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扭力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318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扭力扳手,包含一具有一头部、一柄部的本体、一具有一应变体、一应变感测单元的应变感测装置、一运算电路,及一显示装置,该柄部具有一由一围绕壁面所围绕出并沿一轴向设置的安装槽及一第一弹性模数,该围绕壁面具有一前、后端面部及一左、右侧面部,该应变体具有一前、后抵接端部、一中段部及一小于该第一弹性模数的第二弹性模数,该前、后抵接端部分别具有二侧端面及一前、后端面,该中段部具有一左、右侧面,该应变感测单元设置于该左、右侧面的至少其中一者上,当该应变感测装置装设于该安装槽内时,该等侧端面是分别与该左、右侧面部抵接,该前、后端面与该前、后端面部之间可分别形成一轴向间隙,该左、右侧面与该左、右侧面部之间可分别形成一第一横向间距,该应变感测单元与相对的左、右侧面部之间可形成一第二横向间距。(*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单独更换感测元件且灵敏度高的电子扭力扳手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扭力扳手(例如美国专利第3970155、4006629、4522075、4669319与4976133号等案)均是借由将应变规直接贴设在其握柄的侧面上,并搭配工作电路(包括惠氏电桥、放大器、记录器、微处理器、输出单元等等),以量测电子扭力扳手所承受的扭力值。而,根据材料力学上有关应变(ε,strain)与弯矩(M,bendingmoment)关系式ϵ=M*yE*I]]>可知,当一弹性模数(modulus of elasticity)为E、横截面对其中性轴(neutral axis)的惯性矩(moment of inertia)为I的构件,受到弯矩(M)作用时,其应变(ε)是与其距中性轴的距离y呈正比。由于上述电子扭力扳手的应变规是贴设在距其握柄中性轴最大距离的侧面上,因此,上述电子扭力扳手的应变规在其所贴设的位置上可产生最大值的应变(ε),并进一步产生最大值的电阻变化,如此,当应变规的电阻变化讯号传送至工作电路时,工作电路根据显著的电阻变化讯号即可灵敏精确地计算出电子扭力扳手所承受的扭力值。然而,由于上述电子扭力扳手的应变规是贴设在其握柄的侧面上,因此,为了使其应变规可正确地反应出上述电子扭力扳手所承受的扭力值,不但其握柄侧面的大范围面积必须加工至一定的面精度,且其应变规也需精准地贴设在正确的位置上,此外,也由于上述电子扭力扳手的应变规是贴设在其握柄的侧面上,因此,若上述电子扭力扳手的应变规在使用中损坏时,使用者并无法针对损坏的应变规加以单独更换,而必须再购买新的扳手。如图1、2所示,为另一种电子扭力扳手,该电子扭力扳手包含一具有一握把101、一头部102的本体1、一包括一基板201、一应变规202的应变量测装置2,及一显示装置3。该握把101具有一可供该基板201容置的第一凹槽1011,该头部102具有一可供该显示装置3容置的第二凹槽1021,该基板201的外廓是与该第一凹槽1011的外廓相同,并具有一可供该应变规202置入的容置孔2011。如此,当该电子扭力扳手受到扭力作用时,该应变规202即可弯曲变形而将电信讯号传送到该显示装置3,以显示出该电子扭力扳手所承受的扭力值。虽然,此种电子扭力扳手具有在该应变规202损坏时可单独更换该应变量测装置2的优点,但是,由于该基板201的外廓是与该第一凹槽1011的外廓相同,因此,该应变规202几乎是位在该握把101的中性轴X上,导致该应变规202距中性轴X的距离y甚为微小,如此,由上述的公式(ϵ=M*yE*I)]]>可知,该应变规202变形产生的应变(ε)将甚为微小,因而无法产生显著的电阻变化讯号,如此一来即会导致该显示装置3的工作电路无法灵敏地计算出电子扭力扳手所承受的扭力值,此外,为了加强电阻变化讯号,虽可借由该显示装置3中的工作电路将电阻变化讯号放大再加以计算,但是,在电阻变化讯号放大的同时,讯号误差值也会被一并被大,而会导致该显示装置3的工作电路无法精确地计算出电子扭力扳手所承受的扭力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单独更换感测元件且可灵敏精确地计算出扳手所承受的扭力值的电子扭力扳手。本技术电子扭力扳手,包含一本体、一应变感测装置、一运算电路,及一显示装置,其特点是该本体具有一头部,及一与该头部连接而沿一轴向延伸出的柄部,该柄部具有一由一围绕壁面所围绕出并沿该轴向设置的安装槽,及一第一弹性模数,该围绕壁面具有一邻近该头部的前端面部、一相反于该前端面部的后端面部、一沿该轴向连接于该前、后端面部之间的左侧面部,及一相反于该左侧面部的右侧面部。该应变感测装置是可拆卸地装设于该安装槽内,并具有一应变体,及一应变感测单元,该应变体具有一朝向该前端面部的前抵接端部、一朝向该后端面部的后抵接端部、一沿该轴向连接于该前、后抵接端部之间的中段部,及一小于该第一弹性模数的第二弹性模数,该前抵接端部具有二呈相反设置且分别朝向该左、右侧面部的侧端面,及一朝向该前端面部且连接于该等侧端面之间的前端面,该后抵接端部具有二呈相反设置且分别朝向该左、右侧面部的侧端面,及一朝向该后端面部且连接于该等侧端面之间的后端面,该中段部具有一朝向该左侧面部的左侧面,及一相反于该左侧面的右侧面,该应变感测单元是设置于该左、右侧面的至少其中一者上,当该应变体与该应变感测单元装设于该安装槽内时,该前、后抵接端部的侧端面是分别与该左、右侧面部抵接,该前、后抵接端部的前、后端面与该前、后端面部之间可分别形成一轴向间隙,该左、右侧面与该左、右侧面部之间可分别形成一第一横向间距,该应变感测单元与相对的左、右侧面部之间可形成一第二横向间距。