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输液控制阀及具有该安全输液控制阀的点滴装置,其中所述安全输液控制阀,包括圆形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硬胶阀体,为圆柱体;和硬胶阀座,为一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硬胶阀座的封闭端有圆孔,所述圆孔直径小于所述薄膜直径;所述薄膜放置于所述硬胶阀座的封闭端上;所述硬胶阀体的一端从所述硬胶阀座开口端伸入且抵住所述薄膜,所述硬胶阀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硬胶阀座的内侧壁轴向配合。在现有技术中浮片因重量太轻,其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翻转或偏移,密封时不能很好的对滴斗下液口进行密封,进而提供一种更容易对滴斗下液口进行密封的安全输液控制阀及具有该安全输液控制阀的点滴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输液点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输液控制阀及具有该安全输液控制阀的点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临床输液时药液滴完以后血液回流或空气进入血管,通常使用具有自动止流装置的滴定管输液器,当液体流尽时,自动止流装置随着液面的下降而下沉,从而实现自动密闭并止流,达到防止空气进入人体或血液倒流的目的。中国专利文献CN201701581U公开了一种浮片式自动止流滴定管输液器,包括药袋穿刺针,药袋穿刺针连通有管体,管体的下部连通有滴定管,滴定管连通有静脉输液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底部具有筒体下盖,所述筒体下盖上具有与滴定管连通的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位于管体内的部分形成凸台,所述管体内具有可将连通管道封闭的浮片。即该专利文献中的浮片式自动止流滴定管输液器,其管体内具有可将连通管道封闭的浮片(即安全输液控制阀),采用浮片与筒体下盖上的连通管道的配合,当管体内液面高时,浮片浮在液面上,当液体流尽时,由于液体的吸合力,实现自动密闭并止流,从而避免了形成空气栓子造成危险。上述专利文献所述的浮片式自动止流滴定管输液器中所使用的浮片(即安全输液控制阀)由医用轻质材料制备而成,且呈叶瓣状,因此浮片会随着药液下滴而不断的左右浮动,当其到达密封位置时可能会出现翻转、偏移或倾斜,从而不能完好的将滴斗下液口密封,无法达到防止空气进入人体的目的,使得输液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浮片(即安全输液控制阀)因重量太轻,其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翻转或偏移 ,密封时不能很好的对滴斗下液口进行密封,进而提供一种更容易对滴斗下液口进行密封的安全输液控制阀及具有该安全输液控制阀的点滴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种安全输液控制阀,包括圆形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硬胶阀体,为圆柱体;和硬胶阀座,为一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硬胶阀座的封闭端有圆孔,所述圆孔直径小于所述薄膜直径;所述薄膜放置于所述硬胶阀座的封闭端上;所述硬胶阀体的一端从所述硬胶阀座开口端伸入且抵住所述薄膜,所述硬胶阀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硬胶阀座的内侧壁轴向配合。所述硬胶阀体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所述下阀体为柱状体,所述上阀体包括主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下阀体轴向套接,所述连接部另一端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沿所述圆孔边缘成形有向所述硬胶阀座开口端延伸的凸环。所述薄膜的轴向剖面形状为U型。所述硬胶阀体上具有径向延伸的突起。所述关起为柱状体。具有上述安全输液控制阀的点滴装置,其包括滴斗;和连通管道,放置在所述滴斗和下输液管之间,所述连通管道一端向所述滴斗内延伸,所述连通管道另一端向所述滴斗外延伸与所述下输液管相连接;所述连通管道直径小于所述圆孔直径,所述安全输液控制阀放置于所述滴斗内并对所述连通管道的出液口进行封闭;所述安全输液控制阀外侧壁与所述滴斗内侧壁之间成形有下液通道。所述连通管道向所述滴斗内延伸部分的高度大于所述硬胶阀座封闭端的厚度。所述下液通道为所述突起与所述滴斗内侧壁围成的间隙。所述突起的最大外径与所述滴斗内径相同。