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512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座椅扶手,其包括有一个支撑座体、一个扶手主体、一个结合槽、一个结合部件与一个固定件,该扶手主体可枢转地组设于该支撑座体,该结合槽形成于该支撑座体的一端,该结合部件连接于该扶手主体的一端,该结合部件可枢转地容置于该结合槽并于释放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变换,于锁定位置时,该扶手主体定位于该支撑座体,该固定件卡掣于该结合槽并于锁定位置时卡掣于该结合部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揭示一种座椅扶手,尤指利用一固定件并且不需额外工具即可将一扶手主体与一支撑座体互相组合而成的座椅扶手。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座椅于两侧通常会加装扶手,扶手的主要功能为提供使用者于乘坐座椅时手臂有所支撑,减轻手臂下垂重力对肩部的作用,避免造成长期乘坐座椅导致肩部酸痛,同时使人体处于较稳定的位置。而现有座椅扶手通常具有一支撑座与一盖体。支撑座一端装设于座椅,而支撑座异于座椅的一端一体形成盖体。此种扶手设计虽然可以完全省略支撑座与盖体两者间组装的时间,但支撑座与盖体一体成形的制造加工过程却是相当麻烦。一体成形的制造方式使支撑座与盖体模具制造相当复杂,导致制造成本直线上升,且开模时也相当麻烦与加工上的困难。又,支撑座与盖体为一体成形,当座椅扶手有损坏时,必然需要立即更换整支座椅扶手,不仅增加成本负担,更造成增加垃圾、破坏环境的不良示范。于是,业界开始将支撑座与盖体分开制造,并于支撑座与盖体之间使用螺合方式固定,但是使用螺合固定必须同时于支撑座与盖体穿设螺孔,并运用螺丝通过支撑座与盖体的螺孔,借此将支撑座与盖体结合在一起。但为求结合的强度,螺孔与螺丝的配合必定为数个配合。因此,组装与拆卸支撑座与盖体都必须将螺丝分别锁固于螺孔,或是将螺丝于螺孔中拆卸,不仅需要额外的工具将螺丝固定至螺孔,更造成了使用者相当大的不便,还是增加时间成本的不佳选择。因此,本实用新·型想排除或至少减轻先前技术所遭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座椅扶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座椅扶手的支撑座与盖体采一体成型的制造方法,其加工困难,制造成本高。本技术座椅扶手所欲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另一种现有座椅扶手的支撑座与盖体分开制造,但组装困难,需时长且麻烦,更需要额外工具组装。为了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扶手,包括:一个支撑座体,该支撑座体一端具有一个第一连接部且另一端具有一个安装部,该第一连接部异于该安装部的一端具有一个第一面,该安装部能够组设于一个座椅;一个扶手主体,该扶手主体能够枢转地组设于该支撑座体,该扶手主体一端具有一个第二连接部且另一端具有一个支撑部,该支撑部提供支撑使用者手臂的功能,该第二连接部异于该支撑部的一端具有一个第二面,该第二面与该第一面相对; 一个结合部件,该结合部件连接该第一连接部的第一面;一个结合槽,该结合槽形成于该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面,该结合部件能够枢转地容置于该结合槽并于释放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变换,于锁定位置时,该扶手主体定位于该支撑座体;以及一个固定件,该固定件卡掣于该结合槽并于锁定位置时卡掣于该结合部件。优选的,该结合部件纵向相异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顶面与一个底面,该底面抵靠该第一面或该第二面,该结合部件包括两个第一卡掣部与两个第二卡掣部,该两个第一卡掣部分别由该结合部件相异的两侧突伸形成,该两个第二卡掣部分别形成于该两个第一卡掣部之间。优选的,该固定件包括一个顶部与两个侧部,该顶部具有一个抵靠面,该抵靠面与该结合部件的顶面于锁定位置时互相抵靠,每一个该侧部相异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第一限位段与一个第二限位段,每一个该第一限位段卡掣于该结合槽,每一个该第二限位段选择性地卡掣于该结合部件的第二卡掣部。优选的,每一个该第二卡掣部包括一个限位槽与一个限位凸部,该限位槽具有一个底面与两个相对的侧面,该限位凸部由该限位槽的底面延伸形成,该固定件的每一个侧部的每一个该第二限位段具有一个限位脚,于锁定位置时,该固定件的每一个侧部的第二限位段卡掣于该结合部件的每一个第二卡掣部的限位槽,该固定件的每一个侧部的限位脚卡掣于该结合部件的每一个第二卡掣部的限位凸部。优选的,该结合槽包括两个第一卡掣段与两个第二卡掣段,每一个该第一卡掣段的相异两端分别与该两个第二卡掣段连接,每一个该第一卡掣段具有数个径向延伸的嵌卡槽,该固定件的侧部的每一个该第一限位段具有数个嵌卡块,该数个嵌卡块卡掣于该数个嵌卡槽。