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秋文专利>正文

钳具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90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钳具改进结构,该钳具主要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钳颚,该第一钳颚固定于一第一钳柄,该第二钳颚,以一枢轴枢合于该第一钳柄,以另一枢轴连接一杠杆,并与该第一钳颚相对;该第一、第二钳颚各受该第一钳柄及该杠杆控制其开合及固定一个夹口尺寸;该第一、第二钳颚包含:一颚口,设于该第一钳颚与第二钳颚相对的面上;该颚口具有一第一夹制面,以及连接于第一夹制面两端的第二夹制面及第三夹制面;一颚夹开放端设有一棘齿状的夹制端,该颚夹可伸入该颚口中。据此,增进了夹制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手工具有关,更详而言之,有关于钳具的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系一种公知钳具,其结构包括有一第一钳体1,一枢设在该第一钳体1的第二钳体2,一枢设在第二钳体2的杠杆3,一枢设在杠杆3的短臂4,该短臂4末端伸入第一钳体1内部,一旋入第一钳体1的调整螺丝5,其端部支撑在该短臂4末端;一安装在第二钳体2与该第一钳体1之间,使第一、二钳体1、2于常态时呈打开状的弹簧7,以及一释放杆6枢设在杠杆3上,以支撑该短臂4。控制该第一钳体1以及该杠杆3产生相对开合的动作可控制该第一及第二钳体1、2开合。而旋调该调整螺丝5入第一钳体1内的深度,调整该短臂4及杠杆3的动作,可调整及固定第一、第二钳体1、2相对开口的尺寸而夹持一工件8。欲使第一、第二钳体1、2打开释放该工件8,可通过按压该释放杆6,使其顶撑该短臂4,使杠杆3相对短臂4而枢摆,连动第二钳体2相对第一钳体1打开。上述第一、第二钳体1、2的钳口样态为平面棘轮状,固然可以夹持工件8,但实际上仅针对该工件8相对的两部位提供夹持力,使用者必须费力地握紧钳具,使第一、第二钳体1、2产生相对较大的夹持力量才能稳定地夹制物件,使用费力是其缺点之一,但以钳具带动工件转动的操作过程中,钳具仍有滑脱之虞,是其缺点之二。新型内容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钳体夹制物件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具体的改良方案,该改良方案特别针对该钳具的钳口结构。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钳具改进结构,该钳具主要包括分别受第一钳柄及杠杆控制开合及固定一个夹口尺寸且位置相对的第一、第二钳颚,该第一钳颚固定在一第一钳柄上,该第二钳颚具有一枢轴,与该第一钳柄相枢接,一杠杆具有另一枢轴,与该第二钳颚相枢接,并位于与该第一钳颚相对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钳颚包括, 一颚口,位于该第一钳颚与第二钳颚相对的面上;该颚口具有一第一夹制面,以及连接在第一夹制面两端的第二夹制面及第三夹制面;一可伸入该颚口中的颚夹,其开放端具有一棘齿状的夹制端。其中该第一、第二夹制面的夹角为120度。其中该第一、第三夹制面的夹角为120度。其中上述第二钳颚被第一钳柄的枢轴枢穿的孔,其孔径大于该枢轴的直径,以上述杠杆连接的枢轴为心的该第二钳颚,具有围绕该枢轴的一摆动阈度。或者,根据本技术的精神,一种钳具改进结构,该钳具主要包括分别受该第一钳柄及该杠杆控制其开合及固定一个夹口尺寸且位置相对的第一、第二钳颚,该第一钳颚固定在一第一钳柄上,该第二钳颚具有一枢轴,枢合在该第一钳柄上,一杠杆具有另一枢轴,与该第二钳颚相枢接,并位于与该第一钳颚相对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钳颚包括,一颚口,位于该第一钳颚与第二钳颚相对的面上;该颚口具有一第一夹制面,以及连接在第一夹制面两端的第二夹制面及第三夹制面;一可伸入该颚口中的颚夹,其开放端具有一棘齿状的夹制端;以及上述第二钳颚被第一钳柄的枢轴枢穿的孔,其孔径大于该枢轴的直径,以上述杠杆连接的为心的该第二钳颚具有相对于枢轴的一摆动阈度。其中该第一、第二夹制面的夹角为120度。其中该第一、第三夹制面的夹角为120度。本技术达成目的及功效之一,在钳具的钳口处提供了三个夹制面及一个相对夹制点,以该三个夹制面及一个相对夹制点,该夹制点并计呈棘齿状,达到增进夹制稳定性的效能。该钳具可夹制六角螺帽或各式具有棘轮齿环的工具。