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在本技术所述的安全输液控制阀中,包括圆形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硬胶阀体,为圆柱体; 和硬胶阀座,为一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硬胶阀座的封闭端有圆孔,所述圆孔直径小于所述薄膜直径;所述薄膜放置于所述硬胶阀座的封闭端上;所述硬胶阀体的一端从所述硬胶阀座开口端伸入且抵住所述薄膜,所述硬胶阀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硬胶阀座的内侧壁轴向配合;即通过硬胶阀体和硬胶阀座对所述薄膜进行固定,也就相当于对安全输液控制阀进行了轴向延伸,增加了安全输液控制阀的重量,使其在浮动过程中不发生翻转或偏移,因而能很好的对滴斗下液口进行密封。(2)在本技术所述的安全输液控制阀中,沿所述圆孔边缘成形有向所述硬胶阀座开口端延伸的凸环,所述凸环、所述硬胶阀座的封闭端和所述硬胶阀座的开口端内壁共同形成U型槽;所述薄膜的轴向剖面形状为U型,因此,所述薄膜的侧壁卡入所述U型槽内,即便所述薄膜外径比所述开口端内径小,所述薄膜也能成倒U型牢固放置在所述硬胶阀座的封闭端。(3)在本技术所述具有上述安全输液控制阀的点滴装置,其包括滴斗;和连通管道,放置在所述滴斗和下输液管之间,所述连通管道一端向所述滴斗内延伸,所述连通管道另一端向所述滴斗外延伸与所述下输液管相连接;所述连通管道直径小于所述圆孔直径,所述安全输液控制阀放置于所述滴斗内并对所述连通管道的出液口进行封闭,且所述连通管道向所述滴斗内延伸部分的高度大于所述硬胶阀座封闭端的厚度;因此当再次滴入药液时,所述安全输液控制阀不会因为所述硬胶阀座或所述圆形薄膜粘贴在下液口而无法自动上浮。(4)在本技术所述的点滴装置中,所述下液通道为所述突起与所述滴斗内侧壁围成的间隙,所述硬胶阀体上具有径向延伸的突起,且所述突起为柱状体,因此药液能顺利通过所述下液通道向下流动。(5)在本技术所述的点滴装置中,所述突起的最大外径与所述滴斗内径相同,因此所述安全输液控制阀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从而能很好的对滴斗下液口进行密封。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安全输液控制阀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所述的安全输液控制阀剖视图;图3是图2所述安全输液控制阀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点滴装置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不为:1_薄膜;2_硬I父阀座;3_硬I父阀体;;22_圆孔;24_凸环;30-上阀体;31_主体;32_连接部;33_下阀体;34_突起;4-滴斗;41_下液通道;5_连通管道;6-安全输液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安全输液控制阀,包括圆形薄膜1、硬胶阀体和硬胶阀座2 ;其中,所述硬胶阀体3为圆柱体,所述硬胶阀座2为一端开口的圆柱体,且在硬胶阀座2的封闭端有圆孔22,所述圆孔22直径小于所述薄膜I直径;所述薄膜I放置于所述硬胶阀座2的封闭端上;所述硬胶阀体3的一端从所述硬胶阀座2开口端伸入且抵住所述薄膜I,所述硬胶阀体3的外侧壁与所述硬胶阀座2的内侧壁轴向配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硬胶阀体3包括上阀体30和下阀体33,所述下阀体33为柱状体,所述上阀体30包括主体31和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 —端与所述下阀体33轴相套接;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连接部32上成形有孔,所述下阀体33伸入所述连接部32内,即所述下阀体33外侧壁与所述连接部32内侧壁配合,所述连接部32另一端与所述主体31固定连接。`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阀体33上成形有孔,所述连接部32伸入所述下阀体33内,即所述下阀体33内侧壁与所述连接部32外侧壁配合,所述下阀体33另一端与所述硬胶阀座2配合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设置所述硬胶阀体3上具有径向延伸的突起34,所述突起34为柱状体,所述突起34的最大外径与所述滴斗4内径相同,所述下液通道41为所述突起34与所述滴斗4内侧壁围成的间隙。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输液控制阀,包括圆形薄膜(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硬胶阀体(3),为圆柱体;和硬胶阀座(2),为一端开口的圆柱体,所述硬胶阀座(2)的封闭端有圆孔(22),所述圆孔(22)直径小于所述薄膜(1)直径;?所述薄膜(1)放置于所述硬胶阀座(2)的封闭端上;所述硬胶阀体(3)的一端从所述硬胶阀座(2)开口端伸入且抵住所述薄膜(1),所述硬胶阀体(3)的外侧壁与所述硬胶阀座(2)的内侧壁轴向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万盛,
申请(专利权)人:卢金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