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起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701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棘轮起子,包括一握柄及一安装在该握柄上的棘轮单元,该棘轮单元具有一固设在该握柄上的定位座、一套设在该定位座上的棘轮件、二安装在该定位座上的卡掣组、二提供前述卡掣组保持朝该棘轮件啮合的弹性元件及一套设在该定位座上且可掣动卡掣组的换向环件。前述卡掣组各具有二可在该定位座的二第一、二容置槽中产生摆动的第一、二掣板。借此,转动该换向环件可掣动卡掣组,且达到切换联动方向的目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棘轮起子
技术介绍
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一种棘轮起子,包括有一握柄1、一固设在该握柄1中的本体2、二插设在该本体2内部且呈U型的掣子201、二提供前述掣子201朝该本体2外部移动的弹簧202、一套设在该本体2外部的调整环3及一套设在该本体2上的结合体4。该本体2具有二互相平行且也平行于径向的插槽203,前述插槽203供弹簧202及掣子201安装定位。该调整环3具有一内环面301、二由该内环面301凹设且分别对应于掣子201的调整槽302,前述调整槽302相邻侧各设有一导引的斜面303。该结合体4具有一设于该调整环3一侧的内齿环401,该内齿环401具有多数可与掣子201互相卡住的齿部402。当转动该调整环3时,利用斜面303掣动所对应的掣子201,就可达到切换联动方向的目的。虽然这种棘轮起子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但是掣子201与该结合体4的齿部402是呈单侧啮合,咬合力较差、所能承受的扭力也比较不足,且欲换向联动且操作该调整环3时,掣子201是相对于该本体2产生直线移动。再如图3及图4所示,现有另一种棘轮起子,也包括一握柄5、一固设在该握柄5内部的驱动头6、二对安装在该驱动头6上的卡掣块701、二设置在两两卡掣块701之间的弹簧702、一套设在该驱动头6外部的控制环8及一设在该控制环8一侧的棘轮环9,前述卡掣块701均设有多数棘齿701’,该控制环8具有多数个可掣动前述卡掣块701的拨杆801,该棘轮环9具有多数设于一内环面上的齿部901。前述卡掣块701利用弹簧702的弹力作用,可使棘齿701’啮合在该棘齿环9的齿部901上,且当转动该控制环8时,利用拨杆801掣动所对应的卡掣块701,就可达到切换联动方向的目的。虽然这种棘轮起子也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但是卡掣块701为了具有精确度较高的形状、尺寸且能确实与该控制环8产生啮合,一般是利用粉末冶金烧结而成,不但成本较高且强度也较弱。再者,卡掣块701也是相对于该驱动头6产生直线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动构件之间咬合力佳、扭力强且构件形状结构简单、成本低、结构强度佳的棘轮起子。本技术的棘轮起子包括一握柄及一安装在该握柄上的棘轮单元。该棘轮单元具有一固设在该握柄上的定位座、一可相对于该定位座转动地套设在该定位座上的棘轮件、二安装在该定位座上的卡掣组、二提供前述卡掣组朝该棘轮件保持啮合趋势的弹性元件及一套设在该定位座上且可掣动前述卡掣组的换向环件。该定位座是沿一轴线延伸,并具有一圆柱部、二凹设在该圆柱部且呈反向设置的第一容置槽、二与前述第一容置槽对应且也反向设置的第二容置槽及二可贯穿呈对应设置的第一、二容置槽的穿槽,该圆柱部具有一沿径向延伸且可通过该轴线的中线及一围绕该轴线所产生的外周面,前述第一容置槽对称地设置在该中线两侧,前述第二容置槽也对称地设置在该中线两侧,且第一、二容置槽各由一槽底面、一由该槽底面一侧缘延伸至该外周面的外侧面、一由该槽底面另一侧缘延伸至该外周面的内侧面及一对应该槽底面且设于该外周面上的槽口所构成,该槽口对应环向的宽度大于该槽底面,该棘轮件具有一围绕该轴线所产生且具有多数齿部的棘齿环及一设置在该棘齿环一侧的驱动部,前述卡掣组各具有二安装在第一容置槽中的第一掣板及二安装在第二容置槽中的第二掣板,前述第一、二掣板各具有一相对于槽底面的定位端部、一与该定位端部呈相反设置且可与该棘齿环的齿部啮合的摆动端部、一衔接在该定位端部与该摆动端部之间且相对于该外侧面的第一表面及一与该第一表面相背设置且相对于该内侧面的第二表面,前述第一、二掣板可由一第一位置摆动至一第二位置,第一、二掣板在第一位置时,第一表面抵靠在外侧面上且摆动端部与齿部啮合,第一、二掣板在第二位置时,第二表面抵靠在内侧面上且摆动端部自齿部上脱离,前述弹性元件是分别安装在穿槽中,两端顶抵于第一、二掣板,其等的弹性恒使第一、二掣板保持由第二位置摆回第一位置的趋势,该换向环件具有多数个可掣动第一、二掣板在该第一、二位置之间产生摆动的掣动部。