241的侧端各设有一导引的斜面242,且该换向环件 24与该定位座21间是设有一供所述卡掣片22掣动换向定位的定位组25, 该定位组25于该换向环件24相对所述卡掣槽241另端内环面设有三个沿 环向并设的定位槽243,并于该定位端212相对其中一个定位槽243设有 一沉孔251,该沉孔251内并安装有一弹簧252及一受弹簧252的弹力作 用恒朝该换向环件24的定位槽243嵌设抵制的钢珠253。当转动该换向环件24于一预定方向时,其中的一卡掣片22的掣动端 221利用所对应的卡掣槽241的斜面242抵制而下压弹性元件23,限位于卡掣槽241与容置槽213,另一卡掣片22的掣动端221由弹性元件23容 伸抵制于所对应的斜面242旁的换向环件24内周面,而啮合该棘轮件40 的齿部41,并由该定位组25供该换向环件24换向定位,达到切换联动方 向目的,使该棘轮件40作单向啮合,以操作前端的起子头30单向转动螺丝。但是所述卡掣片22与该棘轮件40的齿部41是呈单侧啮合,且该弹 性元件23为中空巻绕的压縮弹簧,仅能提供单侧径向力供给所述卡掣片 22朝该齿部41保持啮合推抵,故其咬合力较差,故所能承受的扭力不足, 且欲换向联动且操作该换向环件24时,所述卡掣片22是相对于定位座21 产生直线移动。参阅图3所示,是为另一种己知的棘轮起子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其棘 轮起子构造是与前述已知同,不同之处在于该定位座21的径向中心轴线b 两侧凹设有二呈反向设置的第一容置槽214、 二与所述第一容置槽214对 应且亦呈反向设置的第二容置槽215及二可贯穿位于该中心轴线b同一侧 的第一容置槽214及第二容置槽215而呈对应设置的穿槽216,该穿槽216 是平行径向中心轴线b,所述第一容置槽214及所述第二容置槽215分别 容设有一第一卡掣片214a及一第二卡掣片215a,而所述穿槽216分别设 有一弹性元件217,故于切换棘轮起子操作方向时,则可使所述第一卡掣 片214a及所述第二卡掣片片215a由所述弹性元件217保持与该棘轮件40 的齿部41呈双侧啮合趋势。该已知的棘轮起子构造虽可由所述弹性元件217使所述第一卡掣片 214a及所述第二卡掣片215a保持与该棘轮件40的齿部41呈双侧啮合, 但所述弹性元件217为平行该径向中心轴线b而两端分别压抵第一卡掣片 214a及第二卡掣片215a间相对的端面,且所述弹性元件217为中空巻绕 的压缩弹簧,故仅接触第一卡掣片214a及第二卡掣片215a部分端面,亦 仅能提供单侧的推抵力,且压縮弹簧容易因长时间使用造成弹性疲乏,故 仍会造成第一卡掣片214a及第二卡掣片215a与该棘轮件40的齿部41咬 合力不佳,整体所承受扭力小,且整体构造组装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棘轮起子的改良结构,具有扭力大, 且长时间使用不会造成弹性疲乏,且整体构造简单方便组装。本技术提供一种棘轮起子的改良结构,该棘轮起子是包括一握柄 及装设于该握柄上的一棘轮单元,该棘轮单元是供配合一起子头以操作螺 丝,该棘轮单元还包含具有一中空心轴的定位座,该定位座具有一组接端 是与该握柄相固接,另端则具有一定位端,该定位端上并套设有一棘轮件, 该棘轮件内周面具有齿部,且该定位端至少于一侧具有二相邻且平行该定 位座径向的容置槽,以供分别容设一卡掣片及弹性件安装定位, 一换向环 件套设于该棘轮件与该握柄间的定位端外环面,该换向环件相对所述容置 槽轴向的开口端分别凹设有一供所述卡掣片掣动换向的卡掣槽,且该换向 环件与该定位座间设有一供所述卡掣片掣动换向定位的定位组,其中,于 该定位座的定位端顶端面相对等容置槽的轴向开口端另端径向环绕该定 位座的中空心轴周围预定间距凹设有一 U形槽,使该U形槽位于所述容置 槽间,且所述容置槽间并相对该U形槽轴向高度凹设有一 U形的开放槽, 使所述容置槽相对端侧与该U形槽的轴向开口端相连通, 一由弹性片构成 的弹性元件是容设于该U形槽内,其二端自由端并分别朝该U形槽两侧的 