本技术达成目的及功效之二,夹制上述具有棘轮齿环的工件时,可单方向带动该工件转动,相反于上述方向时则钳具空转不带动工件。附图说明图1公知钳具的平面图。图2本技术钳具的平面图,表示钳具为闭合状态。图3本技术钳具的平面图,表示钳具固定一个开口尺寸。图4本技术钳具夹制一普通六角螺帽的示意图。图5可以被本技术钳具所夹制利用的套筒外观图。图6本技术钳具夹制该套筒的平面图。图7本技术钳具单方向控制套筒转动的示意图。图8本技术钳具逆方向空转不带动套筒转动的示意图。图9可以被本技术钳具所夹制利用的棘轮工具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3,图中表示本技术钳具的平面样态。其结构包括有一第一钳柄10,其第一端11以固定元件111固定一第一钳颚12,第二端13轴向螺合一调整螺栓14,第一端11及第二端13之间则为一握持部15。一第二钳颚20,以一枢轴21枢合于该第一钳柄10,并与第一钳颚12呈相对样态。一杠杆30,其第一端31以一枢轴33与该第二钳颚20结合,第二端与该第一钳柄10的握持部15相对,而形成另一握持部32。一臂杆34,第一端341以一枢轴343枢设于该杠杆30,第二端342伸入该第一钳柄10的握持部15中,并被上述调整螺丝35的末端抵住。一弹簧36,安装于第二钳颚20与第一钳柄10之间,并提供一常态力量偏拉该第二钳颚20使其相对该第一钳颚12打开。一释放杆37,相当于中央位置以一枢轴373枢设于该杠杆30,其第一端371可抵撑于臂杆34,第二端372则显露出该杠杆30的握持部32,并与握持部32保持一间距,使第二端372可被使用者压动。以上所述者为钳具结构的部份,本技术特征重点在于上述第一钳颚12设有一颚口40,该第二钳颚20设一向颚口40方向弯转的颚夹50。该颚口40具有一第一夹制面41,以及连接于第一夹制面41两端的第二夹制面42及第三夹制面43。第一、第二夹制面41、42的夹角为120度,且该第一、第三夹制面41、43相邻夹角亦为120度。上述颚夹50的开放端设有一棘齿状的夹制端51。如图2,钳具呈收合样态,与公知相同的是,该第一钳柄10及杠杆30相对合靠,臂杆34抵住该释放杆37的第一端,旋调该调整螺栓14,使其末端抵住该臂杆34的第二端,收合状的钳具即无弹开之虞。而本技术特征在于收合样态的钳具,该颚夹50容于该颚口40中。如图3,欲张开钳具,与公知相同的是,旋调该调整螺栓14,而调整该臂杆34及杠杆30相邻角度,并固定一个颚口40与颚夹50的夹制端51的相对夹口尺寸。如图4,以本技术钳具夹制一普通六角螺帽90的示意图,而调整该颚口40与颚夹50夹制端51形成夹口尺寸的方法同上两段所述。普通的六角螺帽90具有六个面,每个面相邻夹角为120度,本技术特征在于,以颚口40的第二、第三夹制面42、43可以完全包含该六角螺帽90的二夹制面。该第二钳颚20以其棘轮状的夹制端51进一步夹制住该六角螺帽90的第三夹制面。与先前技术所述的钳具相较,本技术在钳具的钳口处提供了三个夹制面41、42、43及一个相对夹制点51,以该三个夹制面41、42、43及一个相对夹制点51,达到增进夹制稳定性的效能。因此本技术钳具可夹制六角螺帽或各式具有棘轮齿环的工具。如图5,本技术钳具可配合一种特别型式的套筒92,该套筒92两端为角状套合孔94,筒身具有一棘轮区段93。如图6,本技术钳具以该颚口40及颚夹50的夹制端51夹制上述套筒92的棘轮区段93,利用棘轮区段93的棘齿与颚夹50夹制端51的棘齿啮合,提升夹制稳固性,该钳具即能确实带动套筒92转动,以该套筒92进行松锁工件。本技术另一项特征可控制该颚口40及颚夹50单方向带动上述套筒92转动。如图7,将本技术第二钳颚20供枢轴21枢穿的孔22的孔径设成略大于该枢轴21的直径,该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钳具改进结构,该钳具主要包括分别受第一钳柄(10)及杠杆(30)控制开合及固定一个夹口尺寸且位置相对的第一、第二钳颚(12)(20),该第一钳颚(12)固定在一第一钳柄(10)上,该第二钳颚(20)具有一枢轴(21),与该第一钳柄(10)相枢接,一杠杆(30)具有另一枢轴(33),与该第二钳颚(20)相枢接,并位于与该第一钳颚(12)相对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钳颚(12)(20)包括,一颚口(40),位于该第一钳颚(12)与第二钳颚(20)相对的面上;该颚口(40)具有一第一夹制面(41),以及连接在第一夹制面(41)两端的第二夹制面(42)及第三夹制面(43);一可伸入该颚口(40)中的颚夹(50),其开放端具有一棘齿状的夹制端(5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秋文
申请(专利权)人:赖秋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