借此,利用卡掣组对称设置在该中线两侧,可与该棘轮件产生较佳的咬合力,且整体可承受较大扭力、可降低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棘轮起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该种棘轮起子的组合剖面图;图3是现有另一种棘轮起子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该另一种棘轮起子的组合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7是沿图6中的直线7-7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沿图6中的直线8-8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9是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转动一换向环件可使二第二掣板被掣动且由一第一位置摆动至一第二位置;图10是类似于图8的视图,说明第二掣板自一棘轮件的齿部上脱离;图11是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转动该换向环件可使二第一掣板被掣动且由第一位置摆动至第二位置;图12是类似于图8的视图,说明第一掣板自棘轮件的齿部上脱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棘轮起子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及图6所示,本技术棘轮起子的较佳实施例,是可配合一起子头300以达到操作螺丝的目的,并包括一握柄200及一安装在该握柄200上的棘轮单元100,该棘轮单元100具有一固设在该握柄200上的定位座10、一可相对于该定位座10转动地套设在该定位座10上的棘轮件20、二安装在该定位座10上的卡掣组30、二弹性元件40、一套设在该定位座10上且可掣动前述卡掣组30的换向环件50及一安装在该定位座10上的定位组60。该定位座10是呈阶级柱状且沿一轴线L延伸,并具有一固设在该握柄200内部的结合部11、一沿该轴线L设置在该结合部11一侧的圆柱部12、一沿该轴线L设于该圆柱部12另一侧的轴杆部13、二凹设在该圆柱部12中且呈反向设置的第一容置槽14、二与前述第一容置槽14对应且也呈反向设置的第二容置槽15及二可贯穿呈对应设置的第一、二容置槽14、15的穿槽16。配合参阅图7及图8,该圆柱部12具有一沿径向延伸且可通过该轴线L的中线L’及一围绕该轴线L所产生的外周面121、多数由该外周面121凹设且与第一、二容置槽14、15相通的滑槽122、一由该外周面121朝外凸设的卡块123及一凹设在该卡块123一侧的沉孔124。该轴杆部13具有一环槽131及一嵌套在该环槽131中的扣环132。前述第一容置槽14是对称设置在该中线L’两侧且相隔180度,并各由一槽底面141、一由该槽底面141一侧缘延伸至所对应滑槽122的外侧面142、一由该槽底面141另一侧缘延伸至该外周面121且与该外侧面142相对的内侧面143及一对应该槽底面141且设于该外周面121上的槽口144所构成,前述槽口144与对应的滑槽122相通且对应环向的宽度大于前述槽底面141。前述第二容置槽15也对称设置在该中线L’两侧且相隔180度,并各由一槽底面151、一由该槽底面151一侧缘延伸至所对应滑槽122的外侧面152、一由该槽底面151另一侧缘延伸至该外周面121且与该外侧面152相对的内侧面153及一对应该槽底面151且设于该外周面上121的槽口154所构成,前述槽口154与所对应的滑槽122相通且对应环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起子,包括一握柄及一安装在该握柄上的棘轮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棘轮单元,具有一固设在该握柄上的定位座、一套设在该定位座上的棘轮件、二安装在该定位座上的卡掣组、二弹性元件及一套设在该定位座上的换向环件,该定位座是沿一轴线延伸,并具有一圆柱部、二凹设在该圆柱部且呈反向设置的第一容置槽、二与前述第一容置槽对应且呈反向设置的第二容置槽及二贯穿第一、二容置槽的穿槽,该圆柱部具有一沿径向延伸且通过该轴线的中线及一围绕该轴线所产生的外周面,前述第一容置槽对称地设置在该中线两侧,前述第二容置槽也对称地设置在该中线两侧,且第一、二容置槽各由一槽底面、一由该槽底面一侧缘延伸至该外周面的外侧面、一由该槽底面另一侧缘延伸至该外周面的内侧面及一对应该槽底面且设于该外周面上的槽口所构成,该槽口对应环向的宽度大于该槽底面,该棘轮件具有一围绕该轴线所产生且具有多数齿部的棘齿环及一设置在该棘齿环一侧的驱动部,前述卡掣组各具有二安装在第一容置槽中的第一掣板及二安装在第二容置槽中的第二掣板,前述第一、二掣板各具有一相对于槽底面的定位端部、一与该定位端部呈相反设置且会与该棘齿环的齿部啮合的摆动端部、一衔接在该定位端部与该摆动端部之间且相对于该外侧面的第一表面及一与该第一表面相背设置且相对于该内侧面的第二表面,第一、二掣板会由一第一位置摆动至一第二位置,第一、二掣板在第一位置时,第一表面抵靠在外侧面上且摆动端部与齿部啮合,第一、二掣板在第二位置时,第二表面抵靠在内侧面上且摆动端部自齿部上脱离,弹性元件是分别安装在穿槽中,两端顶抵于第一、二掣板,其等的弹性恒使第一、二掣板保持由第二位置摆回第一位置的趋势,该换向环件具有多数个使第一、二掣板在该第一、二位置之间产生摆动的掣动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烜森
申请(专利权)人:首君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