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具套接装置的改进结构,其主要分为套接端及被套接端的相对应结构,该套接端大多设在穿透式扳手或套筒接杆的接头处,而结构上主要于其内部设有卡齿区,并在卡齿区的上端形成环形内缩部,该环形内缩部的内围挖设有环沟槽,而环沟槽内设置有胶环;另外,该被套接端大多设于套筒或套筒接杆的上端被套接处,其结构上主要在其作业部的上端设有多角卡接部,而多角卡接部的上端则形成有环形卡抵部,另外,环形卡抵部上预设有环形卡沟,而该环形卡沟具有色带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与其被套接工具具有快速结合卡抵及轻易拆卸的特点,而色带结构使使用者便于选取操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具套接的对应结构,具体是透过套接工具与其被套接工具所形成的两段式环状及齿状卡接结构,使两者达到快速结合卡抵及轻易拆卸的功效。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般的穿透式工具为了限制被套接工具与套接工具的结合定位,其结构如图1、2、3图所示,该套接工具10为穿透式棘轮扳手,而在套接工具10的前端设有套接端11,该套接端11的内圈围形成卡齿区12,卡齿区12上挖设有环沟13,并在环沟13内设置有C型扣14 ;另外,上述套接工具10所对应的被套接工具20为穿透式套筒,而该被套接工具20的作业部21上方为被套接端22,该被套接端22形成多角卡接部23,并在其每一角边的相同水平高度处预设有缺角24 ;因此,当套接工具10与被套接工具20结合时,该被套接端22的多角卡接部23穿设在套接端11的卡齿区12内,而卡齿区12环沟13中的C型扣14则卡抵于被套接端22的缺角24内,依次达到稳固结合定位的状态。然而,上述结构虽已经实现两者稳固卡接的功效,但在实际使用上,由于该C型扣14大多为金属材质,因此当套接工具10与被套接工具20欲分离时,操作者需使用较大的拔除力道,才能将该C型扣14拆离缺角24中,如此势必造成使用上的困扰,进而影响操作的顺畅度,且该C型扣14与套接端11的组装也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工具套接装置的改进结构,该结构利用套接工具与其被套接工具所形成的两段式环状及齿状卡接结构,使这两者具有快速结合卡抵及轻易拆卸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 的在于,该套接工具透过其环沟槽内所设置的胶环,与被套接工具的环形卡沟相卡抵,以此形成结合定位的状态,因此其利用软性胶环的材料配置,将可赋予套接工具与被套接工具拆装时省力顺畅的特性。本技术的另一个一目的在于,该被套接工具所挖设的环形卡沟除了具有与套接工具胶环卡接的结构功效外,还在环形卡沟上配置有色带的辨识结构,进而使使用者便于选取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工具套接装置的改进结构,其包括套接工具的套接端以及被套接工具的被套接端;所述套接端主要在其内部设有卡齿区,该卡齿区的上端形成有环形内缩部,该环形内缩部的内围挖设有环沟槽,而环沟槽内则设置有胶环;所述被套接端主要设于被套接工具的作业部上端,而被套接端主要包括有多角卡接部,并在多角卡接部的上端形成有环形卡抵部,该环形卡抵部上挖设有环形卡沟,而该环形卡沟内配置有色带辨识结构;当套接工具与被套接工具套接端及被套接端连结时,该被套接端的多角卡接部卡设于套接端的卡齿区内,而被套接端的环形卡抵部则穿设于套接端的环形内缩部中,而该套接工具通过其环沟槽内的胶环撑抵于被套接工具环形卡抵部的环形卡沟内,进而达到适当的抵紧定位状态。该套接端主要装设在穿透式扳手的接头处或套筒接杆的下端部。该被套接端主要装设于穿透式套筒的上端部或连结工具的上端部。该胶环为软性材料配置。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工具套接装置的改进结构,通过套接工具与其被套接工具所形成的两段式环状及齿状卡接结构,赋予两者具有快速结合卡抵及轻易拆卸的结构,将可赋予套接工具与被套接工具拆装时省力顺畅的特性;并在被套接工具的环形卡沟上配置有色带的辨识功效而使使用者便于选取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套接工具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工具套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工具套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套接工具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 施例工具套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工具套接结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较佳应用立体结构示意图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较佳应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较佳应用立体结构示意图2。