该运算电路是装设于该本体上,并与该应变感测单元电性连接,而可将该应变感测单元所量测到的扭力值运算成电信讯号输出。该显示装置是装设于该本体上,该显示装置是与该运算电路电性连接,并可接收该运算电路输出的电信讯号,而显示出该应变感测单元所量测到的扭力值。本技术的电子扭力扳手,不但可单独更换应变感测装置,且可灵敏精确地计算出扳手所承受的扭力值,所以确实能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电子扭力扳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一种电子扭力扳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2是该电子扭力扳手的组合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子扭力扳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电子扭力扳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11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合剖视图;图12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二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在提出详细说明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3、4、5,为本技术电子扭力扳手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电子扭力扳手包含一本体10、一应变感测装置20、一运算电路30,及一显示装置40。该本体10具有一头部11,及一与该头部11连接而沿一轴向延伸出的柄部12。该柄部12是由一与该头部11连接而沿该轴向延伸出的柄段121及一可套接于该柄段121上的中空套管件122所构成,该柄部12并具有一由一围绕壁面123所围绕出并沿该轴向设置的安装槽124。在本实施例中,该柄部12是由一具有一第一弹性模数E1的材质制成(例如钢,E1=190Gpa)。该围绕壁面123是在该柄段121上围绕出该安装槽124,并具有一邻近该头部11的前端面部1231、一相反于该前端面部1231的后端面部1232、一沿该轴向连接于该前、后端面部1231、1232之间的左侧面部1233,及一相反于该左侧面部1233的右侧面部1234。该柄段121具有一朝向该套管件122的端面1211,及一从该端面1211贯通至该围绕壁面12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扭力扳手,包含一本体、一应变感测装置、一运算电路,及一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本体,具有一头部,及一与该头部连接而沿一轴向延伸出的柄部,该柄部具有一由一围绕壁面所围绕出并沿该轴向设置的安装槽,及一第一弹性模数,该围绕壁面具有一邻近该头部的前端面部、一相反于该前端面部的后端面部、一沿该轴向连接于该前、后端面部之间的左侧面部,及一相反于该左侧面部的右侧面部;    该应变感测装置,是装设于该安装槽内,并具有一应变体,及一应变感测单元,该应变体具有一朝向该前端面部的前抵接端部、一朝向该后端面部的后抵接端部、一沿该轴向连接于该前、后抵接端部之间的中段部,及一小于该第一弹性模数的第二弹性模数,该前抵接端部具有二呈相反设置且分别朝向该左、右侧面部的侧端面,及一朝向该前端面部且连接于该等侧端面之间的前端面,该后抵接端部具有二呈相反设置且分别朝向该左、右侧面部的侧端面,及一朝向该后端面部且连接于该等侧端面之间的后端面,该中段部具有一朝向该左侧面部的左侧面,及一相反于该左侧面的右侧面,该应变感测单元是设置于该左、右侧面的至少其中一者上,当该应变体与该应变感测单元装设于该安装槽内时,该前、后抵接端部的侧端面是分别与该左、右侧面部抵接,该前、后抵接端部的前、后端面与该前、后端面部之间分别形成一轴向间隙,该左、右侧面与该左、右侧面部之间分别形成一第一横向间距,该应变感测单元与相对的左、右侧面部之间形成一第二横向间距;    该运算电路,是装设于该本体上,并与该应变感测单元电性连接,而将该应变感测单元所量测到的扭力值运算成电信讯号输出;及    该显示装置,是装设于该本体上,该显示装置是与该运算电路电性连接,并接收该运算电路输出的电信讯号,而显示出该应变感测单元所量测到的扭力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烜森饶达仁李宗礼吴佳儒樊汉台
申请(专利权)人:首君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