容置槽延伸,且不超过该换向环件内周环面,并分别弹性抵靠容置于所述 容置槽的卡掣片相对的内侧端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上述特征使本技术转动该换向环件掣动对应的卡掣片,由该弹 性元件能有效接触压抵卡掣片的侧向端面,提供所述卡掣片保持弹性啮合 棘轮件的齿部,使于操作该棘轮起子时,该卡掣片则由压抵该弹性元件一 端的自由端提供侧向弹性推抵力,以使该卡掣片的掣动端与棘轮件的齿部 保持啮合,并进而由该弹性元件提供该棘轮件带动起子头沿该定位座的中 空心轴转动所承受的扭力大,且该弹性元件不会因长时间使用造成弹性疲 乏,使所述卡掣片与该棘轮件的齿部咬合力极佳,整体所承受扭力大,且 整体构造简单方便组装。附图说明以下,为达上述的目的,就本技术的结构内容及其特征,并配合附图及其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相信能就本技术的内容及其所 产生的功效,作一较深入的了解,其中图1是为一种已知的棘轮起子构造的分解图。图2是为已知图1的组合剖视图以显示该换向环件掣动所述卡掣片换 向后的定位状态。图3是为另一种已知的棘轮起子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5是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图。图6A是为沿本技术图5中的线A-A的剖面图以显示操作该换向环件于一中档位置时的定位状态。图6B是为沿本技术图5中的线B-B的剖面图以显示操作该换向 环件于一中档位置时的定位状态。图7A是为沿本技术图5中的线A-A的剖面图以显示操作该换向 环件于一侧,所述卡掣片掣动换向后的定位状态。图7B所是为本技术的图5B-B线剖面图以显示转动该换向环件于 一侧,使所述卡掣片掣动换向而与棘轮件啮合的定位状态。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是分别为本技术棘轮起子的改良结构的 分解图及组合剖视图,本技术的棘轮起子结构及动作原理是与前述已 知相同,其标号及附图显略的部分并引用已知图1,本技术的棘轮起 子包括装设于该握柄10上的棘轮单元20,该棘轮单元20是供配合该起子 头30以操作螺丝,该棘轮单元20的定位座21具有组接端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起子的改良结构,该棘轮起子包括一握柄及装设于该握柄上的一棘轮单元,该棘轮单元是供配合一起子头以操作螺丝,该棘轮单元还包含具有一中空心轴的定位座,该定位座具有一组接端与该握柄相固接,另端则具有一定位端,该定位端上并套设有一棘轮件,该棘轮件内周面具有齿部,且该定位端至少于一侧具有二相邻且平行该定位座径向的容置槽,以供分别容设一卡掣片,所述卡掣片并抵顶有一弹性元件,一换向环件套设于该棘轮件与该握柄间的定位端外环面,该换向环件相对所述容置槽轴向的开口端分别凹设有一供所述卡掣片掣动换向的卡掣槽,且该换向环件与该定位座间是设有一定位组,其特征在于: 该定位座,于其定位端顶端面凹设有一U形槽,该U形槽相对所述容置槽的轴向开口端另端,并径向环绕该定位座的中空心轴周围预定间距,使该U形槽位于所述容置槽间,且所述容置槽间并相对该U形槽轴向深度凹设有一U形的开放槽,使所述容置槽相对端侧与该U形槽的轴向开口端相连通; 该弹性元件,为一具有弹性回复力的弹性片所构成,是一体弯折容设于前述的定位座的U形槽内,而径向环绕该定位座的中空心轴,其二端自由端并分别朝该U形槽两侧的容置槽延伸,并沿所述容置槽的卡掣片相对的内侧端面弹性抵靠,且不超过该换向环件内周环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佑
申请(专利权)人:陈家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