优选的,该结合槽还包括两个挡止部,该挡止部分别形成于每一个该第一卡掣段与该两个第二卡掣段其中之一之间,该固定件相异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一个抵靠部,每一个该抵靠部抵靠于该结合槽的每一个延伸部,于锁定位置时,该结合部件的两个第一卡掣部卡掣于该结合槽的两个第二卡掣段并抵靠 该两挡止部,该结合槽于该两个第二卡掣段分别延伸形成一个延伸部,该结合部件的两个第一卡掣部抵靠该两个延伸部,令该扶手主体无法纵向脱离该支撑座体。优选的,该第一连接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穿孔形成于该第一面,该结合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穿孔,该第二穿孔与该第一穿孔相对应,至少一个锁固件通过该第二穿孔并与该第一穿孔连接固定,令该结合部件连接于该第一面。优选的,该结合部件一体形成于该第一面。优选的,该扶手主体的第二连接部与该支撑部分开制造,该结合槽形成于该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面,该扶手主体还包括一个结合板,该结合板具有一个透孔,该结合板连接该第二连接部并固定于该支撑部,该第二连接部定位于该支撑部与该结合板之间,该结合板的透孔与该结合槽连通。优选的,该固定件呈环状且与该结合槽的截面相对应并连接。因此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手段,本技术可以获得的功效简要说明如下所列:本技术座椅扶手,其包括有一支撑座体、一扶手主体、一结合部件、一结合槽与一固定件。该支撑座体一端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且另一端具有一安装部,该第一连接部异于该安装部的一端具有一第一面,该安装部能够组设于一座椅。该扶手主体可枢转地组设于该支撑座体,该扶手主体一端具有一第二连接部且另一端具有一支撑部,该支撑部提供支撑使用者手臂的功能,该第二连接部异于该支撑部的一端具有一第二面,该第二面与该第一面相对。该结合部件连接该第一连接部的第一面;该结合槽形成于该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面,该结合部件可枢转地容置于该结合槽并于释放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变换,于锁定位置时,该扶手主体定位于该支撑座体。该固定件卡掣于该结合槽并于锁定位置时卡掣于该结合部件。本技术座椅扶手所达到的技术功效在于,其中该支撑座体与该扶手主体分开制造。于制造过程中,加工方便、开模容易,不仅降低生产成本且同时提高生产速度。本技术座椅扶手所达到的另一技术功效在于,其中该固定件连接于该支撑座体与该扶手主体之间,使得该扶手主体定位于该支撑座体形成一座椅扶手。不仅组装快速且不需额外工具组装。其它目的、优点和本技术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图1的部份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的部份分解图。图4为图1的4-4割面线所取的剖面图。图5为图1的5-5割面线所取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表示一扶手主体相对于一支撑座体位于释放位置。图7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另一剖面图,表示该扶手主体相对于该支撑座体位于释放位置。图8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表示该扶手主体相对于该支撑座体枢转。图9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另一剖面图,表示该扶手主体相对于该支撑座体枢转90度。图10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表示该扶手主体相对于该支撑座体位于锁定位置。图1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另一剖面图,表示该扶手主体相对于该支撑座体位于锁定位置。图12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支撑座体,该支撑座体一端具有一个第一连接部且另一端具有一个安装部,该第一连接部异于该安装部的一端具有一个第一面,该安装部能够组设于一个座椅;?????一个扶手主体,该扶手主体能够枢转地组设于该支撑座体,该扶手主体一端具有一个第二连接部且另一端具有一个支撑部,该支撑部提供支撑使用者手臂的功能,该第二连接部异于该支撑部的一端具有一个第二面,该第二面与该第一面相对;?????一个结合部件,该结合部件连接该第一连接部的第一面;?????一个结合槽,该结合槽形成于该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面,该结合部件能够枢转地容置于该结合槽并于释放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变换,于锁定位置时,该扶手主体定位于该支撑座体;以及?????一个固定件,该固定件卡掣于该结合槽并于锁定位置时卡掣于该结合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章
申请(专利权)人:铨兴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