图号部份:I O套接工具,I I套接端, I 2卡齿区,I 3环沟, 14 C型扣,2O被套接工具, 2 I作业部,2 2被套接端,2 3多角卡接部,24缺角, 3O套接工具,3 I套接端,3 2卡齿区,3 3环形内缩部, 34环沟槽,3 5胶环,4O被套接工具, 4 I作业部,4 2被套接端,4 3多角卡接部,44环形卡抵部, 4 5环形卡沟, 5O套筒接杆, 6O套筒接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结构组成、技术手段及功效达成方面,下面仅配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具体说明于后:如图4、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工具套接装置的改进结构,其结构上主要分为套接工具30的套接端31以及被套接工具40的被套接端42两者所相对应结构,在此所述套接端31是利用装设在穿透式扳手的接头处予以说明,主要是在套接端31的内部设有卡齿区32,并在卡齿区32的上端形成有环形内缩部33,该环形内缩部33的内围挖设有环沟槽34,而环沟槽34内则设置有胶环35 ;另外,在此所述被套接端42是以穿透式套筒的结构予以说明,其结构 上主要在被套接工具40的作业部41上端设有多角卡接部43,而多角卡接部43的上端则形成有环形卡抵部44,而多角卡接部43与环形卡抵部44组合则为被套接端42结构,另外,该环形卡抵部44上预设有环形卡沟45,而该环形卡沟45内配置有色带的辨识结构。如图6所示,当套 接工具30与被套接工具40的套接端31及被套接端42连结时,该被套接端42的多角卡接部43卡设在套接端31的卡齿区32内,而被套接端42的环形卡抵部44则穿设在套接端31的环形内缩部33中,而该套接工具30可由其环沟槽34内的胶环35撑抵于被套接工具40环形卡抵部44的环形卡沟45内,进而达到适当的抵紧定位状态,并透过软性胶环35材料配置,更可赋予两者拆装时省力的效果。如图7、8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应用结构,其主体为套筒接杆50,而在杆身的上端则配置有被套接端42结构,在套筒接杆50的杆身的下端内配置有套接端31结构,如此该套筒接杆50的上端可连结套接工具30,而下端则可装设被套接工具40,以此实现本技术结构的延伸运用。如图9所示,其主体为套筒接头60,而该套筒接头60的上端若配置有被套接端42结构,则可链接具有套接端31结构的扳手,而达到工具用途转换的功效。而在此仅叙述本技术结构的较佳范例,并简单地由预期能执行本技术的最佳模式的图标来加以说明,而其中多个细节也可以用许多明显不同的观点来加以改进,故上述的图示及叙述是作 为本质上的说明,而非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工具套接装置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套接工具的套接端以及被套接工具的被套接端; 所述套接端在其内部设有卡齿区,该卡齿区的上端形成有环形内缩部,该环形内缩部的内围挖设有环沟槽,而环沟槽内则设置有胶环; 所述被套接端设于被套接工具的作业部上端,而被套接端包括有多角卡接部,并在多角卡接部的上端形成有环形卡抵部,该环形卡抵部上挖设有环形卡沟,而该环形卡沟内配置有色带辨识结构; 当套接工具与被套接工具套接端及被套接端连结时,该被套接端的多角卡接部卡设于套接端的卡齿区内,而被套接端的环形卡抵部则穿设于套接端的环形内缩部中,而该套接工具通过其环沟槽内的胶环撑抵于被套接工具环形卡抵部的环形卡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套接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具套接装置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套接工具的套接端以及被套接工具的被套接端;所述套接端在其内部设有卡齿区,该卡齿区的上端形成有环形内缩部,该环形内缩部的内围挖设有环沟槽,而环沟槽内则设置有胶环;所述被套接端设于被套接工具的作业部上端,而被套接端包括有多角卡接部,并在多角卡接部的上端形成有环形卡抵部,该环形卡抵部上挖设有环形卡沟,而该环形卡沟内配置有色带辨识结构;当套接工具与被套接工具套接端及被套接端连结时,该被套接端的多角卡接部卡设于套接端的卡齿区内,而被套接端的环形卡抵部则穿设于套接端的环形内缩部中,而该套接工具通过其环沟槽内的胶环撑抵于被套接工具环形卡抵部的环形卡沟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鸿,
申请(专利权